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尚義博
「第一性原理」概念源自哲學,指的是某些硬性規定或者由此推演得出的結論。換句話說,就是從復雜的問題和情境中不斷抽絲剝繭,回歸到事物的本質。任何事物都具有邏輯起點,戰爭也不例外。這一原理,對於作戰指揮也有著深刻的啟示意義。
「軍人之智,在乎別是非,明利害,識時勢,知彼己。」軍人是要打仗的,戰爭是不確定性的王國。兵不厭詐,戰場從來離不開欺騙與假象。「三十六計」中的瞞天過海、無中生有、渾水摸魚、聲東擊西、圍魏救趙等計謀,真真假假、虛虛實實,無不顯示出戰場的復雜性、敵情的迷惑性、戰術的欺騙性。如何驅散虛實混雜、真偽難辨的「戰爭迷霧」,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練就一雙由表及裏、去偽存真、直擊要害的火眼金睛,是指揮員進行科學思維、準確決策從而實施正確指揮的必備素質。
電影【教父】裏有一句台詞:「在一秒鐘內看到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質的人,自然是不一樣的命運。」戰場上,戰況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指揮員能否在最短時間內看清敵人的真實意圖、做出正確的應對措施,決定著戰局的勝負和軍隊的命運。只有避開細枝末節對思考過程的幹擾,重點關註影響作戰行程的關鍵要素,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方能獲得比對手更快的判斷力、決策力和行動力,從而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
淮海戰役中,盡管敵人采取佯動、佯攻等手段隱蔽突圍企圖,但粟裕同誌分析杜聿明集團下一步的動向時,仍敏銳地判斷出其沿津浦路南下的真實意圖,並果斷將北線主力縱隊部署在這一方向,最終堵住了敵人南撤的路線,為淮海戰役全域勝利贏得了先機。正是我軍指揮員具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科學準確的辨識力、先發制人的決斷力,才確保了戰略上判斷準確、戰術上謀劃科學,創造了一個個戰爭奇跡。
「兵者,詭道也。」無論什麽時候,「在戰爭中,威力和欺騙是兩大美德」。未來資訊化智能化戰爭,「山那邊」的情況更加難以準確把握,指揮員面對的將是一個資訊泛濫、錯綜復雜、迷霧重重的戰場。戰場資訊海量交織、作戰力量隱秘不定、作戰行動融合隱匿,更加需要指揮員善知對手「虛實」之情、深諳「虛實」變換之道,洞若觀火、迅速反應,正確判斷、果斷決策。如果霧裏看花、猶豫不決,作戰指揮就會斷線失序、貽誤戰機,喪失戰場主動權。
克勞塞維茲說過,準確的眼力比詭詐更重要。當今世界,軍事科技日新月異,各國軍隊都在謀求能夠「打一場讓對手看不懂的戰爭」。有洞見之明,方有應變之法,「看不懂」就談不上「打得贏」。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任何戰場跡象均有征候可尋、端倪可察,需要各級指揮員善於運用「第一性原理」研究軍事、研究戰爭、研究打仗,見微而知著,見顯而知隱,領悟和洞察戰場本質,從而作出贏得勝利的科學決策。
(作者單位:75560部隊)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