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晚潮|雲棲四品之「寒生六月洗心泉」

2024-06-20文化

潮新聞客戶端 錢江灣

雲棲竹徑山高塢深,竹茂林密,氣爽地陰,的確是一處難以尋覓的清凈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這一方頭頂常常雲霧飄渺,幽深迷離的氣息彌漫其中。緣溪而行,我慢悠悠地碎步前移,耳聽得一聲聲潺潺淙淙的溪流,只感覺天籟寂寂,綠影憧憧,恍惚間真想著山那邊是否住著神仙?正因為此,雲棲塢自古以來常被人們譽為「湖山第一奧區」。表面上看,這奧字說的是深邃綿長之意,但從另一個角度體味,何嘗不是暗藏禪意之境的含義?

在古木和竹海交織的世界裏,任絲絲光影抖落在自己的衣衫上,內心覺得那種若即若離的情致很是奇妙。我正面對著雲棲的石牌坊癡癡地想,這一框之隔,竟然能隔得出截然不同的意境:牌坊的前方是綠竹清幽之境,也許再往前就是超凡脫俗的佛門凈地,鐘磐梵音,別有洞天;而身後是紅塵滾滾,世俗百相,柴米油鹽,出塵與入世在這裏仿佛別樣的涇渭分明。

仔細地品味,雲棲竹徑裏的小涼亭都好象是某種意象的外在標識,個中涵意讓人頗費思量。景區內遇見的第一個亭子便是「洗心亭」,它建在左邊的山崖邊上,通往山道的有二條小石徑從亭子前後穿過。洗心亭的前方有一口正方形的池子,前端有一脈溪流源源不斷註入池中,亭後有一簾微形瀑布,泉水就是從池上滿溢而泄,這樣池中常年蓄有一泓山泉,池水清淩淩的發著幽幽的綠光,深不過一米,池底下各色鵝卵石雜陳其中,能看得清每一塊底石子上的紋路。

據說,這個亭子始建於明代,比雲棲寺晚了幾百年,大概是曾任雲棲寺主持的明代高僧蓮池大師的傑作。這「洗心」兩字還有些來歷:相傳古時有個叫許由的賢士隱居山中,一日故友來此造訪,力邀其出山致仕,許由聽後卻沒有明確回答,而是立即跑至泉邊洗耳濯足,故友大惑不解。在許由看來,山中歲月是為清,世俗生活是為濁,要洗心革面方可斷凡塵念想,這便是洗心亭的由來。

叫洗心亭名字的小亭,在中國還有許多座,如安徽滁州醉翁亭對面的洗心亭,安徽安慶樅陽的洗心亭等等。雲棲竹徑的洗心亭無疑是特別富有意境的。清代詩人陳燦專門為此賦詩雲:「客到洗心亭子坐,頓教塵慮一時湔」,這個「湔」字就是洗的意思。人活於世,少不了凡塵俗慮,蒙擾於心,須臾之間不能釋懷,需要常洗常新。

站在這一方池水前,我只覺得池中的泉水特別清凜透亮,映照著竹影和樹影,晃晃悠悠。我靜心對著亭子面北而思,心中的縷縷凡思雜念,浮浮沈沈盤旋於外,忽地有了絲絲寒意從自己的腳底下滋滋而生的奇妙感覺,這是否就像一副楹聯上所說的「翠滴千竿遮徑竹,寒生六月洗心泉」?眼下尚處於盛夏,萬千暑氣被頭上的樹竹之蔭遮擋在外,若果能借此清泉蕩滌自己的心境,拂除不必要的雜慮,倒是可讓心地為之澄明光亮起來,這敢情是極好的事。

我們從喧囂的鬧市來穿行而來,眼前沒有了車水馬龍,沒有了推杯換盞,沒有了虛與委蛇,有的只是潺潺溪水,只是挲挲竹影,只是徐徐涼風,心自然而然地漸歸寧靜。我想這洗心的本意,並不在於擔憂內心蒙塵,而在於患蒙塵而不覺,患蒙塵而不常洗!此刻,我潛行在雲景、竹徑、溪澗之中,欣然領略著這蔚然深秀、禪意無邊的意象,真覺得是「身比閑雲,月影溪光堪證性;心同流水,松聲竹色共忘機」!

