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華讀書郎,今天一起來讀【官箴】(讀遍萬卷書系列)

2024-06-14文化

1. 作者:【官箴】的作者有多種說法,其中最常見的是南宋呂本中。呂本中是南宋時期的文學家、政治家,他的【官箴】被認為是中國古代官箴的代表作之一。

2. 成書背景:【官箴】的成書背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政治需要: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非常復雜,官員需要具備一定的道德和政治素養才能勝任。【官箴】的出現,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需要,為官員提供道德和政治方面的指導。

- 文化傳承: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非常重視道德和政治,【官箴】的出現,也是對這種文化傳統的傳承和發揚。

- 社會現實:中國古代的社會現實非常復雜,官員需要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官箴】的出現,就是為了幫助官員應對這些挑戰和困難,提高他們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總的來說,【官箴】的作者和成書背景都非常復雜,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官箴】作品:

1. 【虞人之箴】:周武王時的【虞人之箴】是流傳至今的三代官箴中最完備、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作品。它是周武王時掌管山澤苑囿的虞人,為響應太史辛甲的號召而作,意在勸誡最高統治者銘記前人的教訓,節制興師動眾的田獵,把更多的精力用於消除國家面臨的各種憂患,創造人與百獸「各有攸處」、各得其樂的良好環境。

2. 【大正箴】:周成王所作的【大正箴】,主旨在於告誡主管刑獄的大正官務必做到「臨獄無頗」「正刑有掇」,即心懷戒懼公正判案,而「明德慎罰」則是貫穿【大正箴】的一條紅線。

3. 【耄箴】:春秋早期的衛武公所作的【耄箴】,懇切要求百官「恭恪於朝」,發現問題及時告誡,聽到忠言如實反映。

4. 【勤箴】:春秋中期的楚莊王所作的【勤箴】,諄諄告誡群臣必須謹記「民生在勤」的古訓,戒懶戒惰。

5. 【凡百箴】:梁武帝蕭衍所作的【凡百箴】,以群臣百官為告誡物件,要求他們一要做到「事無大小,先當孰思」,即凡事都須深思熟慮、周詳謀劃;二要做到「其心不定,不可施令」,即心誌不定、情緒不穩的情況下切忌實施政令;三要做到「勿恃爾尊」「勿謂爾貴」,即克服傲慢態度和跋扈作風。

6. 【帝範】:唐太宗李世民所作的【帝範】,原本是為教誡太子而作,篇中細述治亂興亡之跡、臨民理政之道,在中國古代官箴書創作史上具有發軔之功。

7. 【臣軌】:武則天在正式攝政前所撰的【臣軌】,屬於訓誡臣僚之書,該書圍繞文武百官砥礪官德、提升本領而引經據典、娓娓道來,在當時的朝野上下產生了巨大影響,東傳日本之後同樣備受推重,被認為頗有益於治道。

8. 【令長新戒】:唐玄宗李隆基所作的【令長新戒】,以縣官為規誡物件,要求他們勤勉政事、體恤貧苦。

9. 【刑政箴】和【君臣箴】:唐德宗李適所作的【刑政箴】和【君臣箴】,前者是「監於往躅,書以自勖」的自警之作,後者則重在箴戒近臣,要求他們「鹹思正直」,積極進諫。

10. 【官箴】:南宋呂本中所作的【官箴】,強調為官之德,包括清正廉潔、慎言慎行、勤政、公正、謹慎、寬厚、忍耐、學識等。

11. 【作邑自箴】:宋代李元弼所作的【作邑自箴】,主要論述了地方官員的從政之道和治理經驗。

12. 【晝簾緒論】:宋代胡太初所作的【晝簾緒論】,對官員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進行了詳細的指導。

13. 【百官箴】:宋代許月卿所作的【百官箴】,總結了歷史上官員的成敗得失,為後人提供了借鑒。

14. 【州縣提綱】:宋代佚名所作的【州縣提綱】,介紹了地方官員在司法和經濟方面的工作方法和經驗。

【官箴】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化遺產,集合了歷代對於居官要領與為官之德的歸納與總結,其思想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重德化,清正廉潔:強調官員應具備高尚的品德和操守,追求清正廉潔。這包括公私分明、剛正不阿、忠誠不二、誠信待人等。

- 求無訟,和諧相處:主張避免訴訟,註重調解,以和諧為貴。這體現了儒家思想中追求無訟和諧的理想社會狀態。

- 強調公正與勤勉:要求官員在執政過程中保持公正,不徇私情,同時要勤奮工作,盡職盡責。

- 重視自我修養:倡導官員要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自律能力。

- 提倡讀書與學識:認為官員應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學識,以便更好地處理政務和司法審判。

這些思想內涵反映了中國古代社會對官員的期望和要求,對當代社會的廉政建設和官員的職業道德培養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官箴】中提到的為官之德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清正廉潔:這是為政之本,要求官員保持清廉,不貪汙受賄。

