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從轉譯水平看內陸與港台的差異,瞬間覺得內陸變得高大上了

2024-03-06文化

很多時候,港台對外語的轉譯都給人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感覺。尤其是當你習慣了內陸轉譯的「信達雅」時,再去看港台的那些轉譯,不被雷到算我輸!

內陸的轉譯自始至終都遵循「信、達、雅」的準則,所謂「信、達、雅」,實際上是轉譯大家嚴復提出來的。

「信、達、雅」的核心要求就是: 要把外語的意思轉譯對,此乃信;要做到語境通暢,此乃達;轉譯要達到中文的一些唯美意境,此乃雅。

而港台的轉譯大多數時候都不講究「信、達、雅」,而是直接轉譯,就算直譯出來很奇怪他們也絲毫不在乎。

下面舉一些例子,從這些例子可以很明顯地感覺到港台與內陸在轉譯上的巨大差距!

影視娛樂領域的轉譯是港台直譯的「重災區」!

針對國外電影電視名稱的轉譯,內陸可以說是把「信、達、雅」發揮到了極致,而港台生硬的直譯則讓人不忍直視。

諾蘭導演的燒腦神片【盜夢空間】,此為內陸的轉譯,而這部片子在台灣的譯名則是【全面啟動】!說實話,台灣的轉譯讓人看得是一頭霧水。全面啟動?到底是啟動個啥?內陸翻成「盜夢空間」則更合適,既有科幻懸疑的意味,又緊貼電影本身。

內陸轉譯最絕的國外電影應該是【廊橋遺夢】,光看名字就非常文藝,非常有意境。而台灣的轉譯可不管什麽意境不意境的,台灣譯名很直接,就叫【麥迪遜之橋】,這轉譯確實貼合英文原意,但卻沒有任何美感和意境可言了。

【肖申克的救贖】這部好萊塢神作,內陸的譯名緊貼英文原意,「救贖」二字又十分符合男主角在影片中的經歷。而港台是怎麽翻的呢?台版轉譯為【刺激1995】,港版的轉譯為【月黑風高】。說實話,港台的轉譯看完尬得不行,硬是把史詩級的佳片轉譯成了低成本爛片的即視感。

【古墓麗影】是個人認為內陸轉譯的又一個高光作品!主人公勞拉是一位年輕美麗又勇敢的女孩子,她滿世界地探險尋寶。台灣將其轉譯為【古墓奇兵】,算為數不多的正經轉譯。而港版的轉譯還是一如既往的雷人,竟然翻成【盜墓者羅拉】!

還有著名的【生化危機】系列遊戲,內陸的轉譯中規中矩吧,也算是比較經典的轉譯了。而台灣則將其翻成【惡靈古堡】,這轉譯一點也不對味啊!整個系列除了第一季在古堡裏面,後面的劇情可以說跟古堡毫無關聯。

當然,內陸的轉譯也並不都是成功的。

比如說【三傻大鬧寶萊塢】這部印度電影的譯名就挺失敗的。很多人直言,這是一部被轉譯耽誤了的優秀電影。電影原名叫「 Three Idiots ,轉譯成「三傻」也沒啥毛病,但是卻背離了「信、達、雅」的準則,一下子就把電影的逼格降低了。而港台的轉譯更為直接,香港譯名【作死不離三兄弟】,台灣譯名【三個傻瓜】,這一次的轉譯,港台與內陸算是保持在同一水準了。

國外汽車品牌轉譯:港台轉譯的另一大「災難現場」!

最常見的那些國外汽車品牌,個人認為內陸的轉譯水準遠超港台!

內陸轉譯最絕的是奔馳,這個百年豪車品牌,配合「 奔馳 」這個代表速度與張力的中文詞匯,簡直是「信、達、雅」的天花板了。而奔馳在香港被叫作「 平治 」,台灣的譯名叫「 寶士 」,孰高孰低,不必贅述。

內陸的「捷豹」,在港台的譯名均為「積架」,聽起來就像「雞架」,用這種詞給汽車命名恐怕不太吉利。

保時捷在香港叫「波子」,在台灣也叫「保時捷」。

大眾汽車的轉譯也非常不錯,平價車適合大多數人開。而在香港,它的名字叫「福士」,在台灣叫「福斯」。

頂級超跑邁凱輪與蘭博基尼,在香港的叫法分別是「 邁拿輪」 和 「林保堅尼 」,在台灣的叫法是「 邁拉輪」 和 「藍寶堅尼 」。

最搞笑的應該是路虎,內陸「路虎」這個轉譯霸氣側漏,很有氣勢。 而港台的轉譯則滑稽得不行,香港叫「 越野路華 」,台灣則叫「 荒原路華 」。

能把「路虎」翻成這樣冗長又土氣,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總的來說就是,港台在轉譯的時候很不講究,大多數時候是硬生生地直譯,轉譯水平十分拙劣。

而內陸的轉譯註重「信、達、雅」,強調詞匯的意境,很多時候轉譯直接昇華了,確實比港台的直譯要高大上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