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浸式情景劇【又見太白】,至今已在濟寧太白樓上演了20余次。該劇以獨特視角和生動演繹,將李白在濟寧的歲月重現在觀眾眼前。這種創新形式在保護傳承的基礎上,不僅實作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更讓遊客可遊可觀可互動,大呼過癮。
在文化傳承保護利用的時代使命下,濟寧藝術劇院創新舉措,透過沈浸式情景劇演出的形式讓歷史重現,讓文化動起來。
重現太白傳奇
傳承運河文化
在歲月的長河緩緩流淌中,古老的太白樓靜靜地矗立在古運河北岸。1200 多年前,詩仙李白於此舉杯邀月,揮灑豪情。而如今,值大運河成功申遺十周年之際,濟寧藝術劇院編導的沈浸式情景劇【又見太白】在太白樓精彩上演,重現了那段傳奇歲月,讓李白的風采再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太白樓,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築,原為唐代賀蘭氏經營的「太白酒樓」,其原址坐落在古任城東門裏(今小閘口附近)。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李白攜夫人許氏及女兒平陽從湖北安陸移居至任城(今濟寧),居住在太白酒樓前。在這一方水土,李白度過了23年的時光,創作出包括【將進酒】在內的53首膾炙人口的詩篇。吳興人沈光為該樓篆書「太白酒樓」匾額,並作【李翰林酒樓記】,「太白酒樓」自此聲名遠揚,傳頌於世。
歷經宋、金、元代的多次重建與修葺,太白樓見證了歲月的變遷。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591年),濟寧左衛指揮使狄崇重建太白樓,並更名為「太白樓」。此後,在明、清、民國期間,太白樓又歷經多次大規模重修,終成濟寧重要的文化瑰寶。
2023年11月,由濟寧藝術劇院精心策劃並導演的沈浸式情景劇【又見太白】在太白樓首演。這部別出心裁的沈浸式戲劇透過文藝演出的獨特形式,深度挖掘太白樓背後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對大運河文化及其珍貴文物保護、傳承與利用的生動實踐。
「李白在濟寧的這段歷史是非常珍貴的文化寶藏。我們透過藝術演出的形式,將文化傳承保護利用,也讓更多人了解這段歷史,沈浸式感受李白的魅力和大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濟寧藝術劇院戲劇創作室主任陳劭表示。
據介紹,劇情開場於太白雕像,講解員為遊客講述李白在濟寧的歷史背景,劇中細膩還原了李白在濟寧居住23年的生活點滴和諸多經典歷史場景。在劇中,李白身著飄逸的白衣,穿越到現代,與前來尋找李白足跡的現代青年朗然相遇。朗然引領李白重遊故居太白樓時,李白時而駐足凝望,時而慷慨陳詞,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感慨。李白與遊客親切互動,向眾人訴說著當年的豪情壯誌。
沈浸式體驗
文化傳承的新篇章
在太白樓內,遊客可參觀珍貴歷史文物,如李白醉書的【清平調】三首狂草橫軸、李白墨寶「壯觀」鬥字方碑等。此外,還有60余塊眾多歷代名人題詠的碑刻,題詠作者多達200余人,這些碑刻是歷史變遷的見證者,靜靜訴說著大運河的故事。正如李白詩中所言,「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
沈浸式情景劇【又見太白】巧妙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沈浸式體驗環節,為觀眾帶來全新的互動感受。「劇中設計了投壺遊戲與遊客進行互動,投中最多者可挑選印有李白醉臥圖的折扇、獨具特色的太白樓冰箱貼、栩栩如生的李白形象印章等精美文創產品。」陳劭說。李白不僅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還是一位劍術高超的俠客,他身姿矯健,劍花飛舞。遊戲過後,李白還親自展示劍法。
劇情繼續推進,李白來到太白樓北涼亭處,與穿越而來的杜甫相遇。據歷史記載,李白與杜甫一生僅相見三次,而最後一次便是在任城(今濟寧)。劇中,兩人身著唐裝,席地而坐,面前擺著美酒佳肴。他們把酒言歡,開懷大笑,共憶往昔歲月。現場遊客但凡能吟誦一首李白或杜甫的詩作,便可贏得文創產品作為獎品。目前,沈浸式戲劇【又見太白】自推出以來,已成功上演了20余次,場場精彩,備受觀眾喜愛。
近日,濟寧市文物保護中心和濟寧藝術劇院再度聯手,共同精心策劃並推出了以傳統樂器現場樂隊為亮點的沈浸式音樂劇【墨華泉碧—「浣」你】,已於6月6日首演,收獲眾多好評。
這種沈浸式藝術演出形式以保護傳承為基礎上,有效展示了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實作了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陳劭表示,「我們希望透過文藝演出的方式,深度挖掘太白樓的歷史文化價值,以實作對太白樓以太白樓文物的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 汪瀧 李彥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