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20首童趣滿滿的古詩,童真十足,溫暖治愈

2024-06-01文化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描寫的是一個可愛、悠閑的小牧童。前兩句是對小牧童的動態描寫,小牧童騎著黃牛,悠閑地邊走邊唱。「振林樾」可以看出小牧童的歌聲很嘹亮,回蕩在樹林之中。後兩句是對小牧童的靜態描寫。小牧童被蟬鳴聲吸引,產生了一個頑皮的想法——捕蟬。所以「忽然閉口立」。歌聲戛然而止,小牧童可愛活潑的形象也躍然紙上。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是詩人在鄉村生活時所看到的美好景物和孩子們放風箏的活動。農歷二月,還是早春時節,詩人發現了春天到來時景物的變化:草兒長、鶯兒飛、楊柳輕拂、春煙低迷,「長」「飛」是動態的,是生命的活動,「拂」「醉」是擬人化的,把楊柳當成了人,讓人覺得親切,覺得有生機。這一幅早春圖景讓詩人感受到喜悅,感受到生命的氣息。接著,詩人又寫到了兒童。他們歡聲笑語,興高采烈,富有朝氣。趁著東風正好,他們放起了風箏。這首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表達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首詩圍繞「村晚」,描寫了江南鄉村優美的風景,刻畫了天真爛漫的牧童形象,表現了詩人對鄉村生活的喜愛。前兩句鄉村晚景圖,以池塘為主體,岸邊長滿綠草,塘裏池水滿滿。「山銜落日」不僅寫出了青山與太陽的位置,「銜」字還將青山寫活了,將太陽西沈的動態表現了出來。落日的色彩是籠罩於整個畫面的紅色,天上如此,倒映在水中也是如此。後兩句牧童晚歸圖,視角從景物轉移到人物的活動上來:牧童天真有趣,「橫」字寫出了牧童的自由自在。他還信口吹著短笛,也表現出自由自在的心情。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這首小詩,用白描手法,寥寥數筆,將一「偷蓮」的小童之憨態描繪得惟妙惟肖:一個調皮的小娃娃,撐著小船去偷采白蓮,怕大人發現,急急忙忙掉轉船頭往回跑。可是他不懂得掩藏自己行動的痕跡,船過之後,水面上的浮萍被沖到兩邊,留下一條通道,還是被大人發現了。這一幅水上小景,充滿了兒童情趣。

觀遊魚

【唐】白居易

繞池閑步看魚遊,正值兒童弄釣舟。

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前兩句敘事,後兩句抒情。前兩句寫詩人觀魚施食,巧遇兒童弄舟垂釣。後兩句寫愛魚之心人各有異,我愛魚,給魚施食,盼它長大;你愛魚,卻垂鉤釣之,為圖己樂。兩種不同的愛魚之心對比強烈,抒發了詩人的無奈之感和對自然界生靈的關愛之情。

小兒垂釣

【唐】胡令能

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

這是一首以兒童生活為題材的、富有生活情趣的七言絕句。

「蓬頭」寫出了孩子的自然、天真、頑皮、可愛,這麽一個活蹦亂跳的小孩子竟然想學習釣魚,他能坐得住嗎?這是作者給我們投擲的一個問題。「側坐莓苔草映身」,要想釣魚,肯定要選一個好地方。小孩子選擇了一個地上長滿莓苔、而且草長得都快把他的身影擋住的這麽一個幽靜的地方,然後「側坐」,隨便一坐,就開始專心致誌地釣魚了。「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作者變換了方法,開始從神態上對孩子進行了描寫。看到有人要打聽道路,他害怕說話聲會嚇跑魚兒,趕緊機智地朝那人揮了揮手,意思是「不要說話,你會嚇到魚兒的」,讀來不禁令人會心一笑。孩子的頑皮、天真、專註、聰明在這首短短的絕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牧童

【唐】呂巖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鮮活的牧童晚歸休憩圖:廣闊的原野,綠草如茵;晚風吹拂著野草,還沒見歸來的牧童,卻先聽見隨風傳來的愈來愈近的牧童悠揚的笛聲,笛聲時斷時續,隨風飄揚。牧童回來吃飽了飯,已是黃昏之後了,他連蓑衣也不脫,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裏休息了。這生動的一幕,是由遠及近出現在我們視野裏的。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籬外誰家不系船,春風吹入釣魚灣。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門去卻關。

籬笆外的釣魚灣裏,忽然漂進了一條小船。啊,這是誰家的船,沒有系好纜繩,被春風吹到這裏來了?一個孩子見了這條小船,以為來了客人,急忙跑過去開啟柴門上的門閂,迎接客人的到來。

「不系船」為寫「吹入釣魚灣」作了鋪墊,正因為「不系」,才有可能「吹入釣魚灣」,這才體現出情景的合情合理,也渲染出一種安靜祥和、悠閑自在的氣氛。「春風」二字,不僅點明時令,也道出了船的動因,一個「吹」字就讓整個畫面動了起來,充滿了生機。後兩句詩人用「疑」「急」二字,把兒童那種好奇、興奮、粗疏、急切的心理狀態,描繪得惟妙惟肖,刻畫出了農村兒童的熱情淳樸和天真可愛。全詩給讀者展現出一幅素淡的水鄉風景畫,而積極樂觀的生活情趣和閑適舒坦的心情自然流淌在字裏行間。

