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方言熱浪席卷高校 程振偉:在探源與傳承中彰顯文化自信

2024-06-16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編輯 王彬

【編者按】潮新聞【讀端】欄目,邀請專家學者、黨政幹部、企業家等各行各業人士點評新聞報道,雖寥寥數百字,但這些獨到的短評,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或換個角度看新聞。我們將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來,串聯成鏈,供更多人品讀。也歡迎大家參與「讀端」討論。

本期嘉賓是 教育部高校網絡教育名師程振偉。

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解海江老師上課場景。圖源:受訪者供圖

「躡手躡腳地我走了,就像我神不知鬼不覺輕輕地來......」

近日,77歲「南京方言發音人」陳宗霞在南京師範大學用方言的形式向學生朗誦詩歌【再別康橋】,上課的影片在網絡流傳。

影片中,陳宗霞一口流利的南京話,不僅展現了南京方言的獨特魅力,也讓「保護傳承方言文化」這一話題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中,引發了網民熱烈討論。

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中,就提出「保護傳承方言文化」。在全國範圍內,已有多所高校開設方言專業課程、組織方言類社會實踐活動、展開學術講座等。

方言進高校,成效如何?

詳情點選>>

潮聲丨方言熱浪席卷高校,大學生們在「修」什麽?

教育部高校網絡教育名師程振偉:

方言和高校的「雙向奔赴」,令人欣慰

方言,是最能承載文化的「容器」。當下,人的穿著、舉止越來越從眾、趨同,然而來自熟人社會比較穩定的居住地的人,所操的方言依然是千姿百態。關於文化認同,恐怕很難找到比方言更能體現文化認同的載體。而方言與高校「碰撞出火花」,一方面體現方言的魅力無窮,另一方面足以證明「高校實乃文化傳承之重鎮」。

為什麽高校紛紛開起了方言課?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地方的何嘗不是世界的?武漢大學的 【方言與中國文化】課被學生們稱為每學期最難選上的公選課之一,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開設的必修課【方言與地方文化】也是備受關註。學生來自天南海北,如果遮蔽了方言,大家或是千人一面。如果把方言的魔力釋放,則每個人都是「文化大使」。透過方言了解自己的所來自地區的文化,再透過各地方言的「親疏遠近」找到共同的文化淵源,可以讓每個人更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多元一體」。在文化面前,方言獲得了平等性,每一個地方的方言都能讓人上頭。

很欣慰的是,得益於高校在方言探秘、傳承上的努力,學生以方言為載體,顯示出期待已久的文化自信。【方言與中國文化】課上,過去,「學生們會感到講方言很羞恥,一口的地方口音講出來他們自己都不好意思」。十幾年過去,如今的學生可以非常自信地站在講台上,流利地說著自己方言,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家鄉。方言是家鄉的語言,越「土」越真實,也越有價值。家鄉裏有個「家」字,說家裏、鄉裏的話,哪裏來的「丟臉」一說?從說方言中流露出的自信,到對自己家鄉的熱愛,再到對祖國母親的熾熱感情,這不就是文化自信的最自然體現?

方言和高校「雙向奔赴」,實令人欣慰。以互聯網為媒加以擴散,文化的血脈,源遠流長、生生不息。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