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曝光4款劣質白茶,都是「一眼假」,好多人都錯在第三個

2024-03-23文化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正選於一點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鑒茶,是圈內經久不衰的熱門話題。

線下和朋友們約茶時,有不少人會順勢聊到自己近期遇到的茶。

「去年老戰友寄來半斤他家做的荒野茶,帶有一股說不上來的花香,喝完那泡茶後,小半天都不想再吃其它東西,嘴裏留下的韻味特別舒爽,就怕飲茶後再去吃水果什麽的,沖淡了回味!」

當然,也有不少人趁著多人在場,亮出自己拿不定主意的茶。

「今天拿了一泡剛買的肉桂,喝了一次感覺不像正巖的,一會泡開後你們幫忙喝一喝,看下有哪些問題?」

「白毫銀針帶有巧克力味正常嗎?我今天帶了一泡茶樣,你們一起聞聞看?」

多交流,多對比,多感受,是提升買茶分辨能力的不二法門。

到了網上,類似的「鑒茶話題」,同樣不少。

平時在評論區,經常能看到各路茶友的發圖咨詢——幫忙看看某款白茶怎麽樣?

隔著螢幕,沒法湊近聞,也沒法現場泡開試喝。

透過看圖片,只能看出明顯的外線上索。

不過,對於一些假冒偽劣問題明顯的白茶,哪怕是看圖,也能揪出不少馬腳。

這篇舉例的這4款白茶,便是經典負面例子。

望諸君細看一遍後,不要再踩到相同的購茶陷阱!

【2】

一、對比色鮮明的白露磚

茶友描述:「賣家說,這是2019白露茶磚,正常嗎?」

白露節,在每年的九月份。

從2019年的白露,存到今天,已滿4年零6個月。

先說結論,從圖中展現出來的線索。

個人願意相信,這塊茶磚是2019年的。

四年半的時光,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從做舊造假的角度看,沒有太大必要。

就像造假幣,不法分子既然要冒著犯法判刑的風險去偽造紙鈔,肯定不是為了蠅頭小利。

白白放著百元大鈔不造假,而是去造假5元鈔、1元鈔。

做舊茶的生產,亦如此。

反正都是作假,幹嘛不大膽些?

經過一通操作後,將最終成品標上10年陳、15年陳、20年陳的名義,對外高價售出,豈不是賺取的利潤更高?

但即便這塊茶磚,年份真實沒做舊,它也絕對算不上好茶。

因為從外觀上,暴露出不少問題。

其一,對比色鮮明。

點開圖片,看到實拍呈現的第一眼,視線就被駁雜的色系吸引。

黃色老葉,顏色偏亮黃。

少部份葉背與瘦長芽,透露出來的白毫顏色尚新,較亮白。

右邊大部份葉片,暗褐居多。

鏡頭對焦的居中部份,又有明顯的褐黑葉子。

其二,用料比正常白露茶碎。

茶餅也好,茶磚也罷,采用正常原料壓制後,外表不會這麽碎。

而圖中呈現出來的茶磚,碎葉多,極少完好葉片。

在圖中下方,還能看到幾根木質化的硬茶梗,用料並不精致。

即便它是白露時節采的白茶,也絕不是精采一芽三葉、四葉的高山優質壽眉。

其三,工藝缺陷明顯。

如果沒猜錯,這塊茶磚在壓制時,出現了重大缺陷。

或是壓制期間,部份沒有烘幹烘透,導致水汽沒法徹底蒸發,造成燒心;

或是一開始壓制時,沒有壓成型,重新返工壓了第二次,導致色差出現。

對白茶而言,產區好、工藝好、儲存好,三好齊全才是好茶。

不論缺了哪一樣,都是不值得入手的問題茶。

下次再看到同類別的反差色系明顯的白茶磚時,哪怕年份沒問題,也別再盲目入手。

【3】

二、枯樹葉般的「老壽眉」

茶友描述:無。

圖中的老白茶,假得很典型。

它用料實在太差、太糟、太次,槽點多多。

新茶友在網購買老白茶時,或許遇到過這樣的套路。

「給你推薦一款茶農私藏級老茶,2007年的粗采老茶婆,別看外表不咋樣,但泡開喝是真的甜。茶農們自制的粗茶婆,早期都是這個樣,沒什麽芽,但這些老葉存滿15年以後,醇甜程度是現在市面上的普通白茶沒法比的。」

「這次拿到直播間給家人們一起分享的,是我們從XX老師那找到了,早期出口馬來西亞的切葉壽眉,因為壽眉蓬松,當年做出口時,都是切碎了賣,原箱木箱包裝,玩家級的海外匯流茶……」

看完這兩個故事,不知大家是否心動?

