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2024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走進圓明園

2024-06-07文化

新京報訊(記者張赫)6月6日,「守護文化根脈 傳承歷史文明——2024年海澱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宣傳日」活動在圓明園舉辦。北京市文物局考古處處長、二級巡視員王有泉,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靜,圓明園管理處黨組書記、主任邱文忠,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劉鳳,海澱區青龍橋街道副主任俞保東,首都師範大學宣傳部張璐老師和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學生代表共同參加此次活動。

活動現場。

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陳靜在致辭中表示,近年來,海澱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和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精神,將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建立作為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動實踐,勇擔探索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文物事業高質素發展的歷史使命,以建設政務環境優良、文化魅力彰顯和人居環境一流的首善之區標準,形成了新時代文物保護利用改革高站位統籌、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未來將牢牢把握文化遺產事業發展的大好機遇,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各項工作,為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處處長王有泉指出,海澱區歷史底蘊深厚,文化遺產富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高位統籌下,海澱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站位高、起步早、工作實。近年來,海澱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有多項工作走在前列。2023年12月,北京海澱三山五園成為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更是為全國的文物保護利用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鑒。在海澱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海澱區全區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取得豐碩的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探索實踐、繼承創新,打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生態環境與國家形象相得益彰的亮麗「金名片」。為更好地滿足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貢獻。

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全面掌握中國不可移動文物資源情況,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國務院決定於2023年11月起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此次普查是中國進入新時代以來的首次文物普查,是「十四五」期間最大規模的文物保護行動。根據各級統一部署,此次普查將全面掌握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分布、特征、保存現狀、環境狀況等情況,建立國家不可移動文物總目錄,為系統廓清中國文物資源家底、準確判斷文物保護形勢、科學制定文物保護政策提供依據。

海澱區文旅局副局長劉鳳介紹,海澱區在前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豐富了文物內涵,擴充套件了文物保護物件,完善了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域內共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328處,總體數量位於全市前列,彰顯了文物大區的厚重底色。根據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範區的工作任務,海澱區於2022年對全區各級各類文物開展了全域文物資源調查和現狀評估工作,成為四普的「先行者」,為第四次文物普查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海澱區深刻認識四普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強化組織機構。2024年3月,海澱區人民政府印發了【關於做好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組建了海澱區第四次文物普查領導小組,為四普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保障。活動當天,海澱區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實地調查正式啟動。後續,海澱區將系統把握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的新形勢新任務,嚴格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齊心協力將文物普查任務落到實處,確保工作高質、高效完成。

海澱區充分發揮區域高校和科研院所優勢,在活動現場將代表文化遺產傳承與守護的火炬傳遞給參加活動的大學生,用青春力量續寫文化傳承的新篇章。區文旅局聯合首都師範大學共同發出倡議,號召全社會盡己所能,奉己之力,以厚積薄發之勢深學篤行,砥礪奮進,投入文化遺產保護的工作,提升文物保護利用的社會化水平,吹響新時代文物事業前進的號角。共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中華文脈永續傳承,永無止境。

活動現場。

在場觀眾共同參觀了圓明園博物館「傳承·守望——圓明園文物保護成果展」。圓明園博物館文殊亭內的馬首銅像是清代圓明園長春園西洋樓建築群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一直流失海外。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馬首銅像入藏儀式,馬首終回故土,百年夢圓。正覺寺最上樓是展覽的最後一部份,陳列著圓明園博物館「重裝」亮相後的明星展品——7根精美雕花造型的漢白玉石柱。它們是繼2020年12月海晏堂馬首銅像之後,又一批回歸原屬地圓明園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一次次歸來,一次次夢圓,激揚自信、凝聚力量,書寫著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時代華章。

觀眾共同參觀了圓明園博物館「傳承·守望——圓明園文物保護成果展」。

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份,現場設定了紫砂陶制作技藝、絨布唐工藝、京劇彩塑臉譜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和體驗環節,以「市集+互動+表演」的形式將非遺文化生動地展現在大眾眼前,突出海澱特色,旨在展現海澱傳統文化魅力,讓更多社會公眾關註了解豐富多彩的非遺文化和生動的非遺保護實踐,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濃厚氛圍。下一步,海澱區將不斷推動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實作融合。

未來,海澱區將進一步深化對習近平總書記保護文物系列重要論述精神的理解,進一步提升落實中央關於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各項決策部署的自覺性,進一步堅定實施「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站在堅定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歷史高度,凝心聚力、真抓實幹,進一步深化文物保護利用體制機制改革,創造海澱文物事業的新輝煌,為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