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刀爾登:我們為什麽習慣於不講道理?

2023-12-21文化

有一群人,只有在安全的時候才是勇敢的,免費的時候才是慷慨的,淺薄的時候才是動情的,愚蠢的時候才是真誠的。

——刀爾登

1971年我上小學,讀到1976年,這個時期正是「十年」的後一半。在這幾年裏,我和全國別的小學生一樣,寫過,現在看來是很多的,批判文字。

那時的作文,常常是「徹底批倒批臭‘讀書無用論’」一類,題目出下來,我們就嘩嘩地削鉛筆,動手寫一篇兩百字的文章,把「讀書無用論」批倒批臭。開始寫不了這樣長,只能用幾十個字,來把隨便什麽批倒批臭。

到十歲時我已經相當熟練了,不論你交給我什麽東西來批判,我都能很自信地把它批倒批臭。

除了作文,所有成文的東西,決心書、倡議書、慰問信、檢查……除了請假條之外,所必不可少的內容,一是頌聖;另一樣就是批一點兒什麽,至於批什麽,得看當時的流行。比如上面說的批「讀書無用論」,是七十年代初的事,如果你提早幾年批它,那就該倒黴了。

那時的批判生涯

我的批判生涯不是從批劉開始,而是從「批林整風」開始。批劉時我還太小,只能觀摩。當然,不管什麽時候,批劉都是家常程式,你在文章放幾句罵「叛徒內奸工賊」的話,一般不會錯。

「批林整風」之後,就是「批林批孔」,這才到了我有用武之地的時候,因為我已經上到三四年級了,很有本領,寫得出有頭有尾的作文。然後是 「評水滸批宋江」,「評法批儒」,批「右傾翻案風」,這中間還批過「回潮」,批過「師道尊嚴」,還有永遠在批的「蘇修美帝」,以及種種數不清而我已經忘記的東西。

有時還會要你批一本書,比如【青春之歌】。但和批【水滸】不同,在批判之前並不讓你看【青春之歌】,因為你的「鑒別能力」還差,弄得不好,看過之後,不但批不出,自己先中毒了。

這是件挺奇怪的事,因為中國人的鑒別能力總是如此地被低估,而批判能力又總是如此地被高估。所有要你批判的東西,差不多都不讓你看。

我印象較深的是「評水滸批宋江」和「評法批儒」。【水滸】我看得非常起勁兒,批得也很起勁兒。這又是一件怪事,但當時並不覺得,當時已經「習慣了」。

七五年我訂了上海的【學習與批判】和【朝霞】,後來這兩本雜誌被宣布為毒草——那時的出版物分為兩種,一種是毒草,一種雖然暫時還不是毒草,不過早晚也會是的。

我看【學習與批判】時它還是香花,很多人揣摩它,不過所謂「學習」,就是學習「批判」的技術。這已經是有點高深的程度,因為多數人多數時候並不需要特別的學習——你只需要批判。當然在批判中你也能學到東西,比如我就學會了使用「扈從國」這樣的難字眼兒,雖然我不認識那個「扈」字。

【水滸】裏有一個姓它的女將,會用繩子像套馬一樣套人,我崇拜過她幾年,但還是不會念那個字。七五年前後我讀了一些先秦子書,語孟荀韓之屬,但後來都得重讀,而且要多花功夫來清除以前的印象,因為以前那個時候不但什麽也讀不懂,還盡把人家的意思往歪裏想。

總之,雖然也學到了一點東西,但我一點也不感謝那時的批判生涯。 我絕不會認為如果沒有「大批判」,我就再沒機會學會那些東西,我也絕不會因為我很早學會了說「扈從國」,就感謝那種經歷,不然我就成了某種賤坯,被當狗一樣看待,還面有喜色,覺得自己爬得很好看。

我說「被當狗一樣看待」並不過分,因為只有狗,才是你要它咬誰它就咬誰,我們也只是對狗,才會簡單地說:「老黃,咬!」——用不著告訴狗它為什麽要咬那個人,也用不著讓狗事先了解那個人,考慮一下對方是否有該被咬的道理。


▌批判的是別人,傷害最深的卻是自己

我沒有批判,準確點兒說,「批鬥」過人,無論是地主還是教師,都沒有落到過我的手裏,因為我上小學的那個地方,人還厚道,不像有的地方,或六十年代後期那樣,動輒把活生生的人拉到前面去「供批判用」。

