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甲骨文與文字文化文明演化

2024-05-10文化

頭條話題小助手今天6:03推播優質話題#甲骨文的含義是什麽呢?#,前天推播優質話題#儒家腐朽的東西該不該反對?#,有幾十萬人圍觀。話題面雖然分散,但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來看又有明確指向。專業人士有專業化研究,不必過多議論,支持鼓勵恰當。這裏只談談解題思路,路演指向。中華民族主要發源於黃淮長江流域,又以黃淮為先,長江隨後。隨著封建政權穩固,又分封一些較為偏遠地域。與當地原始人從隔岸隔山對峙到有所面對,有所試探,有所攻守,有所交流,促進了文化文明演化。比如:媯水流域(含永定河流域),白河流域,潮河流域,甚至拒馬河流域,就存在原始人,半智人,智人,野人,山寨野人,部族智人等多種人類形態。早期智人不僅局限於單體區域,幾平方公裏範圍,還會伺機拓展遊獵區域,生存範圍。由於沒有強力文字元號記載,只能算遠古時期本土人。遠古中原部份地區是海洋,淺海,野獸出沒地方,由西到東地質、山水、造陸運動,使農耕文明發展壯大。本土人,本土部族,有了相對安定生存條件。早期文獻紀錄以龜甲獸骨刻上對天地萬物重要事件觀察,理解,推演,精算,操作,成效,累積生存本領和文化昇華。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前11世紀)後期(約公元前14世紀~前11世紀),王室占蔔記事的文字元號,又叫蔔辭,契文。是盤庚遷殷~紂亡之間的遺物【盤庚,商代第20位國王,公元前1300年~前1277年在位。公元前1298年將國都由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商朝中期,早期,乃至夏朝文化為什麽難以被當代人發現或解讀?很可能以另一種形式存在,比如:對山川敬畏,對水土留戀,對技能探索,對空間推演等多種形式表達。可以是堆石成符,拜火成字,彩石成戀,火技成能,就像原始鳥類,原始動物某些特征,只是更用心,更留痕而已。甲骨文屬遠古人類象形文字元號,一符多義,把主要意思,關鍵意思表達清楚即可。不盡意處再換一個方位,換一種推測補充。歸於文字形態,可以是符,蔔,字,字詞,詞組,甚至一段話。完整,批次出土或發現甲骨文,研究價值更高,有益於完整準確判斷記錄事件原貌。甲骨文至今已3000+年,現存和發現的10+萬片甲骨,單字總數4500+,識讀釋義者不足半,應朝全片全骨,堆集一體,比較釋義,參考環境,獨體字,合體字,形聲字,音域字的思路深入解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周原地區(陜西寶雞扶風,岐山一帶)曾發現一些西周時代甲骨文。中原陳姓遠祖恰好是商代後期,西周早期,其後多個朝代時期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不僅留下實證文物,實物文明,更留下客家文化文明(多氏多族共同創造,幸免於難)等有形無形遺產,對甲骨文後文字發展,文化發展,詞牌樂舞發展,文明發展,文化進步,文明進步,產生積極影響和作用。卅-年前本人已直接間接獲知時代之問,時代擔憂。由此感受到恢復中華民族非遺文明的緊迫感,急迫感,不竭動力,不竭眾望。而當時主流意識形態仍然偏重經濟建設,對非遺文明重視不足,時有公然破壞非遺文明惡劣事件,卻當成專案安置,法律糾紛,品質糾紛,地位糾紛,輕易處理了。隨後廿余年來走勢本人多篇文章有涉及,不再贅述。總之,由文字(符號),文化,文明,到中華民族3000年非遺文明,幫助解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千年未有之大格局,數千年未有之大結局,改革發展穩定,步伐最佳化美感,效率效益才智,清淤舒困輕裝,需要全社會積極參與,各盡才智,推動文明進步事業,人類幸福事業進入歷史性輝煌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