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紅樓夢】:晴雯病死後,襲人勸他的那句話,才是對他最狠的諷刺

2024-03-25文化
#紅樓夢#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關註我找我傾訴哦

讓我來做你暖心的傾聽者,聆聽你內心真實的聲音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註|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小丫頭道:「回來說,晴雯姐姐直著脖子叫了一夜,今日早起,就閉了眼,住了口,世事不知,也出不得一聲兒,只有倒氣的分兒了。」

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

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

判詞知分曉

晴雯的判詞是: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念。

晴雯死後,賈寶玉曾問身邊探望她的丫鬟,詢問晴雯臨終前可留下只字片語,但丫鬟的回答,卻令寶玉感到不可置信:

寶玉忙道:「一夜叫的是誰?」

小丫頭子說:「一夜叫的是娘。」

寶玉拭淚道:「還叫誰?」

小丫頭子道:「沒有聽見叫別人了。」

寶玉道:「你胡塗!想必沒有聽真。」

這是【紅樓夢】原文中,除卻寶玉悼念晴雯的那篇【芙蓉女兒誄】外,最後關於晴雯的段落。

而這也正是晴雯這一生的悲劇所在。

作者給她的判詞是「心比天高,身為下/賤」,然而作為副冊十二釵之一,晴雯本身卻並不是這樣的女子。

若以花來喻人,晴雯當以木芙蓉自居。

晴為黛影。

晴雯自小失了父母,被哥嫂賣到賈府後到了賈母的身邊,卻又因為針線功夫好,模樣也好,又送到寶玉身邊,最後的命運,卻又因王夫人的忌憚和厭棄被趕出大觀園,活活病死。

是個人,卻又像個物件一樣被送來送去,是這大觀園中最鮮活的生命存在,卻也是最為「命如草芥」的真實代表。

一定程度上,晴雯的結局,其實也在映襯黛玉的一生。

而黛玉亦是在幼年失去母親後,又失去父親,唯一的倚仗便是賈母,可賈母卻還是要因為考量賈府發展和利益,未必要全心在黛玉的身上。

身似浮萍,命若遊絲,時刻缺乏安全感,其實都是這二人的相似之處。

生命的最後關頭,晴雯喊了一夜的娘。

而身不由己,命不由心,一直是她這一生最無奈,也最真實的寫照。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晴雯原是賈母身邊的丫鬟,因為針線功夫好,人也機靈聰慧,長得又好,口齒也活絡靈巧,所以被送往寶玉的房中聽用。

可悲的是:

晴雯成在這張嘴上,也敗在這張嘴上。

大觀園中人人都說:

「晴雯的嘴厲害。」

就連寶玉,黛玉都在不經意間,被她這根刺紮傷過。

經典的橋段諸如晴雯撕扇,病補雀金裘,甚至於嘴裏不饒人懟襲人的時候,都在時時刻刻展現她的人物性格。

大觀園的每一個女孩子都是鮮活有生命的。

但可悲的是,在那個壓抑吃人的時代裏,偏偏容不得這麽鮮活,這麽熱烈人物的存在。

終究,晴雯的這根刺,紮傷了別人的同時,也紮傷了自己。

晴雯的生命消亡史,其實早有跡可循。

古語有雲: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晴雯逃不過的,其實並不是她落下了「勾引寶玉」的罪名,她逃不過的,其實是既定的宿命——一個連身契都捏在旁人手中的丫鬟,連自身命運都無法掌控的人,又如何能夠在一眾汙濁的府中活下去?

原著中這樣寫道:

有什麽可說的!不過挨一刻是一刻,挨一日是一日。我已知橫豎不過三五日的光景,就好回去了。只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雖生的比別人略好些,並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貍/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不料癡心傻意,只說大家橫豎是在一處。不想平空裏生出這一節話來,有冤無處訴。

晴雯這邊對著賈寶玉好一番辯白,自己自詡清高,卻不想如今還是被流言所困,招了人的陷害。

正所謂流言難辨。

諷刺的是,到最後,證明晴雯「清白」的,竟然是從風流的多姑娘口中說出的。

而更悲哀的是:

潛意識裏,其實晴雯是知曉寶玉護不住她,更護不住這大觀園中的任何一個人的。

寶玉淋雨回房發脾氣說要趕走她的時候,其實晴雯是惶恐的。

但她只得習慣用張牙舞爪來掩飾自己內心的擔憂,甚至尖利地回應寶玉說要散了的話。

而這,也正是晴雯在抄撿大觀園前,唯一一次流露出自己擔憂的情節。

原著裏,晴雯被趕出府後,寶玉曾當著襲人麝月幾個人的面哭了。

「我究竟不知晴雯犯了何等滔天大罪!」襲人道:「太太只嫌她生得太好了,未免輕佻些。在太太是深知這樣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靜,所以很嫌她,像我們這粗粗笨笨的倒好。」寶玉道:「這也罷了。咱們私自頑話怎麽也知道了?又沒外人走風,這可奇怪!」襲人道:「你有甚忌諱的,一時高興了,你就不管有人無人了。我也曾使過眼色,也曾遞過暗號,被那別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覺。」寶玉道:「怎麽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單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紋來?」襲人聽了這話,心內一動,低頭半日,無可回答,因便笑道:「正是呢。若論我們,也有玩笑不留心的孟浪去處,怎麽太太竟忘了?想是還有別的事,等完了,再發放我們,也未可知。」寶玉笑道:「你是頭一個出了名的至善至賢之人,她兩個又是你陶冶教育的,焉得還有孟浪該罰之處!只是芳官尚小,過於伶俐些,未免倚強壓倒了人,惹人厭。四兒是我誤了她,還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來作些細活,未免奪占了地位,故有今日。只是晴雯也是和你一樣,從小兒在老太太屋裏過來的,雖然她生得比人強些,也沒甚妨礙去處;就只是她的性情爽利,口角鋒芒些,究竟也不曾得罪你們。想是她過於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說畢,復又哭起來。

