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何跨越千年「復活」二十四伎樂?這場論壇聚焦成都IP「走花路」

2024-03-30文化

一弦一柱思華年,成都永陵博物館的石棺上,定格著24位元晚唐五代時期少女演出霓裳羽衣舞的盛景。她們能否被「喚醒」,重演一場琴瑟和鳴?

圍繞這一古老IP,成都本土的「二十四伎樂」國風樂團復刻了唐代樂器,身著宮廷服飾,創新改編民樂演奏,在互聯網上瀏覽量過億。國風IP有什麽「爆改」潛力?如何打造更多成都本土IP?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 3月28日在成都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現場,第四屆成都So秀視聽產業交流活動聚焦成都本土IP打造,一眾嘉賓分享行業見解。

▲第四屆成都So秀視聽產業交流活動現場

從文物中「復活」時尚女團

活動現場,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副學部長彭文祥談到,當今全國10.92億網民規模裏,63.6%是年輕人,抓住年輕人的IP更有示範性和輻射力。他認為,爆火IP都有情感底色,例如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並且具有參與互動性,容易與年輕受眾共鳴。

「80後」女生吳彥霖成立的「二十四伎樂」國風樂團中,演奏者身著唐代服飾,發髻高綰妝容精致,手撫琵琶笙古箏,演奏融合現代風格的民樂。她相信,只有用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廣傳統文化,才能迅速獲得關註度和曝光率。

吳彥霖表示,「傳統樂器的市場份額是200億,國風行業市場份額是2000億,我們作為藍海中的一員,更有信心把成都文化推薦給世界各地。」

對於IP構建的策略,她認為首先重在選擇,要梳理出歷史IP的亮點,例如妝造、樂器等。其次,要根據平台內容選擇釋出平台,「二十四伎樂」樂團首選了bilibili,「對於傳統文化領域比較友好。」最後,善於借勢,選擇聯名等方式「突圍」觸達更多人群。去年樂團和成都大運會聯合推出的【聽見煙火三千年】創意短片上線後,迅速引起廣泛關註,IP成功「破圈」。

▲「二十四伎樂」國風樂團

「轉譯」小眾美學至大眾空間

傳統文化浩如煙海,如何精準「拾珠」,延伸到公共空間中,使之成為大眾美學的一部份?

在活動現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之綱提到,要巧用技術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創意視聽轉化。例如梁楷所作的【太白行吟圖】,以寥寥數筆勾勒出的詩仙李白灑脫傲岸之形。

在【詩畫中國】節目中,透過VR等技術,再現李白遊歷於峨眉山間,泛舟平羌江上之景,詮釋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這種超現實的表達方式,在傳統和當代之間實作轉譯,在歷史與未來之間完成文化傳承。」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王之綱上台交流

在蘇州博物館中,王之綱的團隊結合地區水網稠密、發源了河姆渡文明的特性,以水為核心,打造了一個城市「流動地圖」投影。置身於立體的巨型地圖中,可以看到早期傍水而居的農耕文明,工業勃興後的城鎮建設,以及城市未來生命的科幻推演。觀眾可以借此了解到城市歷史與水系不可分割的聯系。

2024年除夕夜,成都天府國際會議中心的「天府畫卷」的點亮,給夜空帶來震撼的視覺體驗。王之綱作為設計者之一,認為畫卷的亮點在於運用AR拓寬螢幕的空間感,采用獨特的視覺語言促進虛實相生。

「我們的團隊也是成都大運會開幕式主創之一,在成都度過了非常精彩的日夜,希望未來有機會為成都客製更多藝術作品。」王之綱說,IP深度挖掘是一個「轉譯」的過程,讓原本為少數人服務的精品藝術展現更大的美學價值,向公眾有效傳播,成為公共精神財富。

記者還了解到,會議現場,2024成都高新區網絡視聽機會清單釋出,圍繞產品、人才、載體分類編制,促進孵化更多優質IP。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張芷旖 受訪者供圖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