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讀三遍【枕上詩詞】後令人醍醐灌:當我們談論唐詩時我們在談什麽

2024-02-02文化

網上有這樣一個提問:

詩詞給我們帶來了什麽?

高贊的回答是:

它讓我們感受到了文學的美,感受到了歷史的厚重,感受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從「閑雲譚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到「沈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些詩句,以詩言誌,以景托情,透過它們,我們看到的是詩人曲折波瀾的一生,也是他們在命運沈浮裏的絕美註腳。

而這一本【枕上詩詞·唐詩裏的歲月山河】,透過28位元唐朝有名的詩人,讓我們更了解他們,也帶領我們穿越唐朝那段遠去的歲月。

省而不疚,是詩裏的放下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寒風刺骨的冬日,天地皆白,遠處的江面上泊著一葉孤舟,一位老翁頭戴鬥笠,身披蓑衣,正心無旁鶩地持竿垂釣。

這位老翁正是柳宗元,他的這首【江雪】,化千古之寂寥,寫盡了世間無盡的孤獨。

柳宗元出生於長安一個沒落的門閥士族,他家祖上世代為官,他的八世祖和六世祖,皆為朝中大吏。

可到了柳宗元出生,家族沒落,他的曾祖和祖父只做到縣一類的小官,父親柳鎮官階更低。

柳宗元13歲時,應崔中丞的邀請,代為寫了一篇【賀平李懷光表】。

此文一出,13歲的少年才俊,一時傳為了美談。

二十一歲時,柳宗元高中進士。

九年之後,他從賢殿書院正字,到藍田縣尉,再到官拜禮部員外郎,一時風光無限。

可 「永貞革新」失敗,而立之年,他被貶謫永州。

居無定所,窮困潦倒,他寫到「至則無以為居,居龍興寺西序之下」。

更不幸的是到永州半年後,陪他顛沛流離半生的母親,因水土不服,缺醫少藥而病逝。

13年前父親去世,7年前妻子去世,再到母親的離去,柳宗元接連痛失至親。

在永州的第5年,他10歲的女兒和娘再次離世。

天地蒼茫間,孑然一身,那個寒冷的冬天,柳宗元的孤寂和痛苦直抵心扉。

多年後,歷經飄零的柳宗元,尋了一處僻靜處,遠離人群,山林為伴,他寫到「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碧」。

在永州的十年裏,因為山水、民情,柳宗元寫下了名動後世的「永州八記」,讓一方的山水,因他而傳頌千古。

他雖短暫被赦回,但在一月遊後,因劉禹錫的詩詞,他又被貶到了更遙遠荒涼的柳州。

這一次,他卻早已看淡世事,在到柳州的第二個月,修復孔廟,興建學堂,釋放奴婢,改革陋習,他讓一方百姓,因他而生活無憂。

論語中說: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元和十四年,柳宗元病逝,終年四十七歲,那紙赦令抵達時,他早已魂歸厚土。

可看透了時局,在地方上願意為百姓謀福祉的他,早已在自省中將一切看的雲淡風清。

若所行之事都發自內心,又無愧於心,便可早早將一切放下,人生的魔障困不住一個能自解的人。

豪情不滅,是詩裏的向上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大筆一揮寫下這首詩時,劉禹錫已人到中年,歷經貶謫的他,豪情不減,尤為可貴。

劉禹錫的母親因得夢大禹賜子,便給兒子取名「禹錫」,又取字「夢得」。

他九歲時,師從有名詩僧皎然和靈澈。而他一到長安城,便結識了韓愈、柳宗元等人。

第二年春天放榜,他赫然榜上有名,人生的一路錦繡繁花,徐徐而來。

之後,他成為太子校書,結識了太子侍讀王叔文。

在那場轟轟烈烈的「永貞革新」中,為了除掉朝廷的弊病,他奔走在銳意革新的最前沿。

可七個月之後,早已臥床癱瘓的李誦下發禪位詔書,傳位給太子李純。

「二王、八司馬」成了這場革新中最先被貶之人,劉禹錫被貶朗州。

不同與同樣遭貶的柳宗元寫下「千山鳥飛絕」,劉禹錫到朗州後雖有失望,但依然心懷希望。

元和九年,劉禹錫等來了詔書,走到汩羅江畔,他寫下「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長安的繁華依舊,春景猶在,可看著官員們只知爭權奪利,滿心憤懣的他,在玄都觀中又寫下「玄都觀裏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經年的等待,因一首諷刺詩,再次被調離。