不過我們那時已經做好「批鬥」別人的思想準備,像自動機器一樣,只要你站在前面,彎下腰,不論你是什麽人,哪怕你是在系鞋帶兒,我們都會立即批鬥你。

在「反潮流」的時候,我很想批判我的班主任,因為我不過曠了一節課,他卻把我「批判」了足足兩節課。但只是想一想,沒有敢實踐,因為我們那個地方「師道尊嚴」很厲害,按我當時的看法,和全國的形勢,或我從【朝霞】之類的雜誌和電影裏看來的「形勢」比,是很落後於革命的。

有一次在被他教訓時,我想起那些故事,想象著我也沖上去前去,通體發亮,眼睛上閃著高光,大聲宣布出他的錯誤,他一下子就灰溜溜了。這樣的想象讓我激動得不能自持,身體顫抖,血液沸騰。這位姓劉的老師看出我沒有認真聽他的教訓,把我臭罵了一頓,我才清醒過來,雖然還在發抖,卻是因為怕他。

如果我非得感謝點什麽,那我就感謝這位劉老師吧,或者謝天謝地,沒叫我趕上批鬥活人,這樣,我那些批判文字,傷害的就只是自己了。

無論我批判孔孟,或是批判美國的什麽人,或是批判雖在中國而遠離我十萬八千裏的什麽人,他們對我的批判毫無所知,都活得好好的,或死的好好的,或雖然活得不好,卻和我毫無關系,而我的批判不過是傷害自己而已。

現在我們來看看這些傷害在什麽地方。

把某樣東西宣布為「臭」,和要你自己動手把它「批臭」,這裏面的區別很深。把孩子召集起來,告訴他們太陽繞著地球轉,或達爾文是猴子,這不過是謬見的強迫教育。而要孩子自己動手來證明達爾文是猴子,得逼著他發動全部的惡意,拋棄對同類的所有同情心,蔑視一切他已知和未知的邏輯,把對事實的任何敬意踩到泥淖裏去。

前一種是對羊的訓練,後一種兼有對狼的訓練。前一種訓練出來的是食物,後一種訓練出來的,除了做食物,還會為主人捕食。

對知道達爾文不是猴子的成年人來說,去批判達爾文是猴子,要先對自己進行無恥訓練;對孩子來說,沒有這種痛苦,而更壞的卻是,他將不知道這裏面有羞恥。

對小學生,或任何對該物件無知的人來說,去批判一種物件,很像是一種輕松的遊戲,在裏面人們可以滿足一種運用無知的暴力快感。你有本事是嗎?我用一句「他媽的」就可以打倒你;管它是多少人殫精竭慮才產生的一點思想,我照樣可以看不起它。理由?不需要理由!——這才是要義所在。

慢慢地就養成了習慣,習慣於不講道理,習慣於說謊,編造是非,習慣於把別人往壞裏琢磨,習慣於依賴愚昧,並從愚昧中發現出力量,體驗到快樂。

田間地頭學哲學,工人階級上講台,在這種「遊戲」裏,受傷害的絕不是知識傳統的本身,而是我們。到今天,我看到一些念過書的人拿起什麽事來都敢胡說,我懷疑他們和我一樣,也是「批判」著過來的。

我批過個人主義,現在則以個人主義者自居;我批過自由主義,現在別人說我是自由主義;我批過經驗主義,曾一直以為那是反對施用化肥的一種學說;我批過實用主義,很多年後才奇哉怪也地發現杜威原來不姓杜。

我批判過指不勝曲的各種主義,這裏邊的一半,現在我也不很了然,另一半主義,後來花過很多時間來「學習」。

被我咒罵過的人,很多是比我現在好得多的人,在那時他們在我眼裏不是人;被我咒罵過的理論,許多是我現在也不能完全理解的,而那時它們在我眼裏不過是「物件」。

說到這裏,有人可能誤解,以為我要「懺悔」點什麽。對不起,小學生是不需要被懺悔的。需要懺悔的不是我。當然我需要提防自己,提防早年教育在我身上的某些影子。

不過,真正讓我覺得遺憾的是,到了今天,我還看到人們在接受這樣的訓練,有些人是被動的,有些人卻偏要「自學成才」,我不知道哪一種更讓我遺憾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