但這裏要勸大家一句,這些只能當個故事,聽聽就算了,千萬別當真。

枯樹葉那般的老茶婆,別管它是不是2007年的,看到後有多遠繞多遠。

因為茶葉采摘,以茶樹嫰梢為主。

圖中比枯葉、落葉好不到哪裏去的成品實物,用料太粗糙,先天內在茶味不足,茶味淡薄,帶粗老味。

後期哪怕存10年、20年,都算不上好茶。

同理,出口切葉壽眉的故事,也別當真。

碎茶、箱底茶等,屬於邊角料,賣不上正價。

好端端的茶葉,怎會有人放著完好正品不賣,故意切碎了去賣?

【4】

三、掰過的黑褐色老茶餅

茶友描述:「從直播間下單的老白茶,辦公室的同事都說這是假的,能不能幫忙再看看?」

聞言,想勸那位茶友接受現實,這就是典型的做舊茶。

顏色黑褐,單調沒層次。

從整餅茶的呈現看,找不到半點自然陳化痕跡。

且,這種類別的茶餅,做舊方式也很典型。

是經典的渥堆做舊餅,將收來的便宜茶青,厚厚堆在一起。

悶堆幾天,茶青沒法散熱透氣,茶堆內部溫度升高,導致茶葉被大量悶紅轉色。

再將其壓成茶餅,最後烘幹出來就是這樣的黑褐色。

翻遍整體,都看不到半點自然陳化的「綠」。

對待用料不明、工藝粗糙、容易滋生不當菌類的渥堆做舊茶,不能盲目再喝。

畢竟,喝茶這件事,是為了享受。

喝這樣的茶,對身體沒好處,還損健康,毫無益處。

喝老白茶,要喝品質有保障的,旁人一致公認的做舊茶,不喝也罷。

寧喝白開水,不喝做舊茶。

看了茶友發來的圖片,很顯然,這塊茶餅已經被硬掰過了。

看這樣子,已經泡開喝過幾次。

且,撬茶的時候,也不是用專業茶刀去撬,而是隨便掰斷。

邊角處,掰斷了大量碎葉、碎屑。

從撬茶餅的角度看,此舉也不妥。

正常撬白茶餅,用上茶刀,順著茶餅壓制方向,從側面開始撬。

每次撬成薄薄一片,能避免帶來不必要的碎茶損耗。

【5】

四、長梗瘦芽的「一級白牡丹」

茶友描述:「請鑒定一下這款一級白牡丹,達不達標?」

長話短說,先亮結論。

這款不是一級白牡丹,看著樣子哪怕歸入二級白牡丹,也是中下品。

原因不外如下。

圖中的白牡丹,芽略瘦,葉略寬,梗略長。

不論哪一處細節,都達不到一級白牡丹標準。

真正的一級白牡丹,芽葉外形頗為細嫩。

茶芽飽滿,白毫豐富;

葉片嫩窄,呈現柳樹葉那般,不會長得這麽開;

葉間距短,茶梗也只是細細一截,完全不起眼。

透過整體對比,一級白牡丹,符合芽白葉綠、白綠二色的定義。

當你發現,自己手中的白牡丹,屬於「綠葉」的部份遠遠超過芽頭,比例失衡時,它肯定不是高等級的白牡丹!

【6】

互聯網的茶葉圈子裏,每天都有新鮮事發生。

風情各異的高端茶,多。

而形形色色的劣質茶、問題茶、病態茶,更多。

兩相對比,判若雲泥。

哪怕僅是看圖,也能學到不少分辨技巧。

看過的負面例子越多,越能積攢經驗。

看過他人的「前車之鑒」,能少走不少冤枉路!

(鑒茶系列還在征集素材中,歡迎廣大茶友在評論區發圖反饋,發圖請謹慎,可能會列入素材寫作並被讀者評論,同時授權用於圖書組譯。)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