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初中語文期末作文預測:【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範文3篇)

2024-04-23文化

#春日生活打卡季# 為大家分享的是:初中語文期末作文預測:【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範文3篇),收藏備用!在平時學習和考試答題中提供思路,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

誰也看不出,我,一個剪著一頭短發,常年休閑衫、牛仔褲和旅遊鞋伴身的所謂現代的女孩,心中竟然還會有一顆深深埋著的戀古情結的種子。

還是很小的時候,一次跟爸爸媽媽去展覽中心看一個不知什麽展覽會,當走進一個光怪陸離的紡織品和服裝陳列館時,勾住我雙目視線的,不是絢爛多彩的花布服裝,而是一襲用中國鄉村獨有的靛藍底上白色花紋的土布制作的長旗袍。那份淡雅,那份清麗,那份端莊,那份樸素,直到今天印象還是那麽鮮明。以後,我對藍底白花的織物特別敏感,也特別喜歡。從百子萬蝶至折枝花卉,從吉祥圖案到不知什麽的花紋,無不引我駐足凝視,而且是線條越粗獷、圖案越簡潔越好。

可笑的是,這樣的嗜好竟一發而不可收,並且從對藍花布的青睞蔓延到了蠟染和紮染。每當外出旅遊回來,都要帶回不少不知名狀的「破爛」片。爸爸笑我是受到了原始的蠱惑。

上海博物館開放以來,我充分享受中學生門票的優惠,經常走進那天圓地方的藝術殿堂,去接受五千年文明的熏沐。其中我去得最勤的地方是陶瓷陳列室,陳列室中最令我註意的是宋代的作品——那渾身開裂的一座瓷瓶。那麽一件破破爛爛的東西,卻有一種形容不出的古拙樸雅的味道。看過四五回之後,我還是管那瓶叫作宋代的破瓶子。有一回,我還煞有介事地向媽媽介紹,上博有一個宋代的破瓷瓶,盡管渾身碎裂,卻有一種說不清楚的古雅之美。在旁邊聽著的爸爸忍不住笑了起來:「小傻瓜,這不是破瓷瓶,而是宋代四大名窯之一的哥窯瓷。它的特點就是渾身開裂,並不是壞瓶子。」從此後,哥窯瓷這一名詞連同那副渾身開裂的破爛相,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腦海。

最近家裏要搬新房子,媽媽在我的屋子裏添置了一具玻璃櫥。為了給自己增添一些文化氣息,邀了幾位同學去逛工藝品商店,看看有什麽可意的小擺設,兜了古玩商店又逛了老城隍廟,東西著實不少,但中看的幾乎沒有。結果在一家不起眼的陶瓷店裏卻讓我發現了寶藏。那一個彩陶罐實在叫我喜歡:赭石色的圖案,線條簡單而稚嫩,魚獸象形而誇張,尤其是它那輪制而又不太圓整的形狀,更顯現出陶罐的笨拙和質樸。活脫脫是一種什麽仰韶、龍山、大汶口之類的漏網之物。東西不大,但價錢卻不小。當我樂滋滋地付錢時,旁邊的同學卻說我「瘋」了,想要拿這個缽鬥去要飯。「我不管,反正我喜歡,這就是古典的魅力,你們這些現代人。」

就像好的獵狗對獵物所有的那份敏感一樣,我對一切有價值的古典孑遺也有著一種自覺認同的直覺,而這一直覺我也不清楚是從什麽地方而來的,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總之,就這樣,在我的心中深深地埋著這麽一顆古典誘惑的種子。

點評:

這篇文章以內容充實獨特、文字功底深厚、結構完整嚴謹取勝。

開頭簡潔,充滿誘惑。現代女孩,卻有著「戀古情結」?看似是一對矛盾體,卻足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文章的正文由三個部份組成——藍花布,哥窯瓷,彩陶罐。三個部份的構思既隨著年齡的增長推進(以時間為序),又以內容的深化層進(以邏輯為序)。先寫一個愛美的小女孩對織物的敏感;繼而是一位中學生對博物館展品的喜愛;最後是為自己的小窩尋覓心儀的擺設。這三個內容有條不紊地展開,並且銜接過渡自然無痕,值得贊揚。

