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浙江中考語文守正創新,題目新穎,更像一場妙趣橫生的社會實踐

2024-06-24文化

浙江各地的語文中考守正創新,題目新穎,更像是一場妙趣橫生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溫州的語文中考試題為例簡析一下,會給學生、家長、老師以不少啟發,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強化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與傳承,而要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就必須精學文言課文,打好文言基礎,這是傳承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基礎。

溫州2023年的中考語文試題共分四大塊:

第一塊是學生打卡活動(38分);

第二塊是畢業文化衫設計活動(23分);

第三塊是探索主題學習活動(24分);

第四塊是參加寫作活動(60分)。

四塊共計145分,再加上5分書寫分,總分150分。

除了第四塊的寫作保持了常規風格,其他三個板塊簡直跟社會活動是一模一樣的,學生就是在具體的社會實踐當中,完成了對語文基礎上知識的測試。

這樣的題目不只是增加了考試的新穎感、輕松度,更重要的是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強化了知識的套用性與能力的提升。

先來看看 第一塊是怎麽打卡 的吧。

題目是這樣設計的:溫州「九山書會·大宋戲倉」是中國首個集戲曲文化、遊園體驗為一體的戲曲生活市集,定期推出系列文化活動,請你作為戲曲推廣人,與同學一起去打卡(38分)。

首先在 「打卡戲文大道」打卡 ,就是看戲文,然後請同學們聯想類似的名句。題目如下:

1.戲文: 窗外日光彈指過,席前花影坐間移。 答題: 「日光彈指過」讓人想起【論語】中孔子的感慨:,。

2.戲文: 惟願取,年年此夜,人月雙清。 答題: 「人月雙清」使人想起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的美好祝願。

3.戲文: 湘浦魚沈,衡陽雁斷,音書要寄無方便。 答題: 這一意象,讓人想起:,兩句。

這裏巧妙地把古代詩歌背誦默寫的內容引了出來,題型是混合型的,把理解默寫與情境默寫結合起來,答題時,既要理解戲文的內容,又要弄懂所給的情境。1、2題給了範圍的限制,即給了篇名,而3題只是給了內容與情境,關鍵點是「雁」,由此可以想到課文中學過的寫到雁的詩篇,大家都知道「鴻雁傳書」,可知戲文中說的「雁斷」就是「音信斷」,下文也有「音書要寄」的提示。那麽,表示「雁斷」即音信難以傳達的詩句就會流露出來了,即「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是唐代詩人王灣【次北固山下】的名句,經常考到,不僅要會背誦,還要充分理解其含義,否則,即使能夠背出來,如果不解其意,也難以下筆答題。此題還有一個適合的答案,就是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的「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表達的也是音信難達的意思。

要準確默寫,平時就要做到兩點: 其一是對課本中要求背誦的古詩詞,都能夠熟背出來;其二是對熟背的詩句要理解內容。 如果光會背誦,但不知道含義,那就無法準確選擇相應的句子。這就給同學們一個重要啟示: 學習古詩文、文言文章,一定要以熟讀理解為基礎,熟讀了,才容易理解,在理解基礎上熟讀,達到熟讀成誦,那考試就會得心應手。 光會背而不解其意,那是沒有用的。

上題的答案如下: 1.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2.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3.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接著是 「打卡主題市集」 。此題創意性、趣味性很強。學生對於創意商品有點困惑:手機殼上的張飛、林沖扮相截然不同(題目提供了扮相不同的商品圖案),為什麽呢?要求結合名著,推測扮相不同的原因。

這個題目是 考古典小說名著 的,一般來說古典名著離不開四大名著,溫州今年考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答好這一題,就必須知曉其中重要人物的性格。答題時,主要是把二人的不同性格說清楚,【三國演義】中的張飛與【水滸傳】中的林沖,是名著中性格截然不同的兩個重要人物,張飛是具有魯莽的性格,而林沖是個逆來順受的人物。同時,還要對能夠表現他們的性格的主要情節略說一二,以證其性格特點。

下一個打卡地是「九山戲台」。在此觀賞【琵琶記】經典選段,要求體會趙五娘的心境,然後做題,就是「與同學分享 體會趙五娘心境的 過程」。註意:這是讓你分享你自己的「過程」的,也就是在欣賞這段唱詞時,你的心情是如何隨著趙五娘的心境而變化的,把這個「過程」寫出來,而不是只寫趙五娘的心境。這裏給了一段戲文,是選自【元本琵琶記校註】。戲曲文字也是古代白話,不算難懂,唱詞就略了。

