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黃庭堅為自己的一個吃好,寫了一首賦,還被【本草綱目】參照

2024-03-26文化

【本草綱目】記載:宋代黃山谷有【苦筍賦】雲,僰道苦筍,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成味;溫潤縝密,多啖而不。食肴以之啟迪,酒客為之流涎。也許如此吧。

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創作背景: 自紹聖元年(1094年)起,黃庭堅相繼被貶至黔州、戎州(均屬四川)等地,此賦當作於此時,借以抒發以直言獲罪被貶的苦悶心情。

苦筍賦余酷嗜苦筍,諫者至十人,戲作【苦筍賦】,其辭曰:僰道苦筍,冠冕兩川。甘脆愜當,小苦而反成味;溫潤縝密,多啖而不疾人。蓋苦而有味,如忠諫之可活國;多而不害,如舉士而皆得賢。是其鐘江山之秀氣,故能深雨露而避風煙。食肴以之開道,酒客為之流涎。彼桂斑之夢永,又安得與之同年!

【譯文】

我非常喜歡吃苦筍,勸我不要這樣的人有十個,於是我隨意地創作了【苦筍賦】,這篇賦的文辭是:

僰道產的苦筍,在兩川中名列前茅。它甜脆爽口,微苦卻有滋味;它溫潤細密,多吃也不會傷身。微苦卻有滋味,利於身康體健,如同忠言逆耳,卻利於國泰民安;多吃不會受傷害,如同多舉士人,得到的都是賢士一般。它匯聚江山的靈氣,故能隱含雨露的滋潤,回避風煙的侵犯。用它作佳肴,可以振食欲,用它來下酒,令人流口涎。可笑那徒有其表的桂斑,竟夢想博得人們的贊嘆,可它又怎能和苦筍相提並論,一塊來談?

四川人說:「苦筍不能食,吃了發舊病,讓人瘦而死。」我不想和他們分辯。因為上等之人明事理,毋庸多言;中等之人當面雖相信,可過後又疑惑;下等之人專聽謠傳,卻不相信親眼之所見,頑固如巖石,不能雕刻與鑿穿。李白有詩道:「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

【賞析】

這篇賦層次分明,道理淺顯易懂。第一,贊美苦筍對人的身心健康有好處。苦筍「小苦」、「溫潤縝密」,但「甘脆愜當」,因此有益身體健康。第二,將自身體驗很好地融入其中,寓意深刻:苦筍的味道雖然有點苦,但卻能讓人食欲大振,就好比忠言,雖然逆耳,聽了卻有很大的好處。苦筍與忠臣驚人的相似。但世人卻很多都不明白,苦筍味道鮮美,卻總是受到誹謗,而桂斑虛有其表,卻總是很受大家的歡迎。

這就好比敢於進諫的忠臣卻總是遭到不公正的對待,而奸巧邪佞的人往往仕途順利,平步青雲。對於這樣的局面,作者是極其蔑視的。黃庭堅這位博學的作者,在文章的最後,以李白的詩句「但得醉中趣,勿為醒者傳」做結束語,真讓人拍案叫絕。詩句說,對飲酒十分青睞的李白以自得醉中之趣為樂,告誡自己千萬別向飲酒的人說出醉酒的樂趣。從表面意思來看,黃庭堅的意思是不要把苦筍的好處對不理解的人講,但對於苦筍的不平之鳴、憐才之意卻呼之欲出,有極大的感染力。

其實早在唐代,就有人愛吃苦筍,還寫了一篇書法,沒有正式的名字,只好叫作【苦筍帖】:「苦筍及茗異常佳,乃可逕來。」這個人是誰?狂草之「草聖」懷素是也。

到了宋朝,蘇東坡自己愛吃苦筍,還把這一喜好傳染給他的弟子黃庭堅。黃庭堅一生因蘇軾而沈浮,可是不改其誌。借用他【跋子瞻和陶詩】裏的一句話來說就是「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