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詩詞獵奇,關註讀書狗子!
自古中秋佳節,月圓人團圓。中秋節之夜,正逢十五,秋空清澈,月輪圓滿,清輝普照,寄托著人們闔家團圓的美好願望。因而,從古至今,中秋都是團圓的佳節,也是賞月玩月的好時節。
在古人眼中,月亮雖然遙不可及,卻有這諸多的象征意義:團圓、思鄉、高潔、永恒、清冷、寂寥等等不勝列舉。而且有關月亮的神話傳說也不少,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為月亮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清輝明亮的中秋圓月帶著幾分神秘,讓人似乎觸手可摸卻又遙不可及。因而賞月、玩月成為古人與月亮互動的主題。早在南北朝時期就有詩人鮑照作玩月詩,唐宋名家的中秋玩月之作更是數不勝數。
臨近中秋,咱們一同來欣賞兩首中秋節玩月的唐詩,來自詩聖杜甫與詩豪劉禹錫的隔空對決,且看誰玩月詩更勝一籌。
十六夜玩月
唐·杜甫
舊挹金波爽,皆傳玉露秋。
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
谷口樵歸唱,孤城笛起愁。
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
都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很多時候,往往十六日的月亮是最圓最亮的。杜甫這首【十六夜玩月】便是寫於他獨居蘇州時中秋節後一天。
首聯兩句平地波瀾,直接描繪月光的皎潔明亮,如同湖海金波,翻手可掬,又似玉露,沁人心脾。一個「金波」,一個「玉露」,以兩個液態物質比喻月光,形容出月輝的濃郁皎潔。頷聯目光一轉,寫所見之景「關山隨地闊,河漢近人流」,這既是詩人的視角,也是月光的視角,人與月,似乎是人賞月玩月,又像是月光照人玩人,人月親近,情意想通。
頸聯再進一層,寫詩人玩月的樂趣,從地域之廣轉到玩月人,有詩人、有樵夫、有兒童,還有城樓上的衛士,橫笛的旅客,舟上的行人。從人的類別,表現出此時的大眾望月懷鄉思親的哀幽之情。結尾「巴童渾不寢,半夜有行舟」,平平收尾,意味未盡,仿佛還有一些乘舟羈旅之愁、望月懷鄉之意、也行玩月之趣沒有說盡,但詩卻戛然而止,留給人無盡的遐想。
杜甫的這首【十六夜玩月】極為貼切一個「玩」字,讓月與人巧妙地互動起來,月光與望月人互為襯托,月色愈美,則人望月愈加生情,人之生情則「歸唱」、「橫笛」、「不寢」、「行舟」也越發為月光增色,可謂巧妙之極!
再來看詩豪劉禹錫的【八月十五日夜玩月】如何:
八月十五日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翛然是玉京。
杜甫玩月,講究月與人的和諧互動,既巧且工。而劉禹錫的這首玩月詩,就相對正常一些了,站在人的視角欣賞中秋夜月美景,感悟世間哲理。
首聯同樣描寫中秋月,氣象頗大:「一遍洗寰瀛」,月色普照,輝映人間,仿佛一洗人間幽暗。緊接著頷聯和頸聯描寫月色下萬景澄明的景象和中秋月的皎潔明麗,寫秋則一派開闊氣象,寫月則光彩照人,使星辰避讓。四句句句寫月,卻句句都襯托出中秋夜月的晶瑩光耀,烘雲托月的手法爐火純青。
結尾一聯詩人的情思從天上聯系到人間,感嘆人間變化無常,而天上的月亮卻永遠這般顯示從容。大有以月喻人的匠心。
相比之下,詩聖杜甫和詩豪劉禹錫的玩月詩可謂各有千秋。杜甫之作極富靈動性和樂趣感,人月相玩,月人相襯,情景皆宜,給人無限遐想把玩的空間。後世詩壇極力稱贊此詩「絕佳」。而劉禹錫之作一貫的大氣豪情,氣象萬千,令人心神動搖,詩壇謂之「絕妙無敵」!
這兩首中秋玩月詩,你更喜歡哪一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