- 慎言慎行:官員應謹言慎行,不隨意發表不當言論,行為舉止要慎重。

- 勤政:強調官員要勤奮工作,盡職盡責,認真處理政務。

- 公正:在執政過程中要保持公正,不徇私情,公平對待每一個人。

- 謹慎:做事要謹慎,考慮周全,避免因疏忽而導致錯誤。

- 寬厚:要有寬容大度的胸懷,對待他人要寬厚仁慈。

- 忍耐: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具備忍耐的品質,不輕易放棄。

- 學識:官員應具備豐富的知識和學識,以便更好地處理政務和司法審判。

這些為官之德體現了中國古代對官員的期望和要求,對當代社會的廉政建設和官員的職業道德培養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官箴】對後世官員的行為準則產生了深遠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強調政德:【官箴】將清廉、謹慎、勤勉視為當官的法則,這一觀點被後世廣泛接受,成為官員政德的重要內容。自宋代起,「清慎勤」被為官者奉為從政圭臬,清代康熙皇帝更是欽定「清慎勤」為通用「官箴」。

2. 重視修身:【官箴】提倡官員要加強自我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自律能力。這一思想促使後世官員註重自身的品德修養,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3. 倡導公正廉潔:【官箴】強調官員應保持公正、廉潔,這對後世的廉政建設產生了積極影響。後世的官員們將公正廉潔視為為官的基本準則,努力做到清正廉潔、公正執法。

4. 提供行為規範:【官箴】中記載的優秀官吏的從政經驗與為官之道,為後世官員提供了具體的行為規範和指導。這些經驗和道有助於官員更好地履行職責,處理政務。

5. 促進社會教化:【官箴】所倡導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規範,透過官員的言傳身教,對整個社會產生了教化作用。這有助於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總的來說,【官箴】中的思想和觀點為後世官員的行為準則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和指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以下是【官箴】中的一些經典格言:

1. 當官處事,常思有以及人:為官處世,要時常由別人推及到自己身上。

2. 前輩嘗言:「凡事只怕待。」待者,詳處之謂也:前輩曾經說過:「什麽事情都害怕等待。」等待,就是要詳細審察的意思。

3. 夫人之性,易發而難制者,惟怒為甚:人的脾氣,容易發作而難於控制的,數怒氣最為明顯。

4. 一介之士,茍存心於愛物,於人必有所濟:一個人如果有仁愛之心,對於人們必定有好處。

5. 惟不能少自忍者必敗,此實未知利害之分、賢愚之別也:不能忍耐的人必定會失敗,這實在是不知道利害的分別、賢愚的區分。

6. 誠生愛,愛生智。惟其誠,故愛無不周;惟其愛,故智無不及:只要有愛,就會有無窮的智慧。只要有誠信,便沒有愛不周全之處。如果愛民如子,就不害怕他的才智不夠。

7. 以誠為之本,以勤字慎字為之用,庶幾免於大戾,免於大敗:將誠作為自身處世的根本,以勤奮、慎重為己所用,這樣便可以避免發生大的災禍,和大的失敗。

8. 鄉曲士夫,有挾術以待人,近之不可,遠之則難者:鄉曲中的士大夫,有恃才傲物的,對這種人不可親近,但疏遠他們也非常困難。

9. 人性有長短,豈責具美於六塗哉?但當皆曉指趣,能守一職,便無愧耳:每個人都有各自才能的長短,不能夠要求臣子兼具六種(朝廷、文史、軍教、藩屏、使命、興造等六中臣子)才能。只要能夠幹好一項職務,便無憾了。

10. 治無成局,以為治者為準,能以愛人之實心,發為愛人之實政,則生人而當謂之仁:治理政事並沒有固定的模式,要以管理者自身為準則。能夠心懷愛民之心,施行愛民的政策,使得人民安了的生活,這邊是認證。

【官箴】中總結了許多從政經驗,以下是一些較為經典的內容:

- 明確從政原則:官箴強調忠誠是為政之道的核心,官員應公而忘私,為國效力,同時要積極進諫,矯正君主的過失。在個人層面,要忠於自己的良心,盡職盡責,完成別人所托之事。

- 強調政德本分:官箴認為,當官的法則是清廉、謹慎、勤勉。為官者要保持公正、廉潔、誠信等素質,做到問心無愧,得到上級賞識和群眾愛戴。

- 鼓勵陶冶情操:古代官箴鼓勵官員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追求節儉的生活方式,以儉養廉。同時,要管好身邊的人,防止他們弄權貪贓。

- 註重自身修養:官箴提出官員要加強自身修養,提高道德品質和政治智慧。要善於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 關註民生福祉:官箴強調官員要關心百姓的疾苦,以民為本,為民服務。要註重施政的實際效果,解決百姓的實際問題。

- 謹慎處理政務:官箴提醒官員在處理政務時要謹慎小心,不可疏忽大意。要註重細節,認真對待每一個工作環節。

- 保持良好心態:官箴認為官員要有良好的心態,不為名利所動,保持平糊的心境。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要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

這些從政經驗對於現代官員仍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有助於他們提高自身素質,做到廉潔從政,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