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奇怪的「猛」字,其實暗含大歷史

2024-04-18文化

西雙版納好多帶猛的地名

在雲南的一些民族聚居區,很多地名帶一個「猛měng字,什麽猛臘、猛龍、猛海之類的。這種地名,在傣族聚居區非常普遍,在說壯侗語的一些地區也非常普遍。

所謂的「猛」,其實就是「地區」的意思,也有時候指「城邦」的意思。壯侗語族的這些語言,通常是把限定詞、形容詞後置,因此「猛龍」,實際上就是「龍猛」,就是「龍這個地區」的意思。這種限定詞後置的情況,漢語中也存在,比如我們說「魚幹」,其實就是「幹魚」。

壯侗語族,實際上是漢藏語的分支,包括很多種語言,比如傣語、壯語、佬語、侗語、水語、黎語等等吧,不下十幾種。現在說這一系列語言的民族都生活在中國西南地區以及中南半島,延伸到印度東北部地區,包括泰語、老撾語、印度阿山姆地區、緬甸撣邦等。

壯侗語族分布

為什麽說壯侗語和漢語是同源呢? (語言學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就不贅述了)

本文開頭提到的「猛」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

「猛」其實和漢語的「邦bang」同源,或者根本就是一個詞,發音的差異只是地區語音變化而已。

姬周以來,封建宗法制度盛行「封邦建國」,所謂「封邦」,就是分給諸侯一個地區,這個「邦」字就是「地區」的意思,而「建國」在當時,是指的「建立一個有城墻保護的城邑」,因此「國」字在上古就是指「城市、城堡」的意思。而「邦」指的是一個包括國在內的很大範圍的地區。

與邦字相同,「猛」同樣指一個適宜居住的地區或平地。猛和邦,聲母都是「唇音」,就是b和m都是嘴唇發音,因此出現不同方向的轉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在壯侗語中,「猛」的發音同樣出現轉化,並且和漢語一樣,轉化為「邦bang」。比如泰國首都曼谷,其羅馬拼法為Bangkok,前面的bang其實就是來自壯侗語的「猛」,也就是漢語的「邦」,而kok顯然是漢語的「國」的意思。因此,曼谷Bangkok即為「邦國」的意思,或「猛國」的意思。

曼谷的位置

與此同時,與泰人同族的阿山姆人,歷史上到達了印度東北部,因此印度東北部成為「阿山姆地區」,表明那裏曾經主要是阿山姆人。所謂「阿山姆」是泰族的一個別稱,羅馬音為Seom,中國歷史上稱為「暹xian」,泰國也一度被稱為「暹羅」就是這個原因。當然,緬甸的撣邦,「撣」也是seom,和「暹」同源。

泰人民族服飾

阿山姆地區,占據了整個恒河河口的位置,現在南部地區已經成為「孟加拉國」,這裏已經沒有屬於壯侗語的阿山姆人了。但是,由於歷史語言的關系,這個地區仍然留下了壯侗語的地區名稱「孟加拉Bangladesh」,其中,這個地名的前半部份「bang」同樣是源自「猛」,發生音變後,與漢語一樣,變成了「bang邦」了。孟加拉的後半部份gladesh,其中gla很可能與漢語的「家」同源(上古漢語「家kra」),至於desh,可能是一個名詞字尾,類似「者」「地方」的意思。因此,孟加拉bangladesh,在原來的壯侗語中,應該就是「家建立的地區」。

現在的阿山姆地區(歷史上,阿山姆人影響力遍布緬甸西部)

從以上可以看出,漢藏語系,曾經達到的影響力,以及現存的一些古老地名中所隱藏的語言文化的變遷和歷史民族的相互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