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有專家強烈要求刪除【賣油翁】最後一句,到底寫了什麽?

2024-06-30文化

【賣油翁】

宋·歐陽修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前言:

跟著 行者 一起了解刪除【賣油翁】最後一句究竟為何?

最近,一篇關於文言文教學的微博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原文中提到,教材中刪去了歐陽修【賣油翁】一文中的一句話,而刪去這句話的原因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這一舉動引起了作者的深思,他認為教材的刪減應該慎重考慮,不能只是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壓力,而忽視了這些內容的教育意義和歷史背景。

這篇,作者透過對這句被刪去的話進行分析,結合其中包含的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兩個典故,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這些內容對學生的啟發意義,以及對當代教育的借鑒意義,引發了讀者對文言文教學和教材內容選擇的猜想。

一、教材刪減內容的原因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材的編寫和選擇一直是備受關註的話題,而教材中的刪減內容更是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教材中的內容究竟應該如何選擇,怎樣的內容才是對學生有益的,一直是困擾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問題。

而在現實生活中,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壓力,教材中往往會刪去一些「難懂」的內容,或者是一些「超綱」的知識,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樣的做法看似是為了學生好,但卻可能忽視了這些內容的教育意義和歷史背景,導致了教育的片面化。

最近,就有一篇關於文言文教學的微博引起了廣泛的關註,原文中提到,教材中刪去了歐陽修【賣油翁】一文中的一句話,而刪去這句話的原因是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這一舉動引起了作者的深思,他認為教材的刪減應該慎重考慮,不能只是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壓力,而忽視了這些內容的教育意義和歷史背景。

二、被刪去的一句話

那麽,這句被刪去的話究竟是什麽呢?原文中提到,這句話的內容是「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

這句話之所以被刪去,是因為其中包含了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兩個典故,而這兩個典故的內容相對來說比較復雜,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難度。

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是大家比較熟悉的兩個典故,它們都強調了透過反復實踐來獲得真知,體現了古人對於實踐和經驗的重視。

而在這兩個典故中,輪扁斫輪還暗含了「讀書無用論」,可能會對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一定的誤導,這也是教材刪去這句話的原因之一。

三、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的故事

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是兩個源自【莊子】的典故,它們分別出現在【莊子·養生主】和【莊子·天道】這兩篇。

【莊子·養生主】:「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跨,砉然響然,奏刀騁然,莫不中音。 文惠君贊嘆其技藝之妙。庖丁釋刀雲:平生宰牛數千頭,而今宰牛時全以神運,目‘未嘗見全牛’,刀入牛身若‘無厚入有間’而遊刃有余。因此牛刀雖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鋒利仍‘若新發於硎’。」

在【 養生主】中,庖丁解牛的故事講述了庖丁在反復實踐中領悟到了「無我」的境界,體會到了大道的真諦。

而在【 天道】中,輪扁斫輪的故事則是講述了輪扁透過觀察和實踐,認識到了自然界萬物生長的規律,從而對「名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莊子·天道】:「桓公讀書於堂上,輪扁斫輪於堂下。釋椎鑿而上,問桓公曰:‘敢問公之所讀者何言邪?’公曰:‘聖人之言也。’曰:‘聖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則君之所讀者,古人之糟粕已夫!’」

這兩個典故都強調了透過反復實踐來獲得真知,體現了古人對於實踐和經驗的重視,這樣的教育理念對於當今的教育教學也有著一定的啟發意義。

但是,其中的輪扁斫論卻暗含了「讀書無用論」,認為透過實踐和觀察就可以獲得真知,讀書是沒有用的,這樣的觀念可能會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

四、陳堯咨的故事

除了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原文中還提到了 陳康肅公堯咨這個人物,他的故事同樣也充滿了啟發意義。

在古代社會中,射箭被認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而陳堯咨的射箭本領非常了得,可以說是出類拔萃。

但是,由於當時的社會觀念比較封建,認為只有讀書才是正途,其他的技能都是「不務正業」,所以陳堯咨雖然射箭技術很高超,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他的故事和賣油翁、庖丁解牛的故事一樣,都是熟能生巧的結果,反映了古代社會中的一些現象和人們的價值取向。

五、作者的觀點

對於教材中刪去這句話的做法,作者並不是一味地進行抨擊,他表示理解這樣的做法是為了照顧學生的學習壓力,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這些典故所蘊含的東方傳統文化和思想觀念對學生的啟發意義非常重要。

庖丁解牛和輪扁斫輪的故事,以及陳堯咨的故事,都反映了古人對於實踐和經驗的重視,這樣的教育理念對於當代的教育教學也有著一定的啟發意義。

透過這些典故的闡釋和理解,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應該如何去獲取知識,以及如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作者並不是要求教材中的內容不斷增加,而是希望教育工作者能夠在教材編寫和選擇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註重學生的實際理解和套用能力培養,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

結語:

文言文作為東方大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教學內容的選擇和解讀方式都需要我們去猜想和探討。

透過對文言文作品的深入解讀,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所蘊含的東方傳統文化和思想觀念,對於當代的教育教學也有著一定的借鑒意義。

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註重學生的知識學習,還應該培養他們的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讓他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能夠成為有情懷、有理想的現代公民。

也希望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能夠對教育教學有更多的猜想和探討,共同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

你覺得應該刪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