牧豎

【唐】崔道融

牧豎持蓑笠,逢人氣傲然。

臥牛吹短笛,耕卻傍溪田。

牧童穿著蓑衣、戴著鬥笠,遇到人故意裝成一副很神氣、心高氣傲的樣子。放牧時,他趴在牛背上吹著短笛;牛在耕田時,他就倚在溪田邊悠閑玩耍。

幼女詞

【唐】施肩吾

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

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這首詩一開始就著力寫幼女之「幼」,前兩句刻畫女孩的幼稚之後,後兩句就集中描寫了一件小事。這位小女孩在幹什麽呢?她既未和別的孩子一樣去尋找螢火,也不向大人索瓜果,卻鄭重其事地在堂前學著大人「拜新月」呢。讀到這裏,令人忍俊不禁。

詠鵝

【唐】駱賓王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這首詩從一個七歲兒童的眼光看鵝遊水嬉戲的神態,語言極為生動活潑。

首句連用三個「鵝」字,表達了詩人對鵝的喜愛之情。次句描寫鵝鳴叫的動作和神態。「曲項」二字形容鵝向天高歌之態,十分貼切。三、四句寫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遊泳的情形:鵝潔白的羽毛浮於綠水之上,紅掌撥動,綠水泛波,紅、白、綠三色對比有冷有暖,鮮明而協調。「白毛」與「綠水」比美,「紅掌」與「清波」爭勝,多麽絢麗的畫面,多麽富有童趣和生活氣息,真可謂所狀之物如在眼前。

古朗月行(節選)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李白的這首詩從孩童對月亮的認識寫到月宮的景象,月宮中有仙人、桂樹、白兔。當月亮初升的時候,人們先看到仙人的兩只腳,然後看見仙人和桂樹的全貌,以及月宮中搗藥的白兔。詩人運用神話傳說,寫出了月亮初升時逐漸明朗和宛若仙境般的景致。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裏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油菜花盛開的季節,大片的油菜花燦爛地綻放,無憂無慮的兒童在花田裏奔跑嬉鬧,他們追逐著飛舞的蝴蝶,一不留神卻在油菜花叢中失去了蝴蝶的蹤跡。「急走」「追」兩個動詞,使兒童的天真可愛、活潑淘氣的形象躍然紙上。「無處尋」三字收住全詩,卻留下了想象的空間,仿佛能夠看到一個搔首踟躕的兒童焦急尋找蝴蝶的動作和神態,使讀者不禁莞爾一笑。本詩景人結合,動靜結合,形象生動地刻畫出農村恬淡自然、寧靜清新的暮春風光,真切感人,別有生趣。

閑居初夏午睡起

【宋】楊萬裏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這首清新活潑的小詩充分展現了楊萬裏詩風的特點。「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詩人午睡方醒,口中還有梅子的余酸;他向外張望,忽然發現窗紗變成了綠色,再一仔細打量,原來是芭蕉葉的映照所致。這裏,我們可以看出詩人的觀察細致和用詞巧妙。「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詩人睡起之後,百無聊賴,於是在那裏「閑看」兒童們追逐捕捉柳絮,詩人活潑的童心自然流露。

稚子弄冰

【宋】楊萬裏

稚子金盆脫曉冰,彩絲穿取當銀鉦。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

孩子早上起來,從結有堅冰的銅盆裏剜冰,用彩絲穿起來當鉦來敲。敲出的聲音像玉磐一般穿越樹林,突然冰落在地上發出玻璃一樣的碎裂聲。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全詩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鑼、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

舟過安仁

【宋】楊萬裏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

這首詩淺白如話,充滿情趣,展示了無憂無慮的兩個小漁童充滿童稚的行為,從中透出了只有兒童才有的奇思妙想,體現了兩小童的可愛與思維的敏捷。

桑茶坑道中

【宋】楊萬裏

晴明風日雨幹時,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

這首詩主要寫了牧童放牛的情景,語言清新,富有濃郁的鄉村氣息。

風日晴明,又剛下過雨,溪裏水滿,地面初幹,堤上野花盛開,草當然也很肥美。在這「花堤」上,不是正好牧牛嗎?於是,牧童在柳陰「眠正著」,而牛則是「吃過柳陰西」,邊吃草,邊移動。這首小詩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態寫活了,多麽富有生活氣息。

夜書所見

【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天真爛漫的兒童挑逗著促織,深夜裏遠處的院落隱約能看見一處燈光。本來兒童玩樂的場景應該讓人感到溫馨,詩人卻反其意而用之,故意借著這個場景,烘托出遠處夜深、寂靜、昏暗的場景,透過這種形式,更加襯托了離子思鄉的愁緒。景色描寫由近至遠,層次感強烈,又借著「一燈明」遙喻遠在千裏的故鄉,在黑暗的環境中照耀著自己的歸途,讓人心生思緒,鄉愁更濃。

夏日田園雜興

【宋】範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這是一幅夏日農村小景。日出男子下田耕耘,夜晚女子在家搓麻織布,男耕女織,正是傳統鄉村生活的基本勞作,也是它的主旋律。如果這還算是平常,三、四句則別開生面,寫孩子尚小,耕織之類活計自非他們所能為,但也學著在桑樹之下種瓜,充滿了天真稚趣。

畫雞

【明】唐寅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這是一首題畫詩,托物言誌。首句「頭上紅冠不用裁」直接抓住了雄雞的雞冠外部特征,突出一點進行描寫,達到了先聲奪人的藝術效果。「裁」字暗喻雞冠紅如花朵盛放,生動形象。次句「滿身雪白走將來」使用比喻將羽翼比作白雪,這樣的描寫充滿了輕盈光潔的質感,通體潔白的雄雞的羽毛也躍然紙上。古代的「走」實為跑,透過擬人,將這雞刻畫得栩栩如生,動感十足。

最後兩句「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一氣呵成,詩人表面上是在寫雄雞司時的作用,其實是在暗指自己也如雄雞一般身具品德,富有才華,只待有朝一日能有機會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