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另類的「潑婦罵街」

2024-03-28文化

土戲雖土有魅力。清代初年,劉獻廷【廣陽雜記】裏一句話寫盡土戲的土味和魅力:「優人如鬼,村歌如哭,衣服如乞兒之破絮,科諢如潑婦之罵街。猶有人焉,沖寒久立以觀之」。

戲台小天地,天地大戲台。劉獻廷說的「科諢如潑婦之罵街」,說的是戲劇場景生活化。

閩、台兩地舊時則有一種另類的生活場景戲劇化的「潑婦罵街」。

罵者潑婦,雙手叉腰,當眾一站,開口就罵。她當然不想罵給空地聽,會選擇流量大的公眾場合,所以叫罵街。她罵人的話總以「夭壽死囝子」起興,一句又一句,一套又一套,整齊而「鬥句」,對仗且押韻,真如優人科諢一般。罵的是「夭壽死囝子」,乍聽起來是罵自家孩子,實則句句罵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她用狠話罵人,「夭壽死囝子」近於詛咒,但詛咒的是別人。閩、台兩地至今有「詛咒乎(讓)別人去死」的俗諺,說的正是此等潑婦、說的正是這種不良居心。

在閩、台兩地,詛咒又稱賭咒、咒咀,如吳瀛濤【台灣民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5年)記:「往昔民間發生事端,難辨真偽善惡時,多利用賭咒立誓的方式」,「誓言的內容多半說如果虛言肯受神明的任何責罰,例如全家死亡或自己在他鄉客死及夭死等」。這同「詛咒乎(讓)別人去死」是不同的。

附帶言之,

今之網上時或也有另類的「潑婦罵街」的戲碼,罵人者也靠罵人蹭流量、也有不負責任的「詛咒乎(讓)別人去死」的不良居心。

本文作者汪毅夫 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