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欲望與人性

2023-12-31文化

【欲望與人性】

孟子說:「養心莫善於寡欲。」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放下外物的渴求,一個人才能重獲內心的平靜與自由。

欲望是人的本能,衣食住行,都受欲望驅動。

一個人若是沒有欲望,就無法生存。

然而凡事有度,若是不加節制,欲望就是人生最大的禍根。

莎士比亞說:「欲望猶如炭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那烈火會把心靈燒焦。」

所有的東西都有代價,放縱欲望的結果,是人性的迷失與沈淪。

一、愛是靈與肉的奇妙結合。

我愛美麗的肉體。

然而,使肉體美麗的是靈魂。

如果沒有靈魂,肉體只是一塊物質,它也許勻稱,豐滿,白皙,但不可能美麗。

美從來不是一種純粹的物理內容,人的美更是如此。

當我們看見一個美人時,最吸引我們的是光彩和神韻,而不是顏色和比例。

那種徒然長著一張漂亮臉蛋的女人尤其男人最讓人受不了,由於他們心靈的貧乏,你會覺得他們的漂亮多麽空洞,甚至多麽愚蠢。

我愛自由的靈魂。

然而,靈魂要享受它的自由,必須依靠肉體。

如果沒有肉體,靈魂只是一個幽靈,它不再能讀書,聽音樂,看風景,不再能與另一顆靈魂相愛,不再有生命的激情和歡樂,自由對它便毫無意義。

我們真正愛的不是分開的靈魂和肉體,而是靈與肉的奇妙結合。

正是在這結合中,靈魂和肉體實作了各自的價值。

人有兩極,即生殖器和大腦,前者是盲目的欲望沖動,後者是純粹的認識主體。

對應於太陽的兩種功能,生殖器是熱,使生命成為可能,大腦是光,使認識成為可能。

很巧妙的說法,但多少有些貶低了性的意義。

人有生殖器,使得人像動物一樣,為了生命的延續,不得不受欲望的支配和折磨。

用自然的眼光看,人在發情、求偶、交配時的狀態與動物並無本質的不同,一樣缺乏理智,一樣盲目沖動,甚至一樣不堪入目。

在此意義上,性的確最充分地暴露了人的動物性一面,是人永遠屬於動物界的鐵證。

但是,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人只有大腦,沒有生殖器,會怎麽樣呢?

沒有生殖器的希臘人還會為了絕世美女海倫打仗,還會誕生流傳千古的荷馬史詩嗎?

沒有旺盛的情欲,還會有拉斐爾的畫和歌德的詩嗎?

姑且假定人類能無性繁殖,倘若那樣,人類還會有藝術乃至文化嗎?

在人類的文化創造中,性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貢獻決不亞於大腦。

所以,情欲既是卑賤的,把人按倒在獸性的塵土中,又是偉大的,把人提升到神性的天堂上。性是生命之門,老天用它向人喻示了生命的卑賤和偉大。

婚姻應該以愛情為基礎,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難做到把愛情作為婚姻選擇上的唯一考慮。

一起過日子是非常實際的事情,除了愛情之外,不能不有一些實際的考慮,包括經濟上的適當保障。

富婆找能幹的窮雇員,大款找美貌的貧家女,這都沒有什麽大不了,因為他們反正不愁吃穿,與金錢相比,別的東西顯得更有價值。

可是,讓一個尚在為生存奮鬥的妙齡女子和一個她喜歡的窮困潦倒的書生結婚,她有所顧忌就是合乎情理的了。

沒有人樂意陪一個倒黴蛋過一輩子。如果她終於下了決心,很可能是寄希望於書生日後的境遇會改善。或者,一種很小的可能是,她認定書生是一個天才,願意終身貧賤相守。

利益的考慮在婚姻中占有一定地位,這是正常的。

只是萬事都有一個度,如果利益成了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考慮,正常就變成庸俗了。

如果進而很有心計地把婚姻當作謀取利益的手段,庸俗就變成卑鄙了。

遺憾的是,在當今社會中,後兩種情形大為增加了。

如果你有一個相當美滿的家庭,你是否就知足了呢?

以世俗的標準衡量,你是應該知足了。

然而,有時候,你仍會羨慕獨身的生活,有充分的自由,那肯定動蕩得多,但也似乎豐富得多。

你可以和許多不同的異性有親密的接觸,會有許多不同的體驗,如此等等。

當然,在那種情形下,你會失去現在的平靜生活,也不再能夠享受家庭的溫馨。

但是,和一份平靜的生活相比,體驗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不是人生更重要的價值嗎?

