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跟隨貝聿銘,用一方屋脊遇見東方之美

2024-01-24文化

東方之美,重在一種感知,強調氣韻,溫和含蓄而絲毫不帶攻擊性,講究和諧,這是一種不需要被設定、被量化的美。貝聿銘先生的作品就是如此,它未必帶有濃烈的個人風格,卻無一例外地透露著東西方文明的張力與平衡、矛盾與相容、互補與和諧。

東方之美,美在余韻留白

蘇州博物館(2002)

中國人謙遜克制講究「盈滿則溢」,凡事留有余地,因而中國美學,疏而不空,滿而不溢,留有想象的空間,以及無限的可能。黑為墨,白為紙,三筆兩畫,神韻皆出,這就是中國畫的最高境界——留白。蘇州博物館,一步一景中的東方禪意之美,身是菩提,心如蓮花,行坐皆禪入蓮境。蘇博的極簡禪學設計,或許是對東方美學最好的詮釋。

春花,夏雨,秋葉,冬雪,藍天,白雲,晚霞,月色,天地的每一場恩賜,都令蘇州博物館筆墨淡淡的留白之美。蘇州博物館灰與白的色彩,與古城的傳統色調一致。飛檐翹角的巧思,融合東西方設計理念,這是貝聿銘用屋脊在歷史蒼穹留下的一件藝術珍品。

蘇州古建築的屋頂大多是斜坡式,蘇博依然保留了這個基本元素。但傳統的木質梁架結構被輕型的鋼鐵和混凝土重新詮釋,充滿現代感的建築線條,讓整個建築看起來更加具有空間感。屋頂是一個三維幾何形狀,突破了傳統建築屋頂在采光方面的限制。窗景的運用將自然景色與建築融合,借用的是山水畫的技巧,這種設計不僅為館內帶來了自然采光,還為遊覽者勾勒出安靜而通透的視覺視窗。院子裏,文徵明紫藤的文脈將時光慢慢流逝的力量延續。

幽窗、假山、小橋,移步換景,錯落有致,窗外落葉無聲,屋內時光靜好。蘇州園林精致之美以留白的寫意完美展現,很有一種讓人心動的美感。建築有留白,方寸間,彰顯天地。自然有留白,大音希聲,大象無形。人生有留白,不盡,方是圓滿。

東方之美,美在平衡合一

香山飯店(1982)

北京香山飯店坐落於北京的香山風景區,建成於1982年,是一座極具中國氣質的現代建築。整座飯店依傍皇家古跡,憑借山勢,高低錯落,蜿蜒曲折,院落相間,坐擁自然美景。內有十八景觀,山石、湖水、花草、樹木與白墻灰瓦式的主體建築相映成趣,人文積澱厚重。

在貝聿銘先生的建築作品中,建築與自然總是相輔相成的。他在建築形式上強調與周圍空間的處理,在人文精神上註意以人為本來體現建築的文化特征,使設計出來的建築真正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山、石、水、池、竹、窗,這些園林元素在大樓內移步一景,與龐大的空間十分協調。體現出對於自然的熱愛與渴望,也繼承與發展了「天人合一、融於自然」的傳統儒家思想。

大廳的主入口位於建築的南北軸線上,各空間依次排開,營造出傳統建築庭院的韻味。畫框般的方窗與菱形的窗欞,把自然光引進了室內,使得陽光透過屋頂傾灑在綠樹茵茵的大廳,明媚而舒適。透過光的變幻,使形態充滿了生氣,讓空間彰顯出力量,形成一種特別平糊寧靜的體驗。也找到了極簡與繁復對立中微妙的平衡點。

僅由白色、灰色和褐色組成的建築本體使建築的線條感極強。另一個平衡合一,來自於懸掛在大堂中的兩幅來自趙無極的畫作。受多年好友貝聿銘先生的邀請,趙無極為香山飯店潑墨揮毫,在筆觸的側、勒、努、趯、策、掠之間,轉圜出線條的交錯拼合、墨色的濃淡枯潤和致密的畫面節奏,交織成的視覺韻律,如詩、如樂。這兩幅畫作也當之無愧的成為了這裏的鎮店之寶,直至今朝。

東方之美,美在古今融合

中銀大廈(1989)

貝聿銘運用幾何形的手法被世人贊嘆,洗煉的造型將簡潔推向極致。但你總能從他的作品裏找到東方意韻之美,西方設計元素的疊加,現代技術的融合,大膽挑戰傳統而又細心雕刻細節,每一處設計都是他學貫中西,參透東西文化而形成的佳作,中銀大廈就是最好的代表。

站在九龍半島遙望港島,中銀大廈的建築外形如同一把尖刀直插蒼穹。獨特的外型設計使它成為了香港最矚目的地標之一。建築靈感源於竹子的「節節高升」,象征著力量、茁壯生長和銳意進取。

中銀大廈的立面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其獨特的結構所形成的外立面很有特點:整座大樓采用八片平面支撐和五根型鋼混凝土柱所組成的混合結構「大型立體支撐體系」。整座大廈的立面 ,勻以藍灰色玻璃作為幕墻,它貫穿以規範的450角的斜向裝飾線,使由下至上產生重疊感 ,但又在重疊中發生變化,從而有了向上的動感,形成一種頗為突出的風格。也正是這個作品,印證了古老和現代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現代建築可以完美的融入東方的寓意之中,帶來新的亮點。

在光線的作用下,中銀大廈建築表面的部份物質內容會消失,樓體變暗從而呈現出一種深邃的、森林般的綠色,在陰沈的天色中也依然光彩,更彰顯了充滿張力的均衡線條和強烈的意象表達。因其獨特外型設計,令它成為唯一一座出現在電腦遊戲模擬城市3000及科幻劇集【星際迷航:航海家號】的香港著名建築物。

東方建築之美,不僅僅是指白墻灰瓦、雕梁畫棟、飛檐鬥拱的符號語素。在更深的層次上,在於東方建築所體現的東方人所特有的空間觀念。而這種空間觀念又是基於博大精深的東方文化背景之下的,與東方哲學思想有著密切的傳承關系。

在貝聿銘先生的一生中,一直在進行身份與自我認知的對撞,東方文明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對話。面臨著「從何而來,向哪而去」的尋覓與抉擇,執著與堅守。他用融貫中西的文化底蘊,使建築作品濃縮著東方哲理、碩儒品性和特立獨行的西方觀念。不僅體現出東方文明的現代價值,也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人類為詩意棲居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圖片:網圖(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