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白居易|七絕一首,兩個絕妙比喻,智慧達觀,道出人生幸福真諦

2024-07-10文化

在浩瀚的唐詩星海裏,「詩魔」白居易亦是一顆耀眼的明星。

也許,你喜歡李白的奇絕浪漫,或是杜甫的深刻慈悲,亦或是王維的空靈自然。但總有某個時刻,他的詩歌讓你不自覺地脫口而出。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也許,是春天遲開的一樹爛漫桃花。

「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也許,是遊山玩水時的悅耳鳥啼和潺潺清泉。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也許,是江邊漫步時的夕陽晚照。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也許,是漫天飛雪時,孤獨來襲的某個瞬間。

白居易自幼就是那種惹人羨慕的,既聰慧過人又刻苦學習的好孩子。

十五歲時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令顧 況贊嘆不已。

果不其然,27歲時,進士及第,他自豪地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之後的仕途也算順風順水。

唐憲宗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書言事,得罪權貴,被貶為江州司馬。不久,他就在廬山建了一座草堂,開始了寄情山水的悠閑生活。

他結交禪師,登高吟詠,沈迷於山林幽景,經常十來天不回家。對於這樣的著名詩人兼下放「朝貴」,當地郡守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責備他疏於政務。

他在【與元微之書】說:「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可見這時的生活是很愜意的。

下面來欣賞白居易晚年的一首詩,充滿了禪意與人生哲理,句句耐讀。

對酒五首·其二

唐·白居易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

人生在世,就像被局限在蝸牛觸角之上,能有多大的事情值得紛爭呢?

生命短暫,就像石頭相撞迸出的丁點兒火光,轉眼間就逝去了。

無論貧窮富有,都不會永恒不變,不如放寬心胸開心一點。

如果執著於功名富貴而忘記了快樂的初心,豈不成了生活的奴隸,那就不好了。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的一生,所處空間有限,好似在蝸牛角上。所處時間又何其短暫,不過是電光火石之間。這兩句既對仗工整又別致奇警。

不過,這個蝸牛角的比喻,倒不是白居易原創,只能說參照的好。

莊子,可謂是戰國時期的故事大王。他在【莊子·雜篇·則陽】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魏惠王因為齊國田侯違背盟約,憤怒之下,打算派人去刺殺。

大臣們眾說紛紜,有的說應該光明正大派兵去攻打齊國,有的說不能隨便發動戰亂,有的說,勸說大王伐齊和不伐的人,都是好作亂的人。

貌似各有道理,差點把魏惠王給說暈了。接著,惠子就引薦戴晉人去見魏王。

他講了一個寓言故事:在蝸牛的左角上有個國家叫觸氏,右角上有個國家叫蠻氏。這兩個國家經常為爭奪土地而戰鬥,倒地的屍體就有幾萬,追逐敗兵要經過15天才能回來。

魏王就問了,你是來講虛構故事的嗎?這位高人就問,您是否認為宇宙是沒有窮盡的?

得到肯定答復之後,他又問,對於廣袤的宇宙來說,九州四海是不是渺小的存在?答案自然又是肯定的。

他接著說,四海之內有個魏國,魏國的大梁都邑,就有您這位君王。那麽君王與蠻氏有區別嗎?

「沒有」。魏王陷入了沈思……。

好吧,也許每個人都該沈思一下,到底什麽才是自己真正心之所向的夢想,或者目標。

「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貧也罷,富也罷,都可以保持樂觀平靜的心態。不攀比,不計較,默默努力,隨遇而安,或早或遲,成熟的果實自然能收獲。

過於計較人生得失的人,難免愁眉不展,郁郁寡歡,不僅改變不了現狀,反而失去了人生原本的樂趣,那些隱藏在平凡生活中的美好和感動。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願你順境悠然,逆境安然,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有回報。長路漫漫,美好始終與你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