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城南舊事】林海音: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後嫁豪門收獲愛情

2024-10-19文化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第一時間為您推播新的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創作的動力~

前言

「13歲喪父,拉扯6個弟妹,後嫁豪門收獲愛情。」

這是【城南舊事】作者林海音,背後的真實人生。

她不僅是著名作家,還是現實中經歷過家庭動蕩、責任與愛情考驗的堅強女性。

從早年的家族重擔,到成年後的文學成就,林海音的人生,如同她的作品般,深沈而動人。

這篇文章將透過,她的成長歷程,揭示她如何在困境中崛起,如何透過文字,表達生活的酸甜苦辣。

家庭變故與責任降臨

林海音出生於1918年,原名林含英,家境尚可,父親林煥文是台灣移民,在北京擔任公務員,家中一共育有7個孩子。

童年的她在北京,度過了相對安穩的時光,生活中雖有些小波折,但並未有太大動蕩。

1928年,命運突然襲來。

林海音的叔叔,因為秘密參與抗日活動,在大連被日本人逮捕並毒殺。

父親林煥文,為弟弟奔波處理後事,悲痛和憤怒讓他的舊疾復發。

幾個月後,林海音的父親因肺病去世。

這個變故使得家中失去了頂梁柱,年僅13歲的林海音,瞬間從無憂無慮的孩子,變成了家中最年長的,責任承擔者。

父親的去世,讓林海音不得不,肩負起照顧家庭的重擔。

她的母親,黃愛珍溫柔,但性格較為軟弱,父親的去世,讓她一時手足無措。

林海音不得不幫助母親,一起拉扯6個年幼的弟妹,她開始早熟起來。

只有13歲的林海音,很快學會了承擔責任,並逐漸適應了,這個家庭的「主心骨」角色。

父親去世前對她的「闖練」叮囑,深深烙在了她的心裏。

他希望女兒能堅強面對生活,不被命運打倒。

這種意識,讓林海音在父親去世後的日子裏,愈發成熟,她必須扛起,這份家庭責任,不能退縮。

家中的經濟來源,也在父親去世後變得拮據,母親沒有工作,全家只能靠著積蓄,和台灣遠親的資助,勉強度日。

在外界看來,這個家庭的境遇似乎陷入困境,林海音並不認命。

學業上,林海音毫不松懈,她一邊照顧弟妹,一邊堅持學習。

她就讀於北京的春明女中,不僅成績優異,還對文學產生了濃厚興趣。

除了課業,她還積極參與學校的各種活動,尤其熱衷於戲劇表演。

話劇舞台成為了她,逃離現實壓力的短暫避風港。

生活給了她沈重的負擔,林海音並沒有因此變得尖酸。

她依然保持著積極、樂觀的性格,善於處理家庭事務、照顧弟妹。

她的堅韌性格,也讓她在校園中成為了風雲人物。

她從不刻意展示自我,但她的獨立與成熟,常常吸引身邊人的關註。

父親留給林海音的,獨立與抗爭精神,深深影響了她的一生。

而母親黃愛珍的外柔內剛,也讓林海音學會了,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她懂得堅強的同時,也保留了溫和的內心。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少年時代,逐漸鍛煉出了堅韌不拔的性格。

這種性格不僅幫助她度過了家中的困境, 還為她日後的事業,和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基礎。

文學啟蒙與命運的轉折

林海音的文學啟蒙始於父親的引導。

在她還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常常給她講述各種故事,並鼓勵她閱讀和寫作。

父親的去世,並沒有中斷,她對文學的興趣,反而讓她更加投入其中。

春明女中,林海音逐漸表現出了寫作方面的天賦。

她開始嘗試寫短篇小說和散文,她的文字簡潔而有力量,描寫的主題,多是圍繞她所經歷的生活,和內心的感悟。

這些文字表達了,她對家庭的責任感,也傾訴了她對生活的思考。

她早期的創作,主要是為排解內心的壓力。

照顧弟妹的重擔、面對生活的困窘,這些現實中的壓力,促使她透過文字表達自我。

正是在這段時間,林海音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寫作風格。

她擅長用樸實的語言,描繪生活中的細節,透過細膩的情感,刻畫出生活的復雜性。

文學不僅成為了,她宣泄情感的出口,還逐漸成為,她人生中的,另一條出路。

成年後,她進入了新聞界,開始從事記者的工作。

新聞寫作讓她,接觸到了更廣闊的社會,也為她的文學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她的視野不再局限於家庭,更多地關註社會現實,與人情世故。