晴雯的死,給了寶玉極大的刺激。

也正是在此時,寶玉真正開始看清了自己的周邊環境。

若說之前他還算是掩耳盜鈴地活在賈母的庇護,大觀園這個伊甸園所在,那麽如今,寶玉便是開始面對現實了。

而這,也正是他在齡官事件後,再一次更加深刻地知曉:

「我終究是不能得所有人的淚了。」

【芙蓉女兒誄】是寶玉對晴雯這個大觀園中最熱烈,最鮮活的女兒存在,所做的最後一點事了。

同樣的,卻也僅限於此了。

因為其余的,這位多情公子,也做不了多少,唯余空牽掛。

晴雯臨終前的一夜,叫了一夜的「娘」,卻並沒有叫寶玉,則正說明了問題。

在賈寶玉的想象中,晴雯臨終前口中叫著娘,必然是小丫鬟錯聽的,他內心希望的,是晴雯在臨終前呼喚的是他。

可寶玉這位多情公子,又如何曉得晴雯心中的辛酸?人往往在最絕望,生命的緊要關頭,想的是自己最最珍重想念之人。

而晴雯這一生,偏偏最為心心念念的,便是她的娘。

當一個人的命運不能被自己掌握的時候,恰恰也是這個人最悲哀的時候。

即便晴雯臨終前喊的是他的名字,滿足了他心中所想,可那又有什麽用呢?

作為這個貼身丫鬟曾經的主子,作為賈府中千尊萬愛的少爺,他是不會,也不敢為了這麽個小丫鬟來跟自己的母親王夫人叫板的。

作為一個連自己命運都掌握不了的公子,他又如何能讓晴雯回到怡紅院,又如何能讓這個可憐的女子再重新活過來呢?

是以他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

人心的陷阱

歸根結底:

晴雯被趕出賈府,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著必然性。

抄撿大觀園,是賈府敗落的開端,同樣的,更是諸芳流散的開端。

而王夫人素來是個「糊塗人」,在做事上從來都稀裏糊塗,抄撿大觀園事件,為的就是樹立自己的威信,可偌大的園子,往往是下令的時候是一回事,下面執行的又是另一回事了。

晴雯被卷進去,是委屈,但同樣的,對王夫人來說,也是在「出一口惡氣。」

王夫人素來不喜歡的,就是長得輕佻艷麗的女子,前有趙姨娘這樣的女子來勾引賈政,後又有賈珠疑似因著男女之事而亡,如今又有賈寶玉與晴雯的「疑似訊息」傳來,她又如何不投鼠忌器,對著寶玉房中的女孩兒們嚴防死守?

而即便晴雯並非這樣的女子,卻也枉擔這虛名了。

何況晴雯又素來行事高調,明裏暗裏早已得罪了不少人。

一方面,話說出口的時候,往往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而另一方面,則是晴雯掉入了人心的陷阱。

有時候,人就是輸在了這「明面上的厲害」,枉擔虛名。

即便沒有做過,卻因著傳揚的名頭,白白成了靶子,送了性命。

而「刁奴欺主」,又往往是勛貴人家最為忌憚的。

而寶玉又素來放縱身邊的丫鬟們,而抄撿大觀園事件中,許多女孩兒被趕出府的罪名緣由,也正是因為「私相授受,互相傳遞」,若是如探春一般管束丫鬟們嚴厲些,也不至於會落得個如此下場。

典型的例子便如寶玉在賈政那裏受氣後,急需回怡紅院發泄脾氣拿回,偏偏是雨天,可丫鬟們卻關門閉戶,也不管外邊是否有人,是否是主子,就這麽在廊下頑,直至襲人去開門,寶玉一個窩心腳踹在對方的心口上:

「下流東西們!我平日擔待你們,你們得了意,一點兒也不怕,越發拿著我取笑兒了!」

眾人這才如夢初醒,回想起對方是「主子」的身份,而寶玉其實也早已感受到了輕縱丫鬟們帶來的後果,卻還是不選擇嚴家管教,甚至繼續放縱,最終讓這些丫鬟們白白送了性命。

然而可悲的是,有心也好無意也罷,所有的懊悔,在事情發生之後,都不值錢,更不值得。

芙蓉花寓意高尚純潔,而寶玉的那篇悼文,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描寫晴雯的高潔清白。

她所求不多,也不過是想著堂堂正正地做一個,人。

但可悲是,晴雯這一生,終逃不過她的悲劇色彩命運: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南柯一夢,終南斡旋。

早就在生死簿上添了一筆的人,又如何能回得來呢?

是以,她的命運,也終究只能是如判詞中寫到的一般:

霽月難逢,彩雲易散。心比天高,身為下/賤。風流靈巧招人怨,壽夭多因誹謗生,多情公子空牽掛。

親愛的讀者們,你的點贊,在看,評論,轉發,都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哦。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註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誌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能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