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中法文明對話穿越時空(博物視界)

2024-03-23文化

徐 來 孫立梅

1688年法文版【論語導讀】。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供圖

開欄的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作為歷史的活化石,文物是傳承文化與文明的物質載體。在浩瀚的人類文明發展歷程中,留下了無數凝聚前人思想智慧的精美文物。它們既是可以靜觀品鑒的器物,亦有著文明交流碰撞的生動故事,值得深入發現和弘揚。本版今日起推出「博物視界」欄目,在博大精深的文物世界中采擷極致之物,探尋文物背後文明交流互鑒的真諦。

版本是文明交流互鑒的有力信物。千百年來,典籍版本穿越時空,講述著人類文明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故事,記錄著不同歷史階段不同文明從相遇、相識到交流融合的奇妙旅程。

2019年是中法建交55周年,當年3月24日,習近平主席在法國尼斯會見法國總統馬克龍。會見前,馬克龍總統向習近平主席贈送1688年法國出版的首部【論語導讀】法文版原著。這部【論語導讀】,就是一件見證中艾榮明交流的珍貴典籍版本。

位於北京中軸線北延、燕山腳下,典藏古今中外載有中華文明銘印、文字元號、文脈資訊的各類版本資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吸引著社會各界前來參觀。在基本陳列「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的「美美與共」展示專題,【論語導讀】靜陳其中,往來觀眾駐足觀看,不時詢問。這件版本牛皮封面、飄口燙金、染紋紙環襯、書口刷紅,具有典型的法國啟蒙時期書籍裝幀特征,記載的內容卻是2000多年前中國先哲的文化思想。

版本的誕生:

實證中艾榮明交流發展

1688年,法國學者同時也是醫生、哲學家和探險家的弗朗索瓦·貝尼耶將【大學】【中庸】和【論語】的內容轉譯為法文,全稱【孔子與王家科學】,又譯為【孔夫子或王子的學問】或【孔子或君王之道,包括中國古代皇帝和官員政治統治特有的道德原則】,轉譯了【論語】約3/4的內容。後來該書名稱被譯為【論語導讀】,蓋因「致讀者」中寫道,這本書可以「作為閱讀孔子的鑰匙和入門」。【論語導讀】是歷史上首部將一整套儒家經典轉譯成法文的譯著,具有很高的版本價值。

貝尼耶轉譯【論語導讀】既有個人因素,也有社會因素。他生活於17世紀的法國,除早年師從哲學家伽桑狄,接受過系統哲學和科學訓練外,還是一位東方學家,對儒家學說很感興趣。當時,歐洲社會對中國充滿向往與崇敬,貝尼耶敏銳地捕捉到歐洲掀起的「中國熱」,拉丁文版【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的出版讓他發現了理想的政治哲學,於是在暮年轉譯了【論語導讀】,大大推動歐洲學者對於儒家思想和中國文化的研究熱潮,法國也成為歐洲乃至整個西方漢學研究的發源地。

版本的流變:

彰顯中華傳統文化智慧

【論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早在17世紀就已傳入歐洲,其最早的西文版本是1687年在巴黎出版的拉丁文版【中國哲學家孔夫子】,這也是【論語導讀】最早的版本溯源。貝尼耶選擇以1687年拉丁文版【中國哲學家孔夫子】為底本進行轉譯,並在譯本結構和內容上對拉丁文本進行重組、刪減和補充。與傳教士向西方傳播中國經典時的「中學西傳」不同,【論語導讀】將中華傳統「孝道」文化和「持中」文化作為內容積比重點,強調孔子思想在國家政治中的作用,實作了「中學西用」。

貝尼耶首次用法文傳達孔子思想,引發伏爾泰和盧梭等法國啟蒙思想家的關註。【論語導讀】被視為歐洲18世紀啟蒙運動的先聲,自此之後,其他語種的改編本或節譯本相繼出版,如倫敦1783年出版的增補版法譯本【中國哲學家孔子的道德】、博洛尼亞1822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意大利文譯本,以及德國漢學家花之安於1872年在香港出版的德文譯本,等等。【論語導讀】的版本流變發展,為我們復現了17世紀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進入西方主流知識界的過程。

版本的歸藏:

見證中法文明交流互鑒

據學界研究,【論語導讀】目前只有寥寥數個手抄本存世。2019年馬克龍總統向習近平主席贈送的那本【論語導讀】,就是其中之一。歷經300多年流轉,這件珍貴版本以「國禮」的身份來到中國並入藏國家圖書館。這種「儀式感」是對它穿越時空的禮贊,見證了中法文化源遠流長的交流史,展現了不同文明的相互啟迪與共同發展,也是新時代中法文明交流互鑒的標誌。

在輪展這件稀世珍寶的同時,國家版本館典藏有【論語】英語、法語、俄語、阿拉伯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德語、日語、老撾語、越南語等20余個外文版本,以及盲文版等共280余部譯本,還展示了品相完好的明代絹本墨色畫【三聖像】記載的華服紋飾中的「華服」版【論語】。這些版本以不同語種、不同形式共同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論語】的藏展譜系,彰顯國家版本館以收藏為主業,以版本為媒介,典藏文明之美、傳播文化之華的崇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