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廣州陳家祠堂

2024-01-25文化

制 作 | 枉言
拍攝時間 | 2024年1月14日
拍攝地點 | 廣州陳家祠堂
照 片 | 39

中國人的信仰是祖先

陳家祠堂 又稱「陳氏書院」,位於廣州市中山七路
陳氏書院籌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十九年(1893年)落成
是廣東省各地陳氏宗族共同捐資興建的「合族祠」

陳家祠堂是現存規模最大的廣府傳統建築之一
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
裝飾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築
被譽為「嶺南建築藝術的明珠」
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

此圖來源於網絡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
主體建築面寬、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
為中國「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院落式布局
由9座廳堂、6個院落、10座廂房和長廊巷組成

中進大廳聚賢堂為書院建築的中心
是當年族人舉行春秋祭祀或議事聚會的地方
堂宇軒昂,庭院寬敞。梁架雕鏤精細
堂中橫列的巨大屏風,玲瓏剔透

1909年初、德國建築師恩斯特·柏石曼
(Ernst Boerschmann,1873-1949年)
拍攝廣州陳家祠聚賢堂
照片收錄於其1914年出版的
【中國的建築與宗教文化】
(Die Baukunst undreligiose Kultur der Chinesen)
第二卷【祠堂】當中

陳氏書院由曾任翰林院等職的東莞陳伯陶等
48位元陳姓紳士倡議興建,以「漢代太邱太祖」為始祖
是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宗親
合資在廣州興建的合族祠
其主要用途是為全省各地陳姓族人
在廣州備考科舉、辦理訴訟、繳納賦稅等
事宜提供居住的場所

1888年(光緒十四年)
以陳穎川堂和陳世昌堂的名義購買廣州西門口外的
連元街、荔枝灣福水塘、恩龍裏等
總面積約36600平方米的房產興建陳氏書院
至1893年(光緒十九年),書院落成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廢科舉後
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
民國期間,這裏先後為文範學校
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

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
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
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並由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全面維修管理

木雕在陳氏書院是數量最多
規模最大的一種建築裝飾
木雕業在明代逐步趨於繁盛
隨著硬木(俗稱紅木)家具的發展而成長
為嶺南傳統手工藝的一種
陳氏書院室內的屏門擋中、龕罩、花罩、梁架、坨墩、鬥拱、檐板、雀替等,廣泛采用了木雕裝飾

中進二十扇以歷史故事、民間傳說
為題材的雙面鏤雕屏風被譽為
「民間藝人運用木頭和鋼刀雕就的歷史故事長廊」

1959年,書院被辟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以搜集、保藏、研究和宣傳展覽
廣東地區歷代各類民間工藝品為主
兼及全國各地民間工藝品
館內辟有多個展廳,常年展出館藏文物
展品有陶瓷、雕刻、刺繡等工藝精品

石灣陶塑脊飾,又稱「花脊」
用陶泥雕塑後經煆燒而成
是專門裝飾於廟宇、祠堂、會館等
大型建築物上的特殊工藝
這種裝飾手法源自明末清初,盛於晚清
主要流行於中國的嶺南地區
體現了南粵濃郁的民間建築裝飾風格

書院的正脊采用佛山陶塑共11條
分別由文如壁、寶玉榮、美玉成、吳奇玉等店造
其數量和規模反映了當時廣東陳氏宗族的經濟實力

11條脊飾中以聚賢堂的規模最大
其總長27米,高2.9米,連灰塑基座總高達4.26米
全脊共塑224個人物
題材包括八仙賀壽、加官進爵、虬髯客與李靖等
其他脊飾的題材主要是龍鳳、花鳥、瑞獸、山水
以及歷史故事和人物群像等

首進5條和聚賢堂脊飾分別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
聚賢堂脊飾於1976年被台風刮倒,於1981 年重塑)
和十九年(1893年)燒制
中、後進的4條脊飾於光緒十八年(1892年)燒制
後進大廳的脊飾則完成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

196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灰塑是珠江三角洲一帶傳統建築中
廣泛運用的一種建築裝飾藝術
民間藝人以石灰為主要原材料
加上發酵後的稻草或草紙,經反復錘煉
制成草筋灰或紙筋灰
然後根據建築空間和裝飾部位的需要設計圖案

在需裝飾的部位進行現場制作
一般先以草筋灰堆塑造型,再用紙筋灰細塑表面
待幹到一定程度後,最後繪上各種色彩

1966年,廣東民間工藝館閉館
陳家祠主體建築被廣州新華印刷廠
占用並作為印刷車間
9月,廣州電影機械廠占用陳家祠東院,後院

1980年,廣州新華印刷廠遷出
1981年,陳家祠進行全面復原維修
1983年,重新對外開放

1986年,由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這組藝術建築在文物部門的保護管理之下
得以發揚光大,供國內外人士觀摩鑒賞

1994年,更名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1996年,被評為「廣州十大旅遊美景」之首

2002,2011年,陳家祠
以「古祠留芳」,「古祠流芳」的雅名
兩度入選新世紀「羊城八景」

陳氏書院建築中,磚雕是建築主要裝飾工藝之一
陳氏書院正面外墻上的6幅大型磚雕
均由質地細膩的東莞青磚精雕細刻拼接而成
其中「梁山聚義」、「劉慶伏狼駒」兩幅磚雕
均高1.75米,寬3.6米
其余四幅磚雕分別是
「百鳥圖」、「五倫全圖」、「梧桐杏柳鳳凰圖」、「松雀圖」
圖的兩旁還雕有不同書體的詩文

陳氏書院的石雕主要是采用麻石石材
易受陽光和風雨侵蝕的建築構件
都選用了花崗巖石材打造
防潮防黴又堅固耐用
花崗巖石淺灰的色調與磚木結構建築的
深沈主調形成對比,相互反襯,層次分明

陳家祠堂集嶺南建築工藝裝飾之大成
幾乎全部堂、院、廊、廳、門、窗、欄、壁、屋脊、架梁
都展示了嶺南建築的「三雕二塑一鑄一畫」
即木雕、磚雕、石雕、陶塑、灰塑、銅鐵鑄及彩繪壁畫等
建築裝飾的高超技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
陳家祠堂被收錄進德國的【世界建築藝術】和
英國的【中國古代藝術建築】兩本巨著中

陳氏書院大門上氣勢威武的彩繪門神

陳氏書院作為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一直在書院內舉辦各種展覽
長期設有【廣東傳統雕刻藝術】
【廣東象牙雕刻藝術】、【廣東刺繡】
【百年陳氏書院】【舊廣州家居】等

陳家祠堂在廣州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