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城市裏的工業文化遺珠 | 廣州海珠T.I.T文創園四期改造

2024-03-07文化

專案概述

該專案位於廣州海珠區工業大道,西接鶴洞大橋。工業大道是改革開放下廣州城市工業歷史發展的見證地, 「五羊牌」單車、「虎頭牌」電池、「雙橋牌」味精、「鳳凰牌」洗衣機 等等,都是從工業大道走進千家萬戶、風靡全國的。而本次專案的原址,就是「虎頭」電池廠原址—— 興華電池廠。

△ 園區舊貌

△改造前鳥瞰圖

△「國貨之光」虎頭牌電池

原址入選了廣州市第一批工業文化遺產,園區在保留工業景觀的前提下,將原有的老舊工業廠區活化改造成為一個 以工業文化和城市發展精神為主題,應對當下多層次新型消費市場需求的文創園區。

△ 改造前的園區樣貌

園區緊鄰高架橋,主幹道與鶴洞大橋剛好形成視線通廊,猶如發展的當下與過去的鑒證, 因此改造策略是記錄、梳理,保留、提煉、新生和共存。

△ 園區改造後的鳥瞰圖

老園區存在廠房較分散、動線無串聯、人車混合,無緩沖空間等不足。

△ 園區改造前總平面圖

以主幹道與鶴洞大橋形成的視線通廊為主軸線, 對南北相對孤立的建築進行統一考慮,增加緩沖空間,將原有的人車混合進行分離,改善安全不足的隱患。

△ 改造後的園區鳥瞰圖

△ 改造後的園區鳥瞰圖

△ 改造後的園區鳥瞰圖

△ 改造後的園區鳥瞰圖

園區早期很多建築是用紅磚砌築, 結合嶺南的獨特氣候,利用原始材料進行簡單的鏤空處理,方便排風和降溫,也達到遮擋作用。結合老廠紅磚歷史元素,進行新的組合排列, 以一條整體的紅磚形成的連廊由東向西, 整合專案場地,形成整體統一、完整、規範的空間動線。

△ 園區內已改造的建築與裝置

連廊系統彎折附著,如建築的外衣將建築與道路之間創造了新的開放式空間, 減少了互相幹擾的矛盾,將原有的人車混合進行 流線分離,改善園區的交通流線和視線關系;並以不同的序列、虛實結合,讓光影以不同的穿插疊加入連廊系統,增加立體空間 ,嵌入自然景觀讓空間氛圍更豐富、多元、生態。

△ 專案改造後的手工模型

△ 串聯建築的連廊系統

△ 串聯建築的連廊系統

△ 串聯建築的連廊系統

△ 串聯建築的連廊系統

改造采取低幹擾的策略,保證原有的建築結構不被幹擾與破壞, 嵌合的連廊擬合了自然山水中不同規則的形態, 如有生命的植物,攀爬於建築至上,以不同的折形呈現,又如屏風,巧妙的增加空間多樣性,讓廊下空間更具靈活度和多樣性。

△ 連廊與園區生態的結合

舊址的飯堂經過多輪變遷,已從飯堂功能轉變為研發室功能,再到現狀的「辦公+倉庫」功能,建築情況不佳,窗戶、墻體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最為可惜的是原有飯堂的鏤空窗花如今只剩一半。歷史風貌十不存一,曾經是老廠最具活力的建築,現今門可羅雀。

△ 破舊的飯堂舊址

改造期望恢復往日的時代風采、工業風采、活力風采,因此在對歷史調研後, 選擇用紅磚材料進行整體建築的重塑, 將原有建築的整體框架進行加固和拓寬,重新分布室內分區,並將原有木質腐爛的屋頂進行了重新更換,延續使用壽命。 逝去的窗花也進行復模,一比一進行復刻還原老飯堂的風采。 同時,增加了公共休憩區、活動區、商業外擺區,以滿足當下的消費環境需求。

△ 改造前後對比圖(花窗的保留和復刻)

△ 改造前後對比圖(增設景觀和休憩空間)

△ 改造前後對比圖(增設景觀和休憩空間)

▽ 改造後和諧統一的正立面(請旋轉螢幕90度觀看)

場地內有很多老樹, 既要保留老樹的時間痕跡,又要在不影響新功能的使用下,達成建築和原有生態的共同成長狀態。 因此,我們將老樹的位置與動線、公共空間進行了融合。原有 發臭的假山水池,現在變為了乘涼大樹,小孩、大人都喜歡選擇在樹下進行休憩;我們還構築了白色的懸浮感梯子,代替了原有的假山水池連線了建築,將通道變得順暢,並始終保持專案整體立體感的統一形式,形成一個可互動休憩的景觀樓梯。

△ 原場地中廢棄的假山水池

△ 改造後的白色懸浮樓梯

△ 建築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 建築與生態環境和諧共生

專案南側緊鄰高架橋,視野和采光受到很大影響,高架上每天車來車往,園區形象的觀感非常重要。 如何務實的控制改造手法,又達到較好的城市界面形象,是設計的重點。

△ 園區場地與城市的關系

為了整體與城市界面相互輝映, 在顏色上進行了一些減法,並在材料上避免使用大規模的反光材料,以豎向的線條呼應外界, 以簡潔有力的黑色機罩和建築形成對比,形成界面的同時,增加建築立體感、空間感。

△ 懸浮立體的建築立面

△ 懸浮立體的建築立面

△ 懸浮立體的建築立面

工業遺存不僅是場地的記憶,也是一代人的情感共鳴。 改造不僅要滿足新的需求,也要務實地做多方考慮。 我們逐漸遠離了只是不停「建成」的年代,轉向「維持」建築,開始關心它們生長、變化、重組的過程。 新與舊,再現、再生、再會,從單一生產的工廠區域轉變為多元文化辦公藝術交融的生活地標。

△ T.I.T 文創園局部細節圖

△ T.I.T 文創園局部細節圖

△ T.I.T 文創園局部細節圖

TIT文創園四期改造專案完成後,園區整體性加強,空間環境吸重力不斷提升,也吸引了商家持續進駐。

專案資訊

專案位置 | Location

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工業大道北132號 | 132 Industry Avenue North, Haizh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建設單位 |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廣州新仕誠企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 Guangzhou Xinshicheng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 Ltd

設計單位 | Design Firm

豎梁社 | Atelier cnS

設計團隊 | Design Team

主持建築師 | Design Direction

朱誌遠、宋剛、鐘冠球 | Zhiyuan Zhu,Gang Song,Guanqiu Zhong

設計團隊 | Architectural Design

鐘展寧、朱尹昊、段哲、陳嘉明、陳偉坤 | Zhanning Zhong,Yinhao Zhu,Zhe Duan, Jiaming Chen,Weikun Chen

深化團隊 |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豎梁社鋼砼工作室:蔡育華、李光銘、林鴻欽、陳熾敏 | Yuhua Cai,Guangming Li,Hongqin Lin,Chimin Chen

建築面積 | Scale of Construction

總用地面積6240㎡,總建築面積8235㎡

設計時間 | Design Time 2023.06

完成時間 | Completion Year 2023.12

攝影 | photographer

Hunk

感謝 豎梁社建築 授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