可是,換一個角度看,專一而持久的婚愛,在此種婚愛呵護下的家庭樂趣和親子之愛,難道不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體驗之一嗎?

我們根據什麽來比較這兩種不同體驗的價值呢?

我相信,這類難題始終會在任何一個活躍的心智中潛伏著。

有沒有兩全之法呢?

基本上沒有。

所以,這歸根到底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你更看重哪一種價值,你就只好在很大程度上舍棄另一種價值。

二、欲望是人性中的基本因素,是人生的動力。

欲望是生命的運動,欲望得到滿足,生命的運動得到加強,這時的情緒叫作快樂。欲望滿足不了,生命的運動受到阻礙,這時的情緒叫作痛苦。

人所欲求的東西也就是所愛的東西,因此愛與欲望是一回事,區別在於欲望是指物件不在場時的情形,而愛是指物件在場時的情形。

愛的反面是恨,恨的物件不在場時的情緒叫作嫌惡,在場時的情緒就叫作恨。

專一地愛一個人並且要這個人也專一地愛自己,叫作愛戀。

因愛戀得不到回應而產生的恨,叫作怨恨。

對他人的普遍的愛,叫作仁慈。

相信欲望能夠實作,這時的欲望叫作希望。

認為欲望不可能實作,這時的欲望叫作失望。

希望常存叫作自信,失望常存叫作自卑。

感到物件會造成傷害而不敢抵抗,這樣的情緒叫作畏懼。

相信透過抵抗能夠免除傷害,這樣的情緒叫作勇氣。

突然湧上來的勇氣叫作憤怒,看到他人遭受不義行為而產生的憤怒叫作義憤。

對小利的欲望和對小害的畏懼叫作怯懦。

對利和害的蔑視叫作豪邁。

面對死亡或巨大苦難表現的豪邁叫作堅強。

在財富的使用上表現的豪邁叫作慷慨。

因為不明原因造成的畏懼叫作恐慌,這種情緒很容易傳染,往往存在於一群烏合之眾中。

權勢指一個人在社會上獲取具體利益的手段,分兩類:

一類是自然的、原始的權勢,即身心官能上的優越性,例如儀容、體力、智力、出身等;

另一類是獲得的權勢,是憑借自然的權勢、後天的運氣和自己的努力所獲得的優勢手段,主要有四項,即權位、財富、名譽、知識。

對權位的欲望叫作野心,對財富的欲望叫作貪婪,這兩個都是貶義詞。

公正的評價應該看獲取的手段和使用的方式是否正當。

對名譽的欲望,如果名實相符,叫作自尊;如果名不副實,叫作虛榮。

虛榮是年輕人最容易產生的一種心理,而且常受到英雄人物故事的助長,不過往往會由於年齡和工作而得到糾正。

對知識的欲望叫作好奇心,它是人有別於其他動物的獨特的激情。知識只是一種微小的權勢,因為學問的本質決定了懂得它的益處的人實在太少。

還有一些情緒是與權勢有關的。

因為知道自己擁有權勢而產生的快樂,叫作自豪。

因為覺得自己缺乏權勢而產生的痛苦,叫作沮喪。

如果知道這是自己能力上的某種缺陷造成的,沮喪中就有羞愧。

看到別人在權位、財富、名譽、知識上的成功,想要努力超過別人,這叫作好勝。

在這樣做的時候,如果力圖排擠和妨礙對方,這叫作妒恨。

欲望是生命的運動,沒有欲望就是死亡。

欲望終止的人,就和感覺、知覺停止的人一樣,是無法生活下去的。

欲望產生激情,以各種激情的形態存在,激情淡薄就是愚鈍,生活會十分無趣。

什麽是幸福?