洗心亭前面有一個古樸涼亭,本來只是橫臥在小徑中間的路廊。但這亭子取名回龍兩字,就與曾來此的康熙皇帝扯上了關系。亭正中上方橫匾「修篁深處」正是他老人家禦筆所賜,修竹深處與人稱此間是湖山第一奧區異曲同工。

最值得關註的是亭柱上的楹聯:大道半途且小休歇去,靈山有會不為等閑來。這幅楹聯表面上的意思是提醒遊客到了這裏可以歇歇腳,休息片刻之後,再往上繼續賞景遊覽。但個中蘊涵的意思決非如此簡單淺薄。明明是山道彎彎的竹林小徑,卻稱之為「大道半途」,很顯然這並不是真的在說山道小徑,實乃指佛界之大道通天,這與下句的「靈山有會」意思正相關聯,「靈山有會」當指的是佛事盛會。大休歇和小休歇也是佛教修行中的兩種境界。這幅對聯巧妙地指出了歷史上的雲棲寺曾經是一處佛教聖地,虔誠的教眾滿懷虔誠的信仰而來,都不是毫無眼界的等閑之輩。

在佛學理論中,修行有其自身的規律和要領,漫漫修途上,凡夫總會身心疲乏,及時的小休歇是一種積蓄力量的過程,要時刻持守正念,恪守「精進之道」,無需急功近利追逐成就,「過猛則太散緩」,既不能松懈怠慢,更不能因一時的成就自滿,應當保持恒相定力,如瀑布之水滔滔不絕。這正象王羲之的兒子采集【蘭亭集序】中的字而寫的對聯:「靜坐不虛蘭室趣,清遊內建竹林風。」那是一種進退有度舉重若輕的瀟灑自如!

過了雙碑亭之後,前面便是五雲山與雲棲塢交界之處,這裏也是經雲棲登五雲山山道的起點。我看到,兩邊的腹地較為開闊,都密密麻麻的種植著清一色的竹子,竹徑愈發蜿蜒曲折。路口建有一座八石柱單檐頂的大路亭,名為「兜雲亭」。這「兜」字的字面意思,是希望此亭能夠留駐祥雲。這個亭子的禪意之象得與上下的布局連貫起來看才有其獨特的興味。從這個亭通向五雲山的半途,有一個「雲棲亭」,楹聯上寫著: 長堤劃破全湖水,之字平分兩浙山。 「長堤」,指西湖上的白蘇二堤,將湖水分成三片。「之字」,指之江,錢塘江的別稱。「兩浙」,是指唐宋時浙江曾分為將浙東浙西兩個區域。這完全是從五雲山山頂上觀看的湖山一片莽莽蒼蒼的景象。

兜雲亭以一個「兜」字劃定了兩個截然不同的邊界,過兜雲亭上五雲山之後,所有的西湖山水都處於一個寬闊的「紅塵世界」,而兜雲亭以下的雲棲竹徑,則成為了一處「世外桃源」,與山塢裏的沖雲樓、棲雲閣、密雲亭等一系列雲字系列建築組成了鮮明的意象原素。

沏上一壺清茶,坐看寺邊諸樓閣,閑看雲卷雲舒,靜對花開花落,你就能感受到「遇雨亭」上康熙皇帝的楹聯所描述的「山深獨辟清涼界,竹翠常飛妙鬘雲」那種愉悅。這「清涼界」就是一語雙關,表明雲棲竹徑既是山深氣爽的賞景之地,也是佛門清涼之所。竹動翠搖,如美發飄逸,超然若仙,多麽令人神往。

在雲棲竹徑的亭台樓閣之間走走停停,細思慢嚼,我感覺自己既是在覽一方勝境,也是在潛心參悟一種氛圍,那些平時不經意間疏忽遺漏的細枝末節,仿佛如一道道閃爍著的燭光,對映進原本混沌未開的心口,在每一個轉角拐彎處忽然變得豁然洞明。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