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現代化過程中的本土精神

2024-06-15文化

在現代化過程中,本土精神受到了一定的沖擊,乃至顯得地位非常尷尬,並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有識之士認為,應該改造本土精神,使之適應現代化的發展。而保守派的人士認為,本土精神應該保持原汁原味的態勢,不能輕易改變,也不能為了適應現代化行程而變得非驢非馬。

有現代化行程,就有反現代化行程。在現代化行程中,以效率和理性為核心的現代化運動,不斷出現,也成為很多國家不得不面對的選擇,其結果不可避免地在精神層面上造成了文化傳統的危機和思想上的仿徨與苦悶;在物質層面上造成了官僚科層、工業化、商業化及都市化的出現。這些無疑導致了傳統社會規範及人群關系的解體,同時也激發了眾多浪漫派思想家對傳統文化的民族語言、風俗、歷史、道德等免遭同化的價值獨特性認同,並從中誕生出超越性的浪漫心態,以傳統道德和精神至上來彌補現代化本身價值失落的無根,抵禦功利主義及物質主義甚囂塵上的流弊。

雖然大多數知識分子都要維護本土精神,甚至要保證本土文化精神的原汁原味內容,不會讓現代化行程影響本土的文化精神,但是在現代化行程中,資本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對本土文化精神進行了改造,而且這種改造是潛移默化的,並不是知識分子能夠左右的。俗話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知識分子得風氣之先,最先感受到現代化行程的不同,感受到現代化思潮對本土精神的沖擊。他們一方面呼籲現代化的來臨,主張個性解放主張民主自由的思想,主張科學精神,另一方面卻有很多的擔心與苦悶,那就是現代化思潮對本土精神的沖擊,很容易把本土精神變成西方思想的一個分支,也很容易面臨全盤西化的危險。在新文化運動中,那些闖將大多都有留學的經歷。無論是胡適還是魯迅,都有過留學的經歷,主張新文化,打倒舊文化,甚至要打倒孔家店,對長期統治人文思想的儒家精神進行了全盤否定。不得不說,他們的「新文化運動」是最早的現代化運動。雖然之前有過清政府的洋務運動,但並不能算作現代化運動,而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倡導白話文,以及後來「五四運動」提倡的民主和科學精神,給人們思想來了一次普遍的洗禮,算是比較早的現代化精神。但是本土文化精神構築起來的思想體系並沒有完全解體,很多封建遺老遺少仍然在遵循儒家倫理道德,維護社會的風俗習慣,不肯做出改變。

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時候,學校的教授出現了兩個流派,一派是留洋派,一派是保守派。留洋派的教授大多有留學的經歷,懂得外國文化精神,也知道現代化行程到底是怎麽回事,而保守派卻正好相反,大多沒有留學經歷,只是註重發展傳統文化精神,卻忽略了現代化行程的需要。雙方經常展開思想論辯,最終還是保守派自動結束了歷史舞台,而社會發展進入了社會主義時期,資本並沒有完全占領市場,也沒有擴充套件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反而在思想改造運動過程中,留洋派的知識分子們被打倒了,被當成了宣傳資產階級思想的人物,也被當成了危險分子,而那些保守派也一並被打倒了,因為他們作為遺老遺少,仍然在宣揚封建思想。

經歷了改革開放之後,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資本進入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推動了現代化的行程,尤其是城市化行程完成之後,很多人進入城市,進入了工業文明發展時期,很容易忽略本土精神,也很容易造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錯亂。當人們以權和錢作為衡量人生成功與否的標誌的時候,就意味著資本已經改變了人們的思想,也改變了本土文化精神。雖然有一部份知識分子保持著高度的警惕,要維護本土精神,尤其要維護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精神,但往往曲高和寡,得不到人們的呼應,而資本的進入恰恰讓傳統文化精神變成了賺錢的工具,弄一些傳統文化培訓班,要孩子們或大人來學習,從中賺取上課的費用。被利用的還有漢唐文化,因為這種文化在國際上非常著名,無論是漢服還是唐代的刀劍以及詩詞歌賦,都被資本運作成了賺錢的工具,看似維護了本土精神,卻恰恰被資本覆寫了。本土精神很多都是文化上的,精神是超越功利世俗的,不是為了賺錢而生的,而是對人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甚至從小就對人的思想形成了一定的影響。有良性的影響,被稱為傳統的文化精神,也有不良的影響,被稱為封建思想糟粕。知識分子們擔心的是在弘揚本土精神的同時,去除封建思想糟粕,同時也把良性的思想給去除了,就好像潑洗腳水連同孩子一起潑出去了。

知識分子的擔心不無道理,看看資本把各種傳統節日運作成了購物節,就知道怎麽回事了,在現代化的行程中,需要與時俱進,需要本土精神適應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但同時要保持清醒和理性,保持本土精神的獨立性,尤其是文化精神的傳承與發展,要求獨立,更要求創新,但並不能背離根本要義,還原原汁原味的本土精神,勢在必行,有必要全面。共同維護,而不能被資本或權力任意改造,以至於面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