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四大名著,大家都不陌生,每本名著的內核不盡相同,讀者們對於四本名著的排名也因人而異,但不少人會把【紅樓夢】稱作四大名著之首。魯迅先生就曾經這樣評價【紅樓夢】: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而在書中,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悲劇一直回蕩在很多讀者心中,特別是林黛玉的逝世,更是讓無數讀者意難平,那樣好的林妹妹,在寶玉的婚禮當天含恨而終。以樂景襯哀景的表達平添了更多悲涼。
也有讀者發出疑問,全本書裏除了愛情,還有親情以及人情世故和世態炎涼,那麽就算林妹妹的愛情是悲劇,為何在她病逝當晚,疼愛她的老祖宗賈母也沒有陪在她身邊呢?賈母當真是疼愛這個外孫女的嗎?
一、賈母對林妹妹的「隔輩親」不容置疑
從林妹妹初入賈府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出,賈母對於這個外孫女是真心的疼愛。
賈母說最疼愛的女兒是賈敏,也就是林黛玉的母親。賈敏早早嫁人並且早殤,而林黛玉又酷似她母親,所以賈母在林妹妹身上投射的愛,不僅僅是外祖母對外孫女的疼愛,更有對自己早亡女兒的遺憾和母愛。這未嘗不是一種透過林妹妹在看自己女兒的行為。
而且從稱呼和一些細節處也能看出來,在賈母心中林妹妹是極其特別的。當時賈母對於三春的稱呼是「丫頭」,而對林妹妹的稱呼則是「玉兒」。我們都知道賈母疼愛寶玉遠超旁人,她對寶玉的稱呼也是「玉兒」。她自己也說:「一生所疼的,就是這兩個玉兒。」
說這個話的時候,賈母怕鞭炮聲嚇到林妹妹,緊緊把她攬在懷中。這樣的細節能看出來,賈母真心疼愛林妹妹。
還有在大年夜如此熱鬧的場景下,十分註重細節的賈府安排座次一定很有講究,而這樣的場景,林妹妹坐在賈母身邊,足可以見賈母對林妹妹的喜歡是放在台面上的。而且人聲鼎沸的時候還會怕鞭炮嚇到林妹妹,這種偏愛和長輩的溺愛幾乎要溢位紙面。
更有一些其它的小細節,比如,我們可以從襲人口中得知,林妹妹之前做過一個香袋,然後半年連針線都沒拿過,古時大戶人家的閨閣小姐女工刺繡算是必修課,而賈母甚至連針線活都舍不得林妹妹做。可見疼愛孩子之心,古往今來的長輩都是相似的。
二、回避病榻上的林妹妹亦是一種近鄉情更怯
讀者會因為林妹妹的孤苦離世而責怪賈母,但是如果換位思考一下,賈母的一生也是一直在失去的一生。
賈母是賈府的老祖宗,是眾人心中的定海神針,但她自己本人也有著那個時代女性的悲哀。她也是早早離家嫁與他人,也許她在閣中的時候父母長輩也像她疼愛小輩一樣,疼愛著她。
可以說賈母是幸運的,她長壽,被人稱為老祖宗,但她的長壽也意味著,她經歷了很多親人的離世。她失去過丈夫,失去過兒女,失去過孫女……她看上去很樂天,所以很容易讓人忽略掉她是經歷過悲歡離合最多的那個人。
在第一次見到林黛玉的時候,她就忍不住落淚,這不僅僅是心疼林妹妹,更多的是想起了那個她異常疼愛卻連最後一面也沒見到小女兒賈敏。
所以她對林妹妹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
後來林黛玉的病情愈發嚴重,而賈母來探望的次數也在減少,這並非是賈母心狠,而是這個歲數的賈母每一次看到小輩離世,對她來說都是一種折磨。
黛玉病逝之前,賈母得知迎春出嫁後沒多久就逝世的訊息,又一次經歷了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慘痛。迎春的離世消失是平地驚雷,而看著林黛玉的生命一點點流逝,無異於是對這個一生都在失去的老人家進行一場心靈上的淩遲。
所以從賈母本人的角度出發,實在是無需苛責她沒有在最後陪在林妹妹身邊。更何況,林妹妹逝世的當晚,正是另外一個「玉兒」,寶玉的婚禮,誰能想到黛玉會在無人註意到的地方悄然離世呢?
三、續作的一種寫作手法
從林黛玉的判詞「玉帶林中掛」我們不難猜出,林妹妹的結局一定不是大團圓的喜劇結局,林妹妹的死亡是必然的。現有的版本雖然是高鶚的續作,但似乎並沒有違背曹公本身對林妹妹的結局走向。
但話又說回來了,同樣的結局一萬個作者來創作就會有一萬種表達方式,哪怕情節相同,寫作的側重點也不同,林妹妹死在寶玉的婚禮當天,這是很常見的一種以樂景襯哀景的寫作渲染手法。而身邊除了紫鵑沒有其他人更是能體現出林妹妹最後的孤寂。
曹公或許想要表達的是荒唐言,所以寫作的時候重點會放在「言」上,如果續作者想要表達的事「哀」那麽就會用自己的風格渲染出自己所理解的最痛和最「哀」的東西。
其實在賈府裏,林妹妹看似寄人籬下,但她的生活並不是完全壓抑的,她和寶釵姐姐有交心的時刻,她也有放聲大笑的時刻,也有和寶玉還有丫頭們玩笑的嬉鬧時刻。這些幸福的瞬間是林妹妹生命中的美好。
可在林妹妹離去的時候身邊的美好都不在,只有一個小紫鵑,所以讓人更感唏噓。不妨大膽一點猜想,紫鵑也是續作者對林妹妹的一絲溫柔。
畢竟,單純從悲情的角度來說,如果紫鵑也不在,林妹妹靜悄悄的在角落裏死去,然後次日被人發現是更悲涼的。可林妹妹那樣美好,誰能忍心對她做這麽殘忍的事情呢?
但是林妹妹的結局讓人念念不忘也正是因為這樣的遺憾,角色死了,反而留在觀眾心裏了。巧合的是,【紅樓夢】也正是因為後40回的遺失這樣的遺憾讓人談論至今。
結語
關於【紅樓夢】,作者曹雪芹自己的評價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這種渴望讀者能理解自己的渴求,也成為了曹公留給後世讀者一個沒有答案的謎。這可能也是「紅學」近百年還是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
所以,分析林妹妹最後的結局和賈母的心態不僅僅要分析作品和人物本身,還要分析續作者高鶚的想法。從作者的角度出發看名著,能品讀出更多的東西來!對此你有什麽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紅樓夢】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份,聯系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