文中的「爸爸」起到點睛之效。作者設計了「爸爸」這一人物,是為了從第三者的角度來加以評論,加以點題,可謂是匠心獨具。尤其是在家談論哥窯瓷,真是極富生活氣息的一段文字,令人如臨其境。其中,「爸爸」的作用再次凸顯。

結尾與起首呼應,回扣標題。盡管沒有「意義深遠」 「影響一生」之類的「豪言壯語」,卻能令讀者回味——一位女中學生,埋下的這顆古典誘惑的種子,必將有其收獲的一日。

本文的選材獨特,文字清通優美,是考場作文中難得的滿分佳作。

02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

一直以來,我對端午節包粽子的傳統文化沒有理解,認為那是老一輩人才感興趣的東西。直到那年端午,在我心中埋下一顆傳統文化的種子。

那年端午,外婆坐在木椅上,認真地包著粽子。我卻感到不解,覺得自己包粽子費時又費力,便勸說外婆買點吃吃算了。誰知,外婆她笑著對我說:「這傳統的手藝啊,你要學,要會,可不能讓它在你們這一代手中消失了。」看著外婆,驚訝於綠葉和白米在她手中的無窮變幻。於是,孩子的好奇心被那新鮮事勾了去。但是,要包好粽子,必須得下點功夫。

我開始註視外婆包粽子的動作。只見在她手中,綠葉,白米,紅棗,霎時變成了一個精巧的粽子。她見我看得入迷,便叫我來試試。我卻怕包不好,鬧了笑話。外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隨手拿起身旁的粽葉,點點頭,示意讓我跟著她一起做。首先,將粽葉重疊成漏鬥的樣子,然後填入白米和紅棗,再將粽葉兩端像蓋子一樣蓋住,最後細心地將粽葉用線綁緊。從她熟練的一拉一牽,一言一語中,我竟發現傳統文化之美的產生過程竟如此富有文化,富有秩序。又驚又奇地接過那精致的藝術品,不禁感嘆傳統文化的復雜與精美。對於傳統文化的喜愛,如種子般悄然種下。

暖黃色的燈光下,她極其耐心地教我如何小心地填入糯米,如何防止餡料不漏出來,如何將粽葉綁緊。外婆一邊修正我包粽子手法上的錯誤,一邊還給我講了一些關於粽子文化的來歷與習俗。「現在啊,很少人,會包粽子了。傳統文化是根,是我們大家要去繼承和發揚的。」她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一個老人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與嚴肅。我更用心地學起來,更為留意包粽子的細節,也更註重對傳統文化的接受。漸漸地,我包粽子的手藝變得嫻熟起來。

我與外婆一起將包好的粽子下了鍋。看著從鍋中冒出的縷縷水蒸氣在空氣中慢慢擴散,消失,聞著那股淡淡的粽葉香,心靈經受著一種無言的沖擊。

外婆的粽子回憶回味,外婆的粽子喜人養人。現在想來,外婆不僅僅是傳承了一種文化,也是為平淡的生活平添了一份詩性。就這樣,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顆,傳統文化的種子!

點評:

本文的作者以五月初五端午節的粽子文化為選材,寫下了自己跟著外婆學包粽子的過程。

從一開始的不屑一顧,到好奇心的萌發,笨手笨腳地學著包粽子,一直到最後包粽子的手藝竟然能得心應手,整個過程,有條不紊,簡潔而清晰,足以體現這顆「文化種子」埋下的全過程。

本文的情感真摯,語言樸實。

起筆用詩句,既優美,又為下文的端午文化點出時間。「綠葉,白米,紅棗」,色彩的斑斕,短句的運用,給人有天凈沙小令的意味,妙極!長短句交替使用,語言富有節奏感。「一拉一牽,一言一語」,四個「一」,濃縮著外婆的動作與語言,有著「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效。議論時運用了整句,三個「更」顯現出「傳統文化的種子」埋在了「我」的心中。結尾點明了本文的中心,與文章起筆的詩句遙相呼應,體現出語言的魅力。文章的結句回扣標題,給人回味。