幸福就是欲望從一個目標到另一個目標不斷地前進,達到前一個目標不過是為後一個目標鋪平道路。

人類欲望的目的不是在當下享受一次就完了,而是要永遠確保達到未來欲望的道路。

人生不存在一個終極目的,似乎達到了那個目的便是幸福。

一個人對於所欲求的事物能夠不斷地取得成功,經常處於蓬勃向上的狀態,這就是今生的幸福。

幸福不在於心滿意足、不求上進,所謂心靈的永恒寧靜在今世是根本不存在的,因為生命本身就是一種運動,不可能沒有欲望,也不可能沒有各種激情。

在生活中,我們的每一種行為都是一長列後果之鏈的開端。

在這個鏈中,苦與樂是連線在一起的,放縱欲望必將遭受與之相連的痛苦。

比如說,放蕩會招致疾病,輕率會招致災禍,不義會招致復仇,驕傲會招致失敗,懦弱會招致壓迫,等等。

這些痛苦都是對相應的行為的自然懲罰,因此我們要盡量看得遠一些,理智地追求快樂,避免讓那個帶來巨大痛苦的後果之鏈獲得一個開端。

從道德的角度說,人的欲望和激情如果不受某種力量的限制,人們就會永遠互相攻戰,不得安寧。

因為氣質、習慣和觀念的不同,人們的欲望也不同,如果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欲望當作判斷善惡的尺度,人與人之間的這種戰爭狀況將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為了人類的和平與幸福,就必須有共同的道德法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

公平、正義、仁慈之所以是善,是美德,就因為它們是達成人類和平與幸福的手段。

道德法則本身不具有使人們服從的力量,必須依靠一種強制性的力量,就是國家。

國家之產生和必須存在,歸根到底是為了把人們欲望之滿足納入一條和平的軌域。

三、人類的不幸大部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

人的自然本性包含兩個方面,這兩個方面都是先於理性而存在的。

一個方面是自愛心,即關心自己的保存和幸福。

另一個方面是同情心,即在看到任何有感覺的生物尤其是我們的同類遭受痛苦之時,會感到一種天然的憎惡,它實際上是設身處地與受苦者發生共情的一種情感。

同情心是一種自然的情感,在人類能運用任何思考以前就存在,在某些動物身上也會顯露出一些跡象。

同情心是一切社會美德的根源。

一個人即使不知道任何道德格言,只要同情心尚未泯滅,在作惡時就會感到內疚。

因為有同情心,每個人不但關心保存自己,也關心互相保存。

在自然狀態中,人只有這兩種天性。進入社會之後,人獲得了一些不屬於天性的壞的性質,因此變壞了。

主要有兩種壞的性質。

第一種是貪圖享受。

自然狀態中的人只求自我保存,超出自我保存之上的欲望是社會的產物。

在人類早期發展中,由於技術的發明,人們有了較多的閑暇,來為自己安排各種舒適的享受活動。

這是人們於無意中給自己戴上的第一個枷鎖,同時也給後代準備下了最初的痛苦根源。

因為舒適的享受活動不但會使身體和精神衰弱,而且一旦成為習慣,會使人幾乎完全感覺不到樂趣。

於是,人在無法享受時的痛苦比享受時的快樂要大得多,享受不見得幸福,無法享受卻會真正感到痛苦。

野蠻人與文明人的內心狀態和生活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野蠻人只喜愛安寧和自由,只想自由自在地過閑散的生活,而文明人因為貪圖享受,反而終日勤勞,乃至勞苦到死。

由於安樂而萎靡的生活方式,文明人的體質和心靈都退化,力量和勇氣同時被消磨殆盡,變得容易生病、膽小、卑躬屈節。

野蠻人和文明人之間的差異,比野獸和家畜之間的差異還大得多,因為雖然自然對人和獸一視同仁,但人給自己比給所馴養的動物安排的享受活動要多得多,使得人的退化比家畜的退化更為顯著。

第二種是自尊心。

不可把自尊心和自愛心混為一談,它們的性質和效果都是迥然不同的。

自愛心是一種自然的感情,而自尊心是一種在社會中產生的感情。

自尊心指一個人重視自己甚於重視任何別人,並且在乎別人是否重視自己。

這個含義的自尊心,立足於把自己和別人進行比較,看誰更受公眾關註,其實很大成分是虛榮心。

某些天然的差別,例如外貌的美醜、力氣的大小、身體的靈巧與否,從前無人攀比,現在成了驕傲或自卑、受羨慕或受輕蔑的原因。

這是走向不平等的第一步,也是走向邪惡的第一步,這些新因素所引起的紊亂,終於破壞了人類天真的幸福生活。

在自然狀態中,由人與人的比較產生的自尊心是不存在的。

文明人關心自己在眾人之中是否受到尊重,而一個野蠻人卻快樂地在森林中過著孤獨的生活。

野蠻人會為了爭奪食物發生暴力行為,但不會因為受到輕蔑而怨恨,受到淩辱而復仇,因為對於不知道評價對方對自己的看法的人來說,輕蔑和淩辱是不存在的。

野蠻人沒有權勢和名望的概念,只是悠閑地過著自己的生活,而文明人則生活在他人的意見之中,關心世界上所有其余的人對自己的看法,因此終日惶恐不安。

這一切足以證明,人類的不幸大部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而如果我們能夠始終保持自然給我們安排的簡樸、單純、孤獨的生活方式,我們幾乎能夠完全免去這些不幸。

