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國古代建築的「獨有構件」

2023-12-11文化

鬥拱,又稱鋪作,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 特有的 構件,主要使用在宮殿、寺廟及其他高級建築的結構中。

置於柱子上的鬥拱稱 柱頭鋪作 ,兩柱之間的鬥拱稱 補間鋪作 ,在屋檐轉角處的鬥拱稱 轉角鋪作 ,清代分別稱為柱頭科、平身科、角科。

應縣木塔第二層柱頭鋪作、補間鋪作

應縣木塔第二層轉角鋪作

鬥拱由鬥、拱、昂組成,是聯系建築物的柱子與屋頂的重要構件,體現出 建築美學 建築力學 的交融。

鬥拱結構

鬥拱這種結構方式大約在 周代時萌芽 唐宋時定型 明清時衰落

明清以前,鬥拱在建築中兼具 結構 裝飾 的雙重作用。其在結構上是屋架的一個組成部份,既用於傳遞梁架荷載,承托伸出的檐,將屋頂的重量直接和間接地傳導到柱頭上,同時還具有裝飾作用,用在不同部位的鬥拱形式有幾十種之多。

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梁直接放在了柱上,致使鬥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逐漸成為一種純粹的裝飾。

今天,小古就帶大家一起欣賞山西古建築中這些 時代不同 風格各異 的鬥拱吧!

#01

五台佛光寺東大殿

佛光寺東大殿重建於 大中十一年。大殿鋪作碩大(鋪作斷面尺寸為210×300厘米)、氣勢宏偉,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 鋪作挑出距離最遠 (3.69米)的大殿。

柱頭鋪作為 七鋪作雙杪雙下昂 ,第一跳、第二跳出華拱;第二跳跳頭施瓜子拱、慢拱,承托羅漢枋;第三跳、第四跳為下昂(為古建築中最早的昂);第四跳跳頭施令拱,與耍頭相交,承托撩檐枋。

五台佛光寺東大殿柱頭鋪作

補間鋪作為 五鋪作雙杪 ,其下沒有櫨鬥,第一跳華拱直接與第一層柱頭枋相交,第一跳跳頭施翼形拱;第二跳跳頭施令拱,與很短的批竹形耍頭相交,承托羅漢枋。轉角鋪作也是雙杪雙昂,斜線上則出兩跳角拱、三跳角昂(第三跳為由昂,梁思成先生認為這是由昂最古例項),昂頭上有寶瓶承托角梁。

五台佛光寺東大殿補間鋪作

#02

大同善化寺三聖殿補間鋪作

大同善化寺三聖殿重建於金天會至皇統年間,是 代初期的代表性建築。

東次間的補間鋪作每跳都加了45°斜拱,最上層出現7個並排的耍頭,漂亮的斜拱出現,使屋檐下的鋪作如同盛開的花朵,具有明顯的裝飾作用。

三聖殿的斜拱是金代建築中最漂亮的鋪作,與屋頂爭搶著人們的視線。梁思成先生評價三聖殿的鋪作:「 含有無限力量,頗足以表示當時方興未艾之朝氣。 」

#03

新絳白台寺釋迦殿的昂形令拱

新絳白台寺釋迦殿重建於 代。

當心間補間鋪作一朵,為四鋪作單昂計心造,令拱兩頭做成昂形(後檐當心間補間鋪作的令拱也是昂形,但與前檐的昂形令拱有區別),為古建築中的 特例

昂形令拱在稷山縣的宋金墓5號墓南壁磚雕中曾出現過,這是晉南地區在鬥拱形制方面的 區域特色

#04

潞城李莊文廟大成殿補間鋪作

潞城李莊文廟大成殿建於金大安三年,重修於 代。

前檐柱頭鋪作為 四鋪作單昂 ,皆出45°斜拱;補間鋪作為隱刻,柱頭鋪作的耍頭銳利。

潞城李莊文廟大成殿轉角鋪作

轉角鋪作,在角華拱的第一跳跳頭出跳抹角拱,為古建築鋪作中少見。

#05

天鎮慈雲寺毗盧殿補間鋪作

天鎮慈雲寺重修於 代。

正殿毗盧殿檐下鋪作密集,前檐柱頭鋪作為八鋪作,單杪四下昂,襯方頭出頭;明間、次間的補間出斜拱,色彩華麗, 形似花朵盛開

#06

長治玉皇觀靈霄寶殿

長治玉皇觀靈霄寶殿前檐鋪作碩大,為罕見的九鋪作鋪作,明間的補間鋪作和兩次間的補間鋪作都出斜拱。

長治玉皇觀靈霄寶殿鋪作

11朵九鋪作鋪作排列在高大的屋檐下,猶如繁花怒放,異常壯觀,堪稱「 天下第一高大 」的鋪作。

本文參考自

【歷史的卷軸——山西古代建築】

【來山西看中國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