03

就這樣,埋下一顆種子

一個人,一出戲。埋了種,暖了心。

初識京劇,如第一聲春雷,驚艷了我童年的夢。彼時小小的我,望戲台上一群穿鼓鼓囊囊袍子的人,背上插著花花綠綠的旗子,咿咿呀地唱著,或擒賊、或捉妖,間或有一個青衫白面的女子,眼瞼旁揉著大紅,露出驚懼的神色,哭似地唱,高亢的嗓音夾雜著胡琴的哀吟。

在童年的夢中,那流麗悠遠的唱腔和花紅柳綠的舞蹈如爛漫的四月天,鮮艷、明亮,在我心中埋下一顆種子,使我對那樣一個世界,充滿了神秘古怪的幻想。

大了一些後,聽到了那段著名的【蘇三起解】,似第一場春雨,滋潤了幹涸的心田。「蘇三離了洪洞縣……」京胡急急地響起來,開始是近乎淒厲地喊出來,後來卻越來越絢爛,如桃柳抽新、春水煮茗。那顆種子在我心中翻騰起洶湧的浪花。

從此,常常跟老一輩去看折子戲,靜心細品一出京劇,讀懂它的唱詞、念白、做功、打鬥……如一縷輕柔的春風,輕撫面龐。

看【霸王別姬】。虞姬為楚王歌舞助興,三尺水袖,左比右劃,從她緩緩的步子和唱腔裏,就能體會到那種生離死別的凝重,以及她洞察一切的冷靜。她只是緩緩地唱了,唱了「碧落月色清明」,唱了「富貴窮通一剎那」,千回百轉之間,讓楚王知道了她胸腔裏流淚的心,聲聲啼血,句句斷腸。柔指纖纖,道不完的情意綿綿,水袖拋舞,說不盡的風姿楚楚。淺唱兼低吟,一個眼神,一個身段,一顰一笑,都包含無窮意韻。這京戲,怎不叫我心癡神往?

世相紛呈,「啊 ——」一個長長的道白似乎早已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帝王將相、才子佳人的嘉言懿行仿佛也代替不了如火如荼的時代氣息。非也,是一顆太過匆促的心無法體會京劇裏的春意。看,花臉痛快地大笑,也一樣酣暢地大哭,武生們橫眉冷對,花旦們杏目圓睜如同在微風細雨的長巷,邂逅一份不作偽的美好。

人生如夢,一方小小的戲台,演繹著千百年來的人生,看他們演繹著生命裏的酸甜苦辣,嬉笑怒罵,有時竟會看出淚水來。仿佛是看飽蘸了墨水的毛筆,一幅酣暢淋漓的大寫意。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愛上京劇,愛上了鶯歌燕舞的人間,愛上了姹紫嫣紅的春天。

時光那麽淺,歲月那麽長。如若可以,我只願做一個播種的人,在心中埋下京劇的種子,等它長成參天大樹,長成我的桃花源,便在其間修籬種菊。無論世界是否薄涼,也回報以真情,最深情的;無論季節有多清寒,也在心中的院子裏聽一出京戲咿呀,如沐春風。

點評:

選材角度比較獨到、文字簡潔優美、情感比較真摯且對考題有比較深人的思考,這是本文獲得高分的重要原因。從小觀看京戲的作者自幼便在心中產生對傳統文化精華的向往,「種子"己「埋下";對戲劇的喜愛使作者主動去聽、去看、去記相當數量的傳統名劇和經典唱詞,這都成為作者的文化積累,「種子」在發芽;由於喜愛而想更多了解戲劇,因此去體會唱詞咿呀中的人物情感,感同身受而愈發喜愛,「種子」開始茁壯成長;「時光那麽淺,歲月那麽長」,時代更替下京劇要何去何從?帶著這樣的思考,作者誓做「播種人」,要讓傳統文化的「種子」在更廣闊的天地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全文結構清晰,運筆老練、語言優美,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寫出了一篇打動讀者的高質素考場作文,最終博得閱卷者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