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如何區分蓮子、仿鼓、掇球、掇只四種壺式?

2024-04-20文化

紫砂壺,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的瑰寶,歷經千年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且各具韻味的壺型。其中,蓮子壺、仿鼓壺、掇球壺、掇只壺是常見且容易混淆的幾種類別。本文將對這四種壺型進行深入解析,探討它們各自的特點,以便更好地進行區分。

蓮子壺&仿鼓壺&掇球壺&掇只壺

首先,簡單對比四種壺型,很容易發現,一般仿鼓壺在四款壺型裏是最矮的,蓮子壺、掇只壺、掇球壺身筒則略高出一些。仿鼓壺、蓮子壺、掇球壺這三款,壺底都是上的假底,正視過去,是看不見「腳」的,壺身弧度直接包到底;而觀察掇只壺,我們很容易看見它的底部,是有條「線」的,也就是「腳」,這還是比較容易分辨的。

此外,就壺把末端的小耳垂來說,仿鼓壺與蓮子壺可有可無,而掇只壺、掇球壺一般是沒有的。

以下對四種壺型進行具體分析:

許偉軍制 蓮子壺

黃自英制 蓮子壺

蓮子壺 的造型猶如一層疊一層的圓形,由小到大,迴圈重疊,由於讀音相諧,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連生貴子」的美好寓意,以此討個吉利。

蓮子壺的基本特點在於其整體飽滿,肩頸柔和舒展,線條張弛有度,口蓋略大,蓋頂呈弧形與壺身相呼應,完美融合成一體。壺流、壺把流暢的線條如行雲流水般過渡,整體視覺呈現出和諧勻稱之感。

蓮子壺的壺把根部大多設計有「尾巴」,即底端帶有垂耳,方便使用時可用無名指支撐,避免燙手。把扣的設計具有重要的辨識作用,有助於區分蓮子壺和後來的掇球壺。

蓮子壺的外觀輪廓並不局限於純圓的概念,可以略微增高或減矮,以適應不同的審美需求和使用場景。

惲誌培制 仿鼓壺

惠祥雲制 仿鼓壺

到了清中期, 仿鼓壺 開始出現,其中以大亨仿鼓壺為代表。這種壺型基本沿用了蓮子壺的把扣設計,但在身桶的形制上有所變化,被壓成扁圓形,並在整體器型中加入了「鼓」的概念。

隨後,仿鼓壺的制作方式發生了一定的改變,部份仿鼓壺去掉了把扣。據一些網絡資料所述,這可能是因為一些大型壺超過了400CC,導致壺把內只能插入一根手指頭,使用時提握十分費力。因此,故意去掉把扣,增大了把內的虛空間,使兩根或更多手指可以插入壺把,有助於提升提握的舒適感。

去掉把扣後,壺把直接回轉接入身桶,使器型線條更加流暢,增加了一定的協調性和美感。

周夏制 掇球壺

儲新強制 掇球壺

「掇」意味著摞疊,而「掇球」則是指將球摞疊起來。 掇球壺 也是由邵大亨創制的一種紫砂壺,其設計依靠部件和整體輪廓表現多個圓的組合,形似用圓規勾勒而成。壺身、壺鈕呈球體,壺蓋、壺流、壺把則呈半球體,壺蓋承上啟下,整體造型為簡明的靜態,卻又展現出鮮明的動勢和強勁的力度。其型飽滿、敦實、渾樸、醇厚,洗練而含蓄。

掇球壺是典型的幾何型傳統圓壺,也是紫砂壺中最傑出的代表之一。基本造型由壺鈕、壺蓋、身壺三個順序排列的球體組成,壺腹為大球,壺蓋為小球,猶如小球摞於大球之上,因而得名「掇球壺」。

在宜興陶瓷博物館的名人名作展廳中,陳列著三把造型各異的掇球壺,分別是大亨掇球、友廷掇球、壽珍掇球。這三把掇球壺由紫砂歷史上三位名匠所作,代表著不同時期的三種風格,展現了紫砂壺藝術的多樣性和傳承的精髓。

朱葉新制 掇只壺

趙誌軒制 掇只壺

掇只壺 被認為是蓮子壺的一種演變形式,可能在掇球壺之前或之後出現,先後順序暫時沒有確切的資料以供考證。

掇只壺的演變方式多種多樣,其形態和意義也因制作者和時代而異。大多數掇只壺以挺拔聳立為主要概念,不受大圓形的局限,形態更加自然流暢。與此同時,掇只壺很少見帶有把扣,這與其形態變化和功能需求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