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大平原(三百六十六)|「庸人」老王

2024-03-26文化

「庸人」老王

文/柴樹生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庸人常常形容那些缺乏才能、沒有作為的人,他們生活得平庸無奇、沒有遠大誌向或明確的追求,碌碌無為,虛度歲月。

我有個老鄉姓王,今年快六十歲了。小時不愛學習,中學沒畢業便輟學,年紀輕輕地便進廠當了工人。後來工廠破產,失業後便在農貿市場租了個攤位賣蔬菜,一直幹到現在。自嘲自己是「沒有本事的人」,起個網名叫「庸人」。他常說:「我沒有遠大理想,只求有碗飯吃,有個窩住,晚上累了能喝上二兩小酒,足了!」

但我在與他幾十年的接觸中,深深地感到,「庸人」老王不庸,在他身上有許多閃光點——優良的品質、頑強的精神、樂觀的心態等等,我自嘆不如。

2005年7月,他兒子考上了大學,王家終於出了大學生,一家人心裏十分高興。高興之後學費成了問題,他厚著臉皮到親朋好友家借錢卻處處踫壁,多數人都婉言回絕了,因為怕他窮,還不起,他體會到了世上人情的炎涼。只有一個小的同學大方地拿出了一萬元錢,並說不夠再來拿。但當老王聽說有個老鄉病危住院,需要做手術缺錢時,他二話沒說,便把剛剛借到的錢送到了醫院。而自己回頭便走,因為他還得為兒子去借錢。我聽到這個訊息,心裏久久沒法平靜。一個「庸人」,一個平平常常的小商販,一個晚上累了只想喝上二兩小酒的人,在關鍵時刻,如此仗義,如此有情,顯得那麽高大,我感動了。

去年三月,甲流橫行,老王的老伴染上了甲流,引發了肺炎,病情嚴重,老王馬上把她送到了醫院,日夜陪護著。兒子來了,讓他走了;女兒來了,讓她回去了。兒女拿來的錢一分也沒要。老王說,我身體還行,你們得工作啊;錢我還有,花沒了我會問你們要。你媽病成這樣,我能離開嗎?回家能睡得著嗎?老漢流淚了,這是我看到的他第一次落淚。這個「庸人」,多麽愛陪伴幾十年的老伴,多麽體貼自己的兒女,多好的丈夫,多好的父親。從他身上,我看到了什麽是人間大愛,什麽是情意濃濃!

老王家很不富裕,恨不得一分錢掰成八半花。但國家有難,別人有難,他又那麽大方。最近他告訴我:「兒子上大學借的那一萬元錢早已還上了,近幾年來陸陸續續借出的錢共六千多元,我不打算要了。人沒有困難誰會出來借錢?」我清楚地記得1998年鬧水災,他踴躍購買了國家發的賑災福利彩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他捐了500元。錢雖不多,卻代表了他的一顆愛國愛民心。他身居茅屋,心懷天下。一個「庸人」,時時刻刻關心我們的國家,憂國家之憂,喜國家之喜,難得啊!

「庸人」老王,其實不庸,因為他有一顆金子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