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故宮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 循文見質方顯根本

2024-01-14文化

■收藏周刊記者 梁誌欽

冬去春又回,最是讀書好時光!過去一年,書如繁星,如何讀一本好書,讀一本怎樣的書,各有經驗。收藏周刊特邀故宮博物院首席模搨官常保立,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繪畫研究所所長朱萬章,廣州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曾玲玲,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人民美術出版社期刊采編中心副主任譚國亮等專家學者分享閱讀心得。

新出來的書我看得不多,如果要推,我還是推巫鴻。他的書近年出了不少。巫鴻名氣實在大,李可染兒子李庚說,能左右當代中國美術史的也就七八個人,巫鴻是影響最大的。巫鴻行文考證屏風、武祠墓室,用了不少專業術語或英文,但仔細看,會發現他的措詞中,帶有中古士人著書時,說事中帶有道理的特性。

巫鴻骨子裏是一個非常謙和的人,優秀的學者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講,蹩腳的教授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弄。有一次,巫鴻在網上做漢代博山爐的講座。足有一百多萬人線上聽,時有彈幕,眾聽者無限崇拜的阿臾盲目狀態遠勝過關註其講座內容實質,提問的也多是為學術而學術的拽文字句,為「一句博山爐」查了三天三夜的【水經註】,當場說出中原很多座名山的註錄名稱,質問巫鴻為何不具體,巫鴻笑著回答,「我說的山是香爐冒出煙後的山,是雲山霧罩的山。」一句話幾個字就把李零給否了。李零把巫鴻簡約的文學性敘述,當成必須考證大幹一番才顯身手,好像只有這樣,才能配得上學術二字了,巫李二人學術,高下立見。

巫鴻在另一次講座中,提到當下普遍過度解釋古文現象時卻說怎樣才能避免在最接近問題實質之前打住,這樣的學術才有價值,才有著書的必要,換句話說,就是才能引後人往深了弄,好接著往前走,巫鴻說推動歷史很難,越來越難,能往前推幾公分就了不得了,巫鴻和我談到中央美術學院造型教學笑著說,有學生畫人體形體太過準確,可能當醫學掛圖更合適,而他自己畫小女兩歲時的一幀小幅油畫,也就最小號日記本那麽大,甚是傳神,可當特別近看時,零距離看,什麽也沒有,完全變成一片模糊了,這和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論說高層次的山水如出一轍,所以,當不跟風時,不看表述如何,循文見質能找到根本,就看進去了,有了獨立思考,就會有自己的見解,這才叫讀書,這也是我對當下青年學生要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