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解讀論語458——孔子把「道」和「路」都指明了,但多數人聽不懂

2024-06-28文化

解讀論語458

——孔子把「道」和「路」都指明了,但多數人聽不懂!

作者:紅嶺浸道

引言

關於【論語】,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從「古文字」訓詁的角度解讀【論語】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樣的理解。

*******

今天我們來繼續解讀【論語】內容: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

轉譯為:孔子說:「知道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清楚了人與人之間的根本是怎麽回事了,但不能做到‘仁’,即使能夠得到某個職位,也一定會失去;明白了人與人關系的本質,也能佬到‘仁’守位位,但是不能莊重認真地做好本職工作,那麽下屬之民是不會敬重你的;知道人與人關系的本質,用‘仁’守住了職位,也能莊重認真履職,不能依禮而動,做人還不能算完善。」

********

來看一下「蒞」字:

********

這一節,放在了「儒家以行論德」的【衛靈公篇】中,說的是「人生大德之路有先後:知及之、仁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以禮」。

「知及之」,「知」,在這兒不是「知識」,而是「真正的明白清楚怎麽回事」!指的是「明白人生的康莊大道」之義。「知及之」就是明白到徹底明白,沒有懷疑和迷惑了!

「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在「知及之」的前提下,第二步就是要做到「仁」。因為,做不到「仁」,你的「位」是守不住的!所謂「德不配位,必有災秧」是也!

「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在「知及之,仁能守之」的前提下,第三步就是要做到「莊以蒞之」,「莊者裝也」,要裝出一副十分敬重的樣子蒞臨現場!否則,被管理者是不會敬重你的。

「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做到前三步,已經很不錯了,但還不算完美。這是第四步,做到「動之以禮」才完美!

*******

「人生的康莊大道」,前面兩節已明確:

一是人生框架,要選那條增加人與人相處智慧的路,不要選擇「耕作」之路;

二是要不斷精進,因為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智慧永無止境!

在上面第一條人生大框架確定的情形之下,如何做到第二條呢?

這就是本節孔子要講的問題了:

精進的路線:第一步「知及之」, 第二步「仁守之」, 第三步「莊以蒞之」,第四步「動之以禮」!

孔子已經把「道」和「路」都給我們指明了,但大多數人都聽不懂!

我總結一下:

首先,必須明白人生大框架在於選擇「學」還是「耕」!選擇「學」就是「祿路」;選擇「耕」就是「勞路」。

如果選擇「祿路」,就按孔子說的第一步先「知及之」, 再第二步「仁守之」, 第三步再「莊以蒞之」,最後到達完美的話要走第四步「動之以禮」。

按現在通行的理解,「走仕途」的話,就是這條「祿路」了!

「讀聖賢書」,就有這樣的好處。聖賢已經指明了道路,走起來輕松多了!

********

【論語】原文: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