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錢穆先生:上下古今不為時限,旁通四海不為地限,乃大雅之極

2024-06-14文化

中國人辨別人品,又有雅俗之分。俗有兩種,一是空間之俗,一是時間之俗。 限於地域,在某一區的風氣習俗之內,轉換到別一區,便不能相通,限於時代,在某一期的風氣習俗之內,轉換到另一期,又復不能相通。此謂小人俗人。 大雅君子,不為時限,不為地限,到處相通。

中國在西周初期,列國分疆,即提倡雅言雅樂,遂造成了中國民族更進一步之大統一。此後中國的文學藝術,無不力求雅化。應不為地域所限,並亦不為時代所限。文學藝術如此其他人文大道皆然。 故【中庸】曰:「君子之道,本諸身,征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此項大道,其實只在一個小己個人的身上,此一人便成為君子。但君子之道,並不要異於人,乃要通於人。抑且要通一大群一般人。故曰征諸庶民,要能在庶民身上求證。考諸三世,是求證於歷史。建諸天地,是求證於大自然。質諸鬼神,是求證於精神界。此項大道,惟遇聖人,可獲其首肯與心印。聖人不易遇,故將百世以俟。

但此一君子,其實亦可謂只是一雅人。雅即通,要能旁通四海,上下通千古,乃為大雅之極。 故既是君子,則必是一雅人。既是雅人,亦必是一君子。但沒有俗的君子,亦沒有雅的小人。只中國人稱君子,都指其日常人生一切實務言。而中國人稱雅人,則每指有關文學藝術的生活方面而言。故君子小人之分,尤重於雅俗之分。

中國傳統教育,亦可謂只要教人為君子不為小人,教人為雅人不為俗人。說來平易近人,但其中寓有最高真理,非具最高信仰,則不易到達其最高境界。中國傳統教育,極富宗教精神,而復與宗教不相同,其要端即在此。

——錢穆先生【國史新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