野蠻人所處的自然狀態是人類的真正青春,後來的一切進步只是在個人完美化方向上的表面的進步,實際上則將人類引向整體的沒落。

四、幸福在於控制欲念和減少痛苦。

人的聰明智慧或真正的幸福道路在哪裏呢?

正確說來,它不在於減少我們的欲望,因為,如果我們的欲望少於我們的能力,則我們的能力就有一部份閑著不能運用,我們就不能完全享受我們的存在;

它也不在於擴大我們的能力,因為,如果我們的欲望也同樣按照更大的比例增加的話,那我們只會更加痛苦;

因此,問題在於減少那些超過我們能力的欲望,在於使能力和意誌兩者之間得到充分的平衡。

痛苦總是多於快樂,這是我們大家共有的。

在這個世界上,對於人的幸福只能消極地看待,衡量的標準是:痛苦少的人就應當算是幸福的人了。

人愈是接近他的自然狀態,他的能力和欲望的差別就愈小,因此,他達到幸福的路程就沒有那樣遙遠。

只有在他似乎是一無所有的時候,他的痛苦才最為輕微,因為,痛苦的成因不在於缺乏什麽東西,而在於對那些東西感到需要。

除了體力、健康和良知以外,人生的幸福是隨著各人的看法不同而不同的;

除了身體的痛苦和良心的責備以外,我們的一切痛苦都是想象的。

有多少君王由於失去了他們從未見過的土地而感到悲傷;有多少商人只因想插足印度而在巴黎叫喊。

人啊,把你的生活限制於你的能力,你就不會再痛苦了。

緊緊地占據著大自然在萬物的秩序中給你安排的位置,沒有任何力量能夠使你脫離那個位置。

自然人的幸福是同他的生活一樣簡單的:幸福就是免於痛苦,也就是說,它是由健康、自由和生活的必需條件組成的。

我們的自然的欲念是很有限的,它們是我們達到自由的工具,它們使我們能夠達到保持生存的目的。

所有那些奴役我們和淪陷我們的欲念,都是從別處得來的;

大自然並沒有賦予我們這樣的欲念,我們擅自把它們作為我們的欲念,是違反它的本意的。

始終是偏見在我們的心中使欲念旺盛如火。

一個人如果只註意於現有的東西,只看重他確實了解的東西,他的欲念是不會沖動起來的。

有了錯誤的看法,就會產生強烈的欲望。

任何一種欲念,只要你能夠控制它,它就是好的;如果你讓它使役你,它就會成為壞的欲念了。

任何一個身體健康、無凍餓之虞的人,只要他拋棄了他心目中臆想的財富,他就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富有的人了。

在所有一切的財富中最為可貴的不是權威而是自由。

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夠得到的東西,只做他喜歡做的事情。

在這蓋滿了大地的許許多多的財富中,我將尋求我最喜歡和最能占有的東西。

為此,我的財富的第一個用場是用來買得閑暇和自由,其次是用來買得健康,如果健康可以用錢買得到的話。

在變化無常的人生中,我們要特別避免那種為了將來而犧牲現在的過於謹慎的畏首畏尾的做法;

這種做法往往是為了將來根本就得不到的東西而犧牲現在能夠得到的東西。

我們應當使一個人在什麽年齡就過什麽年齡的快樂生活,以免花了許多心血之後,還沒有過快樂的生活就死了。

當我們不知道我們應當做什麽事情的時候,最聰明的辦法就是什麽事情也不做。

在一切格言中,這是對人最有用處的格言,同時也是人們最最難於奉行的格言。

如果你還不知道幸福在什麽地方就去追求幸福,那就會愈追愈遠,就會走多少道路便遇多少危險。

一個人要能夠在自己的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毅然拋棄那種地位,不顧命運的擺布而立身做人,才說得上是幸福的。

丁俊貴

2023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