這也為她日後創作,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奠定了基礎。

愛情的到來與命運的轉折

她的堅韌與才華,讓她在圈內備受矚目,吸引了不少仰慕者。

在工作中,她結識了夏承楹,這位來自台灣的商界繼承人。

夏承楹不僅出身優渥,還具有開明的思想和學識。

兩人相識於一次文化交流活動中,工作原因,接觸的越來越多之後,了解的也越深刻,都對文學有著熱愛,彼此逐漸產生了感情。

林海音並沒有因為夏承楹的富裕背景,而心生畏懼。

她從小就靠自己的努力走到了今天,面對感情,她依舊保持著獨立與清醒。

夏承楹的欣賞,不僅僅來自林海音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內心的堅韌與智慧。

這種基於彼此欣賞的感情,最終發展成為一段婚姻。

他們的婚姻,不僅為林海音帶來了穩定的生活,也給了她一個,支持她文學創作的環境。

夏承楹尊重並支持林海音的事業,夫妻二人在精神上高度契合。

婚後,林海音不僅繼續,從事文學創作,還透過丈夫的幫助,接觸到了更多的文化圈,與文學資源,為她的寫作生涯,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生活逐漸安定,林海音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文學創作中。

她的經歷、她所見過的人和事,成為了她作品的源泉。

而【城南舊事】就是她將這些記憶變成文字的最好例證。

小說講述了她童年生活的點滴,故事中的「英子」其實就是林海音的化身。

透過英子的視角,林海音描繪了,她在北京城南胡同中的,成長經歷,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像是,她童年生活中的真實投影。

小偷秀貞、瘋子大媽、送煤的老伯、早逝的父親,這些平凡人物,林海音的筆下,都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城南舊事】並不是簡單的懷舊之作,它更多的是,對那個時代的反思與感懷。

書中帶著淡淡的憂傷,講述了舊時北京的市井百態,也透過小英子的成長,表達了她對生活的理解與思考。

小說一經發表,便引起了廣泛的好評。

林海音用樸實的語言,打動了無數讀者,也讓她成為了,當時文學,圈炙手可熱的作家。

正是憑借【城南舊事】,林海音在文學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銘印。

家庭與事業的平衡

成名後,林海音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忙碌,她始終沒有忽略,家庭的責任。

作為母親、妻子、姐姐,她依舊承擔著很多家庭事務。

她和夏承楹的婚姻非常穩定,兩人相互扶持,家庭氛圍和睦。

這種良好的家庭關系,讓林海音在面對工作壓力時,始終能保持內心的平靜。

她的弟弟妹妹們,在她的幫助下,也都逐漸長大成人,各自有了穩定的生活,林海音沒有讓家庭拖累自己,反而透過努力,讓整個家族走向了更好的生活。

這種在家庭與事業之間,找到平衡的能力,也是林海音備受外界尊重的原因之一。

年紀逐漸增長,林海音逐漸放緩了創作的腳步,但她依然活躍於文化圈。

經常參加各種文學活動,與年輕作家,分享自己的寫作經驗,推動更多女性投身文學創作。

她認為,女性不僅可以在家庭中扮演好母親、妻子的角色,也能在社會中發出自己的聲音,追求自己的夢想。

林海音的一生,既是一個奮鬥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責任與愛的故事。她從13歲喪父的家庭困境中走出,肩負起照顧家人的重任,透過文學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

她的堅韌、獨立與才華,成就了她的傳奇人生。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