較難的是下一個打卡地—— 「打卡高明亭」

這是考查文言文的。 這裏給了兩段文言文,與【琵琶記】的作者高明相關。

材料一: 永嘉高經歷明,避亂四明之櫟社,惜伯喈之被謗,乃作【琵琶記】雪之。置清麗之詞,一洗作者之陋,於是村坊小伎,進與古法部相參,卓乎不可及已。相傳:則誠坐臥一小樓,三年而後成。其足按拍處,板皆為穿。嘗夜坐自歌,二燭忽合而為一,交輝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為創瑞光樓旌之。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學聞。則誠與之友善,勸之仕。登第後,即棄其妻而贅於太師不花家。則誠悔之。因作此【記】以諷諫。名之曰「琵琶」者,取其上四「王」字為王四雲耳。元人呼牛為「不花」,故謂之牛太師;而伯喈曾附董卓,乃以之托名也。高皇帝微時,嘗奇此戲,及登極,召則誠,以疾辭。使者以【記】進上,上覽之,曰:「五經四書在民間,譬諸五谷不可無,此【記】乃珍羞之屬俎豆之間亦不可少也。」於是捕王四,置之極刑。(選自【留青日劄】)

這裏考了重點實詞,涉及兩個

一個是「卓乎不可 已」中的「及」;另一個是「嘗 此戲」中的「奇」。

這裏的「及」是動詞,在課本中是多次出現的,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多次出現「徐公何能及君也」,意思就是 「比得上、趕得上」

「奇」一般是「奇怪、驚奇」的意思,這裏是活用為動詞,是「以……為奇」的意思,叫做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譯為「對……感到驚奇」。

還有一個點是 斷句 ,就是給「此【記】乃珍羞之屬俎豆之間亦不可少也」斷句,只能斷兩處。第一句是判斷句,用「乃」表示,完整的句子應該是到「屬」。「之屬」是同學們在初中學過的用法,課本中有「忠之屬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兩處,應該是充分理解其含義的,就是指「之類」的意思,其後應該斷句。題中的「珍羞之屬」,意思是「美味佳肴之類」。下一個顯然是斷為「俎豆之間,亦不可少也」,因為「亦」前是可以停頓的。

此外還有對於內容的理解,屬於古文的閱讀理解。這裏從略

第二塊是開展「鯤鵬」主題畢業文化衫設計活動 ,給了【鯤鵬記】的文章,其中有現代文的閱讀理解,有對鯤鵬內容的梳理,也考到了課文中古詩文的內容。我把答案一並附上,供大家參考,熟知題型,特別是對於歸類梳理這種學習方法,要上心在意,以後可以嘗試去做,特別是在學習古詩文時,做好歸類整理,有助於理解記憶,而且能夠培養歸類能力、思維能力。

題目及答案如下:

鵬之徙於南冥也, 水擊三千裏

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

九萬裏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成語: 扶搖而上

要求作答的是劃線部份的默寫。

第三塊是學校舉行探索主題學習活動 ,請你參加。其中涉及資料卡片、資料夾、思維導圖等知識點。(略)

第四塊是請你參加寫作活動,就是寫作文 。(略)

從溫州中考試題來看,語文試題更加註重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挖掘與傳承,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納入實實在在的文化活動當中,在文化活動中考查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掌握情況。

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需要積累的知識點是豐富多樣的,多姿多彩的,要全面吸取,不可有偏向,不管是現代文閱讀理解,還是文言文閱讀理解,都是同樣重要的,千萬不要在文言文與現代文之間劃線,一定要把現代文的學習與文言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它們是語文體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內容。從上述題目設計中,可以看出二者的融合,體現了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兩創方針」,即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還有一個趨勢也當註意,就是把地方的優秀傳統文化納入活動之中,也就是考題中更多涉及地方優秀傳統文化。這是一種趨勢,比如寧波今年考的是「尋蹤美麗寧波,領略甬城文化」研學活動。因此,建議同學們在語文學習當中,重視原生的優秀傳統文化,對當地的人文名勝、重要歷史人物、重要典籍等,都要有所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