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道德經 第15章 從冬涉川到冰釋:揭秘得道之士的七重人格面紗

2024-07-28文化

導讀

這一章對得道之士做了描寫。「道」是玄妙精深、恍惚不定的。一般人對「道」感到難於捉摸,而得「道」之士則與世俗之人明顯不同,他們有獨到的風貌、獨特的人格形態。

世俗之人「嗜欲深者天機淺」,他們極其淺薄,讓人一眼就能夠看穿;得「道」人士靜密幽沈、難以測識。老子在這裏也是勉強地為他們作了一番描述,即「強為之容」。他們有良好的人格修養和心理素質,有良好的特定功夫和內心活動。

書法欣賞【道德經】

表面上他們清靜無為,實際上極富創造性,即靜極而動、動極而靜,這是他們的生命活動過程。老子所理想的人格是敦厚樸實、靜定持心,內心世界極為豐富,並且可以在特定的條件下,由靜而轉入動。這種人格上的靜與動同樣符合「道」的變化規律。

書法欣賞【道德經】

原文【通行版】

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

猶兮若畏四鄰;

儼兮其若客;

渙兮其若淩釋;

敦兮其若樸;

曠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濁。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書法欣賞【道德經】

註釋

①士: 指得「道」的人。按:王弼本、郭店簡本作「士」,帛書乙本、傅奕本為「道」,今從王、郭本定,「士」字更近古義。

②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細致、深逸而通達,深刻到一般人不能認識。微妙即令人難以模擬把捉之義。玄通,深奧通達。

③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篇容: 強,勉強;容,描繪、形容。正因為有「道」之人深刻到一般人不能認,所以只得勉強去形容他。

④豫兮若冬涉川: 遲疑慎重的樣子。豫:原是野獸的名稱,性好疑慮。 若冬涉川: 像冬天涉足江河,要麽心翼翼。

⑤猶兮若畏四鄰:猶兮 ,警偶戒備的樣子。 四鄰 ,指周圍鄰國。

⑥儼兮其若客: 形容莊重嚴肅的樣子。 客: 做客。

⑦渙兮其若淩釋: 形容融和酒脫的樣子。 淩釋: 淩,冰。指冰的融化。【按:王弼本作「渙兮若冰之將釋」,帛書本作「渙兮其若淩釋】

⑧曠兮: 形空豁開闊的群子。開闊曠達,就像山谷一樣。

⑨混兮其若濁: 渾樸純厚如同濁水一樣。混:渾樸,渾厚。濁:濁流,指河水多含泥沙雜質,而無法看到其底。

⑩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靜變動,慢慢顯出生機?徐清:慢慢澄清。徐生:慢慢產生。

⑪不欲盈: 盈,滿。不要求自滿。

⑫蔽而新成: 蔽,通「敝」。蔽而新成:去故更新的意思。通「敝」。按:王弼本原作「蔽不新成」,「而」「不」古之篆文形似,應是誤筆,如當「不」講,其義相反,則不通。

書法欣賞【道德經】

原文【帛書版】

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猶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渙呵,其若淩釋;沌呵,其若樸;混呵,其若濁;曠呵,其若谷。濁而靜之徐清,安以動之徐生,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書法欣賞【道德經】

譯文

古時候在修道方面有造詣的人,微妙通達,深刻玄遠,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為深不可識,所以只能勉強地描述一些他的外在形象:

他的小心謹慎啊,就像冬天赤腳涉水過河時那樣逡巡不前;

他的警覺戒備啊,就好像居於強鄰的包圍之中,不得不時時警惕萬分;

他的拘謹嚴肅啊,就像在做客一樣;他的融合可親啊,就好像正在消融的冰;

他的醇厚質樸啊,就像沒有雕琢過的原木;

他的曠遠豁達啊,就像空曠的山谷一樣;

他的渾厚寬容啊,就像渾濁的江河大流一樣。

誰能使渾濁安靜下來,慢慢澄清?誰能使安靜變動起來,慢慢顯出生機?

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會自滿。正因為他從不自滿,所以能夠去故更新。

書法欣賞【道德經】

解析

「道」是深微奧秘、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常人難於捉摸,但懂「道」之人的精神境界遠超一般人的理解水平。他們具有謹慎、警惕、莊嚴、灑脫、融合、淳樸、曠達、敦厚等人格修養功夫,威而不顯、含而不露、高深莫測,為人處世,從不自滿高傲,故而能窺測世人「嗜欲深者天機淺」的「道」。

趙孟頫小楷【道德經】

得「道」人士因深諳道法,精通天地間一切微妙玄通之理,所以精密幽沈、難以辨識。老子之所以在本章勉強對這些得「道」之士進行一番描述,旨在讓我們知曉體會得「道」之後的人會有獨特的風貌和品性,從而更加深刻地認識道的存在與玄妙。也許窮其一生達不到這種境界,但這樣的人總是令人向往與仰慕,達不到,但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總是可以的。

書法欣賞【道德經】

「修養越深,認知越高的人越是通融,謙虛沈穩,處事從容,遵循尊敬大道,不避渾濁,不求盈滿,才能夠推陳出新。反之認知越低的人就越固執己見自我,愛面子,脆弱,情緒易波動,相處時要時時註意照顧到他的情緒,因為在他們眼中自身的情緒感受比事情本事重要。保持清明的頭腦與內心的篤靜,這是一種大智慧和大境界。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

【道德經】第十五章是老子所傳達的深邃智慧。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之下,我們更需要學習古人的這種微妙玄通、謹慎小心、從容不迫和純樸無華的生活態度。這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也能夠引導我們回歸到生活的本質,找到內心的平靜和滿足。

王羲之小楷【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