是他的不屑,亦是他的寧折不屈。

劉禹錫被貶謫二十三年,從意氣風華,到歸來人到中年,他「折太多」,但他始終又是那個不折的「劉郎」。

直到文宗登基,劉禹錫又在一個春天,回到了闊別二十多年的京城。

種桃道士歸何處?

前度劉郎今又來!

之後劉禹錫雖一度外任蘇州、汝州、同州,卻在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一起得以喝酒吟詩,安享晚年。

作者說:

「劉禹錫用他樂觀向上鄙視苦難的性格,熬死了政敵,晚年位極人臣。」

豪情不滅,希望不死,劉禹錫在嘗盡了人生的悲觀離合後,安然老去。

向上生長,不被曲折世事弄丟了鬥誌,吹不滅的,打不翻的,永遠是心裏自點的明燈。

隨遇而安,是詩裏的灑脫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晚年的王維隱居在輞川別墅,興致來了,或在山中信步而走,或尋一處流水淙淙處靜坐。

這時的他,閑適自在,「隨緣任性」,可這一派不食人間煙火的高人模樣之外,他也曾為國為民。

王維出生在河東蒲州,祖父為當時的樂官,父親官至汾州司馬,母親出生於最顯赫的「五姓女」之一,博陵望族崔氏。

王維自小對樂理、詩文、國畫、佛學都有深刻的研究。

十五歲時,他因驚才絕絕,而被岐王視作入幕之賓。

之後岐王更是盛辦宴會,只為把他引薦給當時最得寵的玉真公主。

王維悉心準備,以一曲琵琶,幾首詩文,獲得玉真公度親睞。

二十一歲時,王維高中進士。

可就在短短的一年後,他因舞獅子案被外放,成了濟州一個小小管倉庫的參軍。

天寶十四年的初夏,王維回到京都,意氣風發的他一如往常一樣進宮早朝,但等來的卻是宮人四散逃離,宮裏血流成溪。

不願逃走的官員,成為了安䘵山的階下囚。

盛名在外的王維,被一次次脅迫,他只得吃下啞藥,做一時的抵抗。

但終因身邊官員一個個被殺,他被迫做了安䘵山的「偽官」。

秋槐葉落空宮裏,凝碧池頭奏管弦。

一首【凝碧池】,救了王維一命。

但一年的囚禁,輾轉之間的逼迫,還有危難之際朝廷的倉皇出逃,終是寒了他的心。

往後,他選擇了半隱半仕,遠離塵俗。

749年,王維買下了輞川別墅,花十余年時間,精心修建,往後這裏成為了他和母親用來休憩靈魂,安放身心的美好家園。

獨從幽篁裏,彈琴復長嘯。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王維就在這樣的一花一木,一山一石中,洗蕩了自己的心境,也將清遠空靈的山水訴諸在了他的詩歌裏。

人生的長河裏,事與願違是常態,而隨遇而安,隨性灑脫,需要自己放得下,也需要明白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王立群談古詩詞時說:

「讓古詩詞活在當下的語言裏,也是一種讓古詩詞走進當代人心中的一種方式」。

這本【枕上詩詞】,恰好是最好的媒介。

在這本書裏,我們看到詩人們用自省不疚,豪情不滅,隨遇而安等人生哲理,穿過了自己人生的烏雲。

而在唐詩熠熠生輝的那個時代,不僅有柳宗元、劉禹錫、王維,還有寫下「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的白居易,寫下「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的」的「苦吟」詩人賈島等。

我們翻著書頁回望著他們,他們也用詩歌,在今朝又重新指引著我們。

作者 | 幕燈·袖枕青禾

圖片 | 幕燈·攝影愛好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