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關於殘雪,讀不懂就不讀唄,沒啥大不了

2024-06-23文化

殘雪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出道以來,逐漸以「先鋒派作家的代表」、「新經典主義作家」成名。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裏,她不被國內讀者所熟識,直到她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國人才開始對她有所關註。

由於網上的熱炒,殘雪在國內名聲日隆。很多人買了殘雪的作品,徹夜研讀,畢竟了解一個作家,肯定是從了解他(她)的作品開始的。

但是,令讀者沮喪的是,他們讀了五分之一、三分之一,就讀不下去了。有人勉強讀了幾個短篇,感覺雲山霧罩,是讀者的水平不配讀殘雪的作品嗎?還是殘雪的作品真的不適合中國人讀?

01 影響

殘雪在國外榮譽加身,炙手可熱。

5月份,殘雪榮獲「美國文學獎」,她是目前唯一獲得這一獎項的中國作家。此獎為終身成就獎,被譽為「為諾貝爾文學獎提供替代方案的國際大獎」,每年只授予一位世界功勛作家。

此前:

2015年,她憑借長篇小說【最後的情人】摘得美國最佳轉譯圖書獎,並入圍2016年度美國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該獎項常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前奏,被稱作「美國的諾貝爾獎」。2019年3月,殘雪憑借長篇小說【新世紀愛情故事】入圍國際布克獎長名單。

殘雪在2019、2020、2022、2023年四度登上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前10名,其中2023年更是高居榜首。

在世界範圍內,殘雪在當代中國作家中有三最:作品被轉譯得最多、研究其作品的專門機構最多、作品被選入外國教材最多。

她的小說成為美國哈佛、康奈爾、哥倫比亞等大學及日本東京中央大學、國學院大學的文學教材。

瑞典漢學家、諾貝爾文學獎評委馬悅然贊殘雪為「中國的卡夫卡」。

美國作家蘇珊 桑塔格說:「如果要我說出誰是中國最好的作家,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殘雪。」

殘雪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遠超莫言、余華、劉震雲等人。她是典型的」墻內開花墻外香」,她的作品在國內鮮有獲獎,國家級的獎項至今與她無緣。她的讀者在國內很小眾,以前她的書在國內印數多的也就一兩萬。

為什麽外國人喜歡殘雪的作品?

02 原因

殘雪的哥哥鄧曉芒是位哲學教授,主要研究西方哲學,造詣很深,被易中天稱為「中國當代唯一的哲學家,不是之一。」這雖然有些過譽,但眾所周知,易中天是不會輕易誇贊別人的,至少說明鄧曉芒的哲學功底相當深厚。

鄧曉芒深深影響了殘雪。殘雪在寫【黃泥街】時候,就拿著稿子去武大和鄧曉芒的研究生同學交流探討。「兩年後,我再讀到她的修改過的【黃泥街】,那種感覺只能用「驚心動魄」來形容。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一種怪誕的寫法,而且裏面透露出來的那種摧枯拉朽的生命力,隱含一種令人恐懼的危險性。」鄧曉芒說。

人們把殘雪歸類於「先鋒派作家」,鄧曉芒在【我的妹妹殘雪】中說:「這種說法只有一點是對的,就是殘雪的確受西方現代派文學的影響頗深,尤其是卡夫卡的作品,她還真是讀進去了(為此她專門寫過一本論卡夫卡的書【靈魂的城堡】)」

而殘雪自己認為,她的作品來源於自己的日常生活。她做過街道工廠工人和裁縫,還做過銑工、裝配工、赤腳醫生、代課老師等與文學無關的工作,她認為這些基層工作意義重大。「我的世界觀強調經驗,很少有人像我這樣認真對待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我的創作源泉就是每一天的日常生活。」她在一次訪談中說。

但她承認自己吸收了異國的人文思想。殘雪坦言,對她影響最大的作家,主要是西方和俄羅斯的作家。中國的作家,只有曹雪芹、魯迅和蕭紅對她有影響。她和魯迅先生的意見相同,主張多讀外國書,少看中國書。

