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你知道嗎,藏族是怎樣劃分的,他還有哪些分支呢?

2024-02-06文化

藏族人民大部份生活在青藏高原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按照方言劃分:分為衛藏、康、安多三個方言。我們常說的康巴藏族、安多藏族、衛藏一帶的藏族,就是根據三大方言的範圍來劃分的。

衛藏藏族:

「衛藏」的「衛」指拉薩、「藏」指日喀則,即傳統地域裏前後藏的統稱。該地域還包括阿裏、山南以及部份林芝及那曲地區。 這一地域內的藏族在方言方面比較一致,而且在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以及文化,經濟等方面也較統一,是西藏地區傳統的核心地域,舊稱為西藏的本部。居住於該地域內的藏族統稱為衛藏藏族。

康巴藏族:

康巴藏族即康區的藏族。康區最早是指衛藏以東廣闊的地區,後來這一地域又分為「康」和「安多」兩部份。康區多指青藏高原東南部的橫斷山區,舊稱「朵思甘」地區。習慣上將西藏丹達山以東的地區,東與四川西昌,雅安地區和阿壩藏羌自治州相連,北與青海省玉樹、果洛兩州相連的地域叫稱為康區。

具體包括:西藏昌都地區、雲南迪慶州、四川甘孜州、青海王樹州以及那曲東南一線。

康巴地區歷史上處在漢藏過渡地帶,在行政、宗教,經濟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康巴人最為人稱道的是其直爽的民族共性,宗教方面尤為虔誠,有經商和遠遊傳統,體格相對強壯等。裝束上最明顯的是,康巴男子多紮英雄結以示勇武。這種傳統保持至今,拉薩街頭隨處可見。

安多藏族:

安多藏族的傳統地域是指阿尼瑪卿山西北、甘肅河西走廊一帶的小積石山以西的廣闊地域。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瑪卿山至青海湖一帶。安多藏族的著裝特別富麗,冬季用的藏袍面料以絲絹為主,不似衛藏等地以相對素樸的氌氆等為面料。帽子也多飾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綠、金、黃、紅等色為主的圖案裝飾。由於安多地區受蒙古和漢族影響較多,所以在習俗和體形特征方面比較有特點。安多藏族普遍高大,體形豐滿,男女都比較漂亮。

另外藏族還有七個分支

1.嘉絨藏族:

位於四川阿壩和部份甘孜境內的藏族稱嘉絨藏族。他們之所以成為一個分支的主要原因是歷史上嘉絨一帶地處藏、羌、漢等多民族交合部,在唐代吐番東進,占地而守與當地的居民融合為一體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嘉絨藏族。所以嘉絨藏族帶有較多揉雜特征。如頭帕、繡花鞋和腰帶等裝飾與羌族形似,其生產模式以農業為主,在風俗和習性上又有漢族的特征。

嘉絨藏族主要居住在 甘孜州丹巴、 康定部份地區, 阿壩州金川、小金、 馬爾康、 理縣、 黑水、 紅原和 汶川部份地區,講嘉絨語,以農業生產為主,藏區稱這地區的藏民為「絨巴」(農區人)。據說嘉絨藏族是 吐蕃人東侵時期吐蕃駐軍及移民和下象雄土著長期融合形成的一個民族。在衛藏地區的 藏族人眼裏他們是藏族原始四大姓氏之一紮氏的後代。

2.工布藏族:

在康區與衛藏交接的林芝一帶,居住著珞巴人和門巴人等,這一帶古稱工布地區,以工布江達、林芝為中心,這一帶的藏族習慣上稱為工布藏族。他們的服裝無領無袖,套頭穿著,多以黑色和紫色為主,戴著工布帽。

3.白馬藏族

白馬藏族,亦稱白馬人、白馬族,是居住在 甘肅省文縣, 陜西省寧強縣和 四川平武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交界的 岷山東端摩天嶺中的一個族群,人口約2萬多(2015年),民族語言為白馬語,信仰為自然崇拜、苯教、佛教。 他們風俗習慣與其它的藏族是不一樣的,語言使用藏語,但不識藏文,用的是漢語;服裝方面主要的特色就是帽頂前端插有白色雄雞尾羽,男子是一支,女子是三支,,這種帽被稱為「沙嘎」

4.木雅藏族

木雅藏族人大多生活在康定地區。木雅藏族的來歷至今是一個迷,但學術界較為普遍的說法是古代黨項人與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後裔。木雅藏族最大的特點表現在語言上,這一區域的藏族操一種被稱為「絨格」的木雅語。而木雅語又分為東部方言和西部方言兩個語區。在今甘孜州境內,分布在九龍縣的灣壩鄉和洪壩鄉操的這種語言的藏族自稱為「本勒」,屬木雅語東部方言區;而分布在九龍縣的湯古鄉、康定縣的沙德鄉、六巴鄉、普沙絨鄉、朋布西鄉和雅江縣的祝桑鄉操這種語言的藏族自稱為「木雅」,屬西部方言區。東部方言區受漢文化和彜文化的影響較大,而西部方言區受藏文化的影響明顯。

5.華銳藏族

「華銳」的意思是英雄的地區或部落,他們生活的地區主要在甘肅天祝縣,是白牦牛的地方。追根溯源,他們是古代吐番人的後代。生活中崇尚白色,多以穿白色氈袍,並且認為與其它們藏族同出一源。

6.卓倉藏族

卓倉藏族生活在青海省海東地區的河湟流域,以青海樂都、平安、湟中三縣為中心,據說最早也是來自西藏,自稱為「卓倉娃」,「卓倉」一稱來自於祖先居住地,也就是今天後藏地區的卓沃隆。這裏的藏族人生活基本屬於以農業為主的半農半牧區。

卓倉地區的藏人的民居大多是土木結構的一、二層的平頂房,每個村莊藏語稱「德瓦」 ,每個家庭居住的庭院藏語稱之為「伊瑪」。在一個德瓦裏,結鄰有序,巷陌井然,進出行路與排水之道,布局十分得體而自然。

每個伊瑪四周用石土相混合砌成約6米高的圍墻,大門的方向依山的走向而定,一般大門前方對應有一座神山(雪山或高山)為部族的保護神。每逢吉日,人們對著神山煨桑煙吹海螺祈求全家人畜的平安。每戶大門上方立2米左右的「達確」 旗桿(經幡),庭院內靠墻四面四角都建築不同用途的房屋

7.夏爾巴人

夏爾巴人意思是「來自東方的人」,主要散居在中國、尼泊爾、印度、不丹等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兩側,語言是夏爾巴語,使用藏語文,人口是比較少的。

(部份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