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四大銅殿

2024-10-04文化

1、武當山銅殿

武當山銅殿俗稱「金頂」,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武當山天柱峰頂端,建於明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坐西朝東,高5.54米,寬4.4米,深3.15米,重約400噸,為仿木結構重檐廡殿式建築,全部構件均采用銅鑄鎏金,工藝精湛絕倫,是武當山的標誌性建築。

銅殿為分體鑄造,結構嚴謹,連線精密,毫無鑄鑿之痕。殿頂為重檐叠脊,冀角飛舉,脊飾上有仙人禽獸等裝飾,形象生動逼真;殿內的額枋有線刻錯金旋子仿彩畫圖案,工藝精湛。頂部作平棋天花,銅鑄流雲紋飾,線條柔和暢潤。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銅鑄鎏金神像,神像莊嚴肅穆,栩栩如生。

銅殿所處的位置地勢險要,周圍景色秀麗。站在天柱峰頂端,可俯瞰武當山的壯麗景色,雲霧繚繞時,猶如人間仙境。

2、鳴鳳山銅殿

鳴鳳山銅殿又稱「太和宮金殿」,位於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鳴鳳山上,始建於明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 年),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年)被移至雞足山,後在清康熙十年(公元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又主持重建。

鳴鳳山銅殿重約250噸,高6.7米,寬7.8米,深8米,呈方形,兩層屋面,結構端莊。整體為仿木結構的重檐歇山頂式建築,所有構件和配套物品均為全銅鍛、鑄。殿壁由36塊雕花格扇加坊拼成,門窗上的精美雕刻工藝精湛。

殿內正中銅鑄一尊高約1.5米的真武大帝像,側塑金童玉女,兩旁有水火兩將。殿台階下有侍亭兩座,左面立著10米高的刁鬥桿,桿上升起一面七星皂旗,旗周圍有二十八宿等裝飾,旗面上刻有「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12個銅字。

3、五台山銅殿

五台山銅殿又稱「顯通銅殿」,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顯通寺內,始建於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1606 年),由妙峰禪師奉敕建造。整個銅殿從屋頂到梁柱、門窗、墻壁,乃至殿內的佛像、供桌等,全部用銅鑄成,裝飾富麗,造型精美。

五台山銅殿重約500噸,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為重檐歇山頂式建築,其外觀兩層,內為一室,四角四柱,柱礎似鼓。殿脊兩端有銅鑄的似龍非龍的寶瓶,光芒四射、耀眼奪目。

銅殿上層四面設有六扇門,下層四面設有八扇門,門上鑄有精致美觀的花卉人物,殿內供奉著眾多銅鑄佛像,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一尊高約 3 米的文殊菩薩像,面容慈祥,神態端莊。此外,還有普賢、觀音等菩薩像以及眾多羅漢像,形態各異,栩栩如生。

4、萬壽山銅殿

萬壽山銅殿又稱「寶雲閣」,位於北京市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坡,建於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 年),通高7.55米,外形仿照木結構建築樣式,為四方形歇山頂重檐。通體呈蟹青色,坐落在一個漢白玉雕砌的須彌座上,莊重精美。

銅殿正面上層懸掛由滿漢蒙藏四種文字組成的「寶雲閣」銅匾,下面懸掛「大光明藏」銅匾,四面裝飾菱花,窗門四角各有一個銅鈴。

銅殿的梁、柱、枋、椽、鬥拱、亭瓦、寶頂、窗扇及九龍匾額等,全部采用銅鑄造而成,總重約207噸,制作方法采用傳統的「拔蠟法」,先以蠟雕成設計花紋的模型,再將熔化的銅水註入模型,待蠟水流盡,銅水便成型,最後工匠將各構件連鑄為整體。此工藝使得寶雲閣雖為銅鑄,卻在式樣、尺寸以及工藝精細程度上與木結構的亭完全一致,充分展現了清代高超的鑄造工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