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易經】只是樸素的概率論,和科學的關系還非常遙遠

2024-07-13文化

世界是復雜的,而【易經】則顯得過於簡單

【易經】是一種樸素的概率論思想,既然是概率,那就存在不確定性,而科學研究的是確定性的東西,正如因果關系一定是確定性的,而非偶然性的。如果一件事情是不確定的,那就不是科學研究的物件。

概率論在今天當然是數學的一個分支,比如大學裏【概率論與數理統計】這門課,但它是靠高等數學的科學方法,而不是簡單的幾個符號、幾個卦象組合來研究概率的。

【易經】只是指出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既沒有指明變化的趨勢,也沒有指明變化的方向,當然更沒有去探尋變化背後的原因。而「探尋變化背後的原因」才是科學的真正價值所在。就像古人,只知道天氣會變化,但不知道天氣為什麽變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只能盲目地認為是雷公、電母在風馳電掣,是龍王在呼風喚雨。

從這個意義來說,【易經】既不是科學,也不是神學,充其量算是玄學。因為神學本質上也是一種可知論,而【易經】是不可知論,最多算是科學的啟蒙階段。至於說,玄學是否能算作一門學問,這個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玄學是一門學問,其價值肯定也是遠低於科學和哲學的。

從古希臘到達爾文,人類一直在用科學的方法去描述和分析世界的變化,很多都比【易經】更具有價值和意義。比如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就是科學,因為達爾文的主要觀點有這麽幾點:

1、生物演化是事實。這不是達爾文最先提出來的,但是達爾文透過大量的、嚴謹的論證說明了這一點。2、所有生命都有一個共同祖先。我們不同的生物都是由一個祖先來的,這個問題不大,拉馬克也會同意。3、漸進變化。就是物種間的差異,總是從一點一滴慢慢積累起來的。很多人認為達爾文只強調漸變,否定快速的變化,其實達爾文也想到了,生物有時候變化是比較快速的。4、群體內的變異。一個群體內擁有遺傳差異的個體。這是很關鍵的。就是說大家之所以都不太一樣,實際上是有遺傳基礎的,這種遺傳的基礎會傳遞下去。5、自然選擇。自然選擇是達爾文進化論最核心的部份,是進化論的精髓。自然選擇是生物演化的機制,或者說是動力。

可以看出,達爾文進化論不僅指出來了世界是在變化的,而且變化的機制、趨勢都指出來了,還有化石例證和觀察證據,對生命科學產生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其內涵比【易經】復雜得多。

萊布尼茨並沒有受到【易經】的啟示

還有人總拿萊布尼茨說事,說什麽他受到了易經或者邵雍先天圖的啟發才提出的二進制。實際上,這種謠言非常低階,而且早就被辟謠了無數次, 用膝蓋想想就知道,萊布尼茨又不懂漢語,他怎麽看【易經】,又怎麽可能從【易經】裏得到啟示。

其實,萊布尼茨的二進制與易經毫無關系,他在提出二進制很多年之後才知曉東方有個易經。何況,萊布尼茲在當時也僅僅把易經看成是類似於哲學的東西,而非科學意義上的。

如果B是由於受到A的啟示,而產生的,那麽B的復雜結構一定低於A

正如,你在讀研期間,受到導師的啟示,選擇某個研究領域或課題。你怎麽可能在這個課題上的專業水平超過你導師?從科學上來說,只有更復雜的理論啟示不那麽復雜的理論,水平更高的人啟示水平不那麽高的人,不可能出現水平低的人啟示水平高的人(當然,生活中除外,因為生活中「啟示」這個詞的涵義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所以,將其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這種贊譽倒也不算過分,問題是,「源頭」處的理性文明,必然是簡單的、粗糙的、不成熟的,甚至雜入了許多錯誤邏輯在其中,但「國學大師」們一方面要贊譽【易經】是「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另一方面又要吹噓【易經】無所不包高深至極,這就大大地矛盾了。

既然是源頭,就不可能「無所不包」 (就像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是物理學的源頭,因此必然有許多錯誤,也不可能「無所不包」,),如果一門學問在剛誕生時就無所不包,那後世的學者就沒必要孜孜不倦投入研究了,人類的知識也沒必要更新叠代了。

【易經】是農業社會的產物,對人類文明的影響力很有限

【易經】是農業社會的產物,而農業社會不可能產生科學。科學是解決復雜問題的,農業社會的問題總體上比較簡單,不具備催生出科學的社會需求。因為人類知識的產生也遵循奧卡姆剃刀原則,「除非有必要,否則人類不會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

【易經】和道教一樣,都只是傳統中國社會這個農業文明下的產物,只是一種特殊性的文化,先進性的東西當然也有,但是不多,而且也沒能成為影響人類進步的理論,更不可能催生出科學。毋寧說,正是因為太落後了,才給人神秘莫測之感。 從心理上來說,人們總是容易對落後的事物產生認知偏差,覺得「這個東西怎麽可能會是落後的呢,是不是因為我們沒有讀懂或解讀方法不對」,但實際上,不是現代人不能讀懂(現代人能制造出太空穿梭機、量子電腦,怎麽可能會讀不懂易經),而是它本來就沒有太高深的東西

當然,【易經】沒能向全世界傳播的原因還在於,任何一種文化或宗教的傳播都伴隨著世界帝國的擴張,比如基督教是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傳播的。而中國歷史上真正形成世界性帝國,是在元朝,但元朝存在的時間太短了,而且元朝統治階層中文化程度不算太高,加上【易經】能夠挖掘的價值實在有限,導致它都很難真正向全世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