在她的明星列表中,有這樣一些作家:荷馬、但丁、彌爾頓、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歌德、卡夫卡、波赫士、卡爾維諾、聖·德克旭貝裏、托爾斯泰、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這個名單中的主流是西方人和具有西方觀念的作家,因為她認為文學的源頭就在西方,而中國,從一開始文學就不是作為獨立的精神產物而存在。

也就是說,殘雪的作品,就是一個城市胡同裏的中國人,穿上了西裝,端著紅酒和大家聊薩特。

殘雪一直在做文學和哲學打通的工作。其實在她之前,周國平已經嘗試這個工作,不過他是以哲理散文見長,很少用小說這種表達方式。

殘雪說:最好的文學一定要有哲學的境界,最好的哲學要有文學的底蘊。文學作品的閱讀帶給我們肉體的敏感性,哲學則帶給我們嚴密的邏輯性。而閱讀我的這種極端的實驗文學,兩種素質缺一不可。「閱讀我的長篇,是一項暗無天日的艱苦工作。」她說。

殘雪作品的背景盡管都在國內,看上去是煙火氣十足的底層生活,她本人早年也在底層人的生活中摸爬滾打,但她絕對成不了「山藥蛋派」或者「荷花澱派」,她的閱讀範圍和興趣點都在西方文學和哲學方面,因而她的寫作手法和意向表達,深受西方哲學和文學的影響。她堅持學習英語,閱讀外國經典原著,寫哲學論文,都是為了更深入地把經典文學和哲學思想融入自己的作品。

她要麽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要麽就一文不值。作品的意義很大程度取決於有沒有人讀。

03 觀點

我不喜歡故作高深的人。但我認為殘雪是無意識的高深。她並不急於讓國內的讀者認識她、認可她。她也沒有一味討好外國人。

她說:我的作品屬於文學中層次最高的那一類,不容易讀。讀者要經過長時期的操練,要有經典文學與哲學的底蘊,還要感覺敏銳,善於思索,自我意識強。

但是普通人恐怕沒有耐心為了讀懂殘雪,去惡補西方文學與哲學,因為除了殘雪,中國可讀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讀不完,根本讀不完。

所以,讀不懂殘雪,就不讀唄,這對生活不會產生任何影響。

我預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甚至永遠,殘雪作品的受眾在國內不會多。因為在同類作品中,卡夫卡、波赫士、卡爾維諾、馬奎斯的作品更加經典,可讀性更高;而在國內,紮西達娃、韓少功、賈平凹、張煒、莫言、閻連科、王小波等很多作家都深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在他們的作品中不同程度存在魔幻現實主義的影子,並且更容易被國內讀者接受。

我們不能簡單地去批判殘雪鮮明的「唯西方文學」思想,應該反思她在較深入地介入西方文學和哲學後,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認知。尊重思想自由、學術自由之外,最重要的是對中國文學史的自省力和批判性,這一點我們還需要更多的勇氣。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俄羅斯作家索贊尼辛以揭露十月革命以來「非人的殘暴統治」為主旨的【古拉格群島】而失去俄羅斯公民資格,被驅逐出境。他的作品過於真實,缺乏殘雪作品的怪誕與離奇特質,說明的文字表述上殘雪更註重藝術性與哲學性,從而沖淡了政治的濃度。

文學總是有所忌憚的,但是作為一種表達藝術,總可以找到一種隱蔽的宣泄的方式或看上去很魔幻的出口,這是真正的藝術家應該具備的能力。

殘雪強調她是一個熱愛日常生活的人,她具有隨時從寫作中抽離投入到世俗生活中的能力。她在物質生活之上建立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殘雪很難讀懂。能讀懂殘雪的只有一個半人,一個是她自己,半個是她的哥哥鄧曉芒。最近,他的哥哥表示,他也很難讀懂妹妹的作品。

讀不懂就不讀唄,沒啥大不了!反正懂與不懂,殘雪都擺在那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