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丁勝如:我讀【論語】|【論語·八佾第三】3·9

2024-06-28文化

3·9 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

【譯】孔子說:「夏禮,我能講,但它的後代杞國已不夠作印證。殷禮,我能講,但它的後代宋國已不夠作印證。這是由於杞國、宋國的歷史文獻和熟悉歷史情況的賢人不多的緣故。如果充分,我就可以用它們作印證了。」

孔子這段話說得直白。朱熹註釋也很容易看懂:「杞,夏之後;宋,殷之後。征:證也。文:典籍也。獻:賢也。言二代之禮,我能言之,而二國不足取以為證,以其文獻不足故也。文獻若足,則我能取之以證吾言矣。」由此,我們讀懂了這幾個關鍵字詞:①杞,是國名,夏禹的後代,在今天河南杞縣一帶。②宋,是國名,商湯的後代,在今天河南商丘一帶。③征:證明,印證。④文:歷史文字典籍。⑤獻:賢人,指熟悉歷史掌故的人。

今日重讀此章,必須從孔子說的只言片語中,把握其微言大義:任何一個民族,如果不重視自己的文化歷史,就是自己把自己淪陷,後代就無法考證。「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清代龔自珍【古史鉤沈論】)歷史不僅僅是對過去事件的記錄,而是文化、道德、法律等社會規範的基礎。因此消滅一個國家的歷史,實際上就是在摧毀這個國家的文化根基和社會認同,從而達到滅亡這個國家的目的。保存文獻資料,註重文化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因代代相傳,這是儒家先賢孔子揭示出的深刻道理,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眾所周知,在人類四大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綿延不絕、以國家形態傳承至今的偉大文明。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承載於浩如煙海的經典著作、各種各樣的文化遺產、遍布全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中,更活在我們的人民、我們的生活、我們的鄉土、我們的語言、我們的風習裏。大到國家層面,小到地方、單位,都應當重視對檔案、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編纂,甚至透過采風和「口述實錄」等方式去搶救歷史、傳承文化,在賡續古老文明中走向中國式現代化。

您有什麽好主意,也請在留言區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