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牛永超丨永遠的遺憾(代跋)

2024-04-03文化

永遠的遺憾

文/牛永超

今年4月,老李的鄉村文學作品集【我的鄉村,我的根】出版了,他特意送給父親一本。

父親翻看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在誇贊老李的同時,他話鋒一轉,向我提議:「妞,你寫了那麽多篇,回頭也出一本書!」我答應他,空閑了就把書稿整理一下。不承想,他卻沒有等到這一天。

我從2017年開始記述鄉村的往事,父親一直是我忠實的讀者。他基本篇篇必讀,有時還給我提一些修改意見。正因為他的支持與肯定,使我得以有【我的故土,我的情】這本書的面世。

父親雖然一輩子沒有成為真正的「知識分子」,但他對讀書的堅持令我欽佩。他是個地道的農民,讀書的習慣卻伴隨了他幾十年。在今天這個連大學生都不怎麽讀書的年代,這似乎有點兒孔乙己那種「身穿長衫而又站著喝酒」的味道。

用父親的話說,他勉強算得上初中畢業。父親和新中國同齡,上學的時候正趕上各種運動流行,他在教室裏正經讀書的時間很有限。父親的功課一般,唯獨語文學得好。確切地說,是作文很好。每當老師拿他的文章當作範文讀給全班同學時,便更加激起他讀書的興致。

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村的書籍相當匱乏。爺爺每周從學校回家,都會捎幾張過期的報紙,我印象最深的是【參考訊息】。一拿到報紙,父親便如獲至寶,吃飯時也手不釋卷,邊吃邊看。每次母親要用舊報紙抿袼褙,他都會千挑萬選,仔細看看有沒有值得保留的文章。

我上小學和初中的時候,父親一閑下來就愛翻看我的語文書,時不時地詢問我一些字或詞的寫法,以此來檢驗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那時感覺很不爽,因為他問的多是像「犄角旮旯」「倒鉤刺」「土坷垃」等口語中常用到的詞,也有一些是生僻字。我不願承認自己不會寫,就經常查字典,反倒記住了不少。等我初中畢業時,我的那本帶藍色塑膠封皮的【新華字典】,楞是被我們爺兒倆翻得面目全非了。

爺爺離休後,政府給他訂了一份【老人春秋】雜誌,裏面有不少老年人養生的知識,還有一些治病的偏方。爺爺因眼睛老花不怎麽看,父親卻期期必讀,並把裏面實用的方子抄在一個本子上。那時,總有一些村民因為牙疼或痢疾找他討偏方。

我愛讀書的習慣是受了父親很大影響的。他不僅從不幹涉我讀課外書,還對我買書很支持。小時候,父親給我買的書多是連環畫和故事會。我上大學時,不僅能從學校的圖書館裏借書看,還把省下來的生活費拿來買書。每次放假,我都要往家裏帶一些書,這可樂壞了父親,我帶回去的書他一本本地讀。

我成家後,父親第一次來我家小住,就盯上了書架上的存書。當他得知相中的那些書是老李的書時,便有點兒不好意思地對他說:「我想看看你那幾本元帥傳記,保證給你保存好,等下次來了帶過來。」他說的那幾本書老李早已看過,就很爽快地說送給他了。父親聽了後,激動得像個孩子,連忙從書架上取下來,放進自己的行李包裏,唯恐老李反悔似的。

我們曾連續幾年訂閱【特別關註】,父親看了後感覺不錯,每次走時都要帶幾本回去。母親對此頗有意見,經常用揶揄的口吻說:「沈甸甸的,還要來回背!你是準備考大學還是考狀元吶?」父親聽了後,往往不以為然地回敬一句:「你懂啥?」

他至今保存著我在大學期間買的所有書籍。老家搬遷時,因為臨時安置房的地方小,很多東西不能搬去,連母親出嫁時的舊家具都被劈成柴燒掉了。然而,書和舊雜誌父親卻一本也不舍得扔。他騎著三輪車跑了幾趟,全部堆放在床下的紙箱裏。

父親不僅自己看書,也經常給我的堂叔、堂弟們推薦好文章。他們也就總借他的書看。父親不怕別人借他的書,但要求人家看完後一定要還。一旦有人借書很久不還,他必然會上門討要。

2010年年底,父親因為高血壓引起腦出血,之後便留下了後遺癥,右手不能完全張開,寫字自然不方便,但並不影響他翻書。

父親病愈後,母親主張他多活動,而不是長時間坐著,故而她對父親的兩個嗜好都很反感。母親曾多次讓我勸說父親不要看書和下象棋。

要說父親的這兩種愛好都不算是不良嗜好,但按照他當時的身體狀況,確實不宜久坐。可要是把他的這些愛好都剝奪了,他的生活還有什麽意思呢?於是,我一面對母親說,讀書和下棋有助於鍛煉大腦,不至於老年癡呆,另一方面又建議父親在活動以後要臥床看書。

受父親的文化程度的影響,他閱讀的書籍主要集中在文學和歷史類。有一年冬天,父親在我家看了林語堂寫的【蘇東坡傳】,提出讓我給他買本蘇軾的詩詞集,還要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我按照他列的書單從網上訂購,回家時帶給他。母親看到後,又開始數落:「家裏的書你都看完啦?又讓閨女買!」父親聽了嘿嘿一笑:「我先看看,看不懂再還給妞。」

今年春天,弟弟準備裝修房子時,父親專門提出讓給他做個書架。國慶日搬家那天,當大家都在整理其他的零碎東西時,他卻忙著把書放進紙箱裏。上樓以後,他連飯都顧不上吃,把書籍一一擺放在書架上。

父親堅信讀書使人明理。他說:「啥是知書達理?你看的書多了,懂的道理自然也多。遇到事既不至於無理取鬧,也不會得理不饒人。」在生活中,他也正是用他的實際行動詮釋自己的認識。

他一生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在他腦出血以前,凡是我們家族中的紅白事,他都出面張羅,可謂我們大家庭的「外交家」。他當過多年的村幹部,常常幫助村人處理一些大大小小的鄰裏糾紛。因而,即使在他生病以後,來家裏找他聊天或下棋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2021年12月2日,對於我們全家人來說,是一個黑色的日子。我們誰也沒有想到,清晨起來還精神抖擻的父親,出門不足半小時就告別了人世。噩耗傳來,我悲痛不已,甚至不願相信這一事實。

然而,父親永遠離開了我們,連一句交代的話都沒有。望著父親擺滿圖書的書架,我不免感到遺憾:我的書,他再也看不到了……

(寫於2021年12月28日)

【作者簡介】牛永超,女,河南新鄭人,河南林業職業學院副教授。執教20余年,主攻經濟管理和市場行銷專業的教育教學研究,偶爾舞文弄墨,在文字中找尋溫暖,在碼字中修身養性,讓心在文字的開合中變得清澈、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