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頂級的人生並不是一成變

2024-07-12文化

在人生的窯爐中,我們各自扮演著陶藝師的角色,以時間為火,以經歷為土,精心雕琢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瓷器。

從青春到暮年,如同釉彩漸濃的半成品,在歲月的爐火中慢慢沈澱;亦如同歷經高溫燒制後的瓷器,展現出留白之美,每一道裂紋、每一抹釉色,都是生命故事的深刻烙印。

那麽,面對這漫長而又多彩的人生旅程,我們該如何以匠人之心,執歲月之筆,調整內心的色彩與筆觸,去精心繪制這幅既波瀾壯闊又細膩入微的生命瓷器呢?

01

人生並非一成不變

阿雲跨入了嶽善堂的大門,這座百年齋堂成為她人生新的起點。在莊嚴的神堂前,她許下了誓言,決定脫離塵世紛擾,開始新的生活。

在這裏,她學會了在柏葉、黃皮葉煮成的「香湯」中洗滌身心,學會了在田間勞作中體驗生活的艱辛與樂趣。

最讓她受益終身的,卻是這場「制瓷之旅」。

阿雲凝視著桌上的瓷盤,心中湧動著前所未有的沖動。她決定,不僅僅是要在這些瓷盤上繪制圖案,更要親手體驗從泥土到瓷器的完整過程。

空氣中彌漫著泥土與釉料的清新氣息。阿雲戴上手套,卷起袖子,從一堆細膩的瓷土中取出一塊,放在輪盤上。她深吸一口氣,仿佛在進行一場神聖的儀式。

隨著輪盤的緩緩旋轉,瓷土在她的手中逐漸變得柔軟而順從,她小心翼翼地按壓、拉伸,仿佛在與古老的泥土對話,傾聽它千年的故事。

阿雲小心翼翼地用刀具修整瓷坯的邊緣,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完美。當最後一道工序完成後,阿雲望著眼前這個自己親手制作的瓷盤,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成就感。

她明白,這不僅僅是一個瓷盤,更是她對自己家族傳統技藝的繼承與發揚,是對瓷器藝術深沈熱愛的見證。

人生,如同一塊未經雕琢的瓷土,初時平凡無奇,卻在匠人的手中,經過無數次的揉捏、拉坯、上釉、燒制,最終蛻變成為一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

阿雲的故事,便是這樣一場心靈的「制瓷」過程。

葛亮的【入瓷】 中,阿雲透過雙手將泥土塑造成精美的瓷器,這一過程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對生命細膩雕琢的隱喻。

人生如瓷,需經千錘百煉,方能成器。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經歷風雨洗禮,正如瓷器在爐火中經受高溫的考驗。

02

人生不應被外界的標簽和期望所束縛

我落人中然自在,本是天上逍遙的仙兒——二手玫瑰【仙兒】

芽芽的成長軌跡,如同大多數孩子一樣,被父母寄予厚望,從孕期就開始為女兒規劃各種高端胎教,之後更是穿梭於各種培養「天才」的班級之間。

芽芽的父親則在這一過程中承擔了陪伴女兒「上班」的責任,意外地見證了一場因遊泳班資金鏈斷裂而引發的退款風波。

然而,這一次遊泳班的突然倒閉,卻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芽芽父親內心的漣漪。他目睹了家長們因利益受損而起的爭執,更被一位普通保潔員王大蓮的行為深深觸動。

王大蓮,一個看似粗獷實則心思細膩的女人,因遊泳班倒閉而未能獲得應有的退款。面對冷漠的商家,她沒有選擇沈默,而是以一種近乎「叛逆」的方式——拿走一只塑膠小黃鴨,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與抗爭。

這次事件成為芽芽父親人生觀轉變的契機。他開始反思,真正的人生價值究竟是什麽?

在與王大蓮的幾次偶遇與交談,芽芽的父親逐漸明白, 人生不應僅僅被定義為成功與失敗、得與失的二元對立。它更像是一場旅行,充滿了未知與變數,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去面對和選擇。

最終,芽芽女得父親決定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再盲目跟風,為女兒報班,而是更多地陪伴她,關註她的內心世界,引導她學會獨立思考與判斷。

同時,他也開始關註社會公正,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和周圍的人。

人生不應被外界的標簽和期望所束縛。 正如石一楓筆下那些鮮活的人物,他們或許平凡,或許非凡,但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生命的價值。

我們不應僅僅以職業、地位或財富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更應關註其內心的豐盈與自由。

正如那些勇敢追求夢想、不畏艱難的人,他們或許沒有顯赫的名聲,但那份對生命的熱愛與執著,足以讓他們的人生閃耀出獨特的光芒。

03

人生不是孤島

在梁曉聲先生的作品【遭遇「王六郎」】中,一個看似平凡的夏日午後,卻蘊含著對人生深刻而細膩的體悟。

一個炎熱的夏日午後,老教授從北京南站走出,因不會使用網約車軟件,在路邊焦急地等待出租車。此時,一個推著拉桿箱的大男孩——王六郎,出現在了他的視線中。在「王六郎」的幫助下,老教授順利約到了車。聽聞「王六郎」的理想,老教授給予了鼓勵。

幾年後的一天,老教授與王六郎再次相遇。在得知王六郎在離開北京後,並沒有放棄對詩歌的熱愛和追求,反而更加努力地學習和創作,如今,他已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青年詩人了。梁曉聲心中湧起一股暖流。

他意識到,自己當年在立交橋下的偶遇和那句鼓勵的話語,竟然在不經意間成為了一個年輕人成長道路上的重要動力。他感慨萬分,對王六郎說:「你的成功,證明了我當初沒有看錯人。你有一顆詩心,這是你最寶貴的財富。」

王六郎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淚光。他感激地看向梁曉聲,說:「其實,我一直都記得您。雖然當時年紀小,但您的話對我來說意義重大。是您讓我相信,只要努力,總有一天能夠實作自己的夢想。」

這一刻,梁曉聲與王六郎之間的隔閡徹底消除,兩人仿佛成了忘年之交。他們繼續討論著詩歌、人生和未來,氣氛溫馨而融洽。

人生並非孤島,我們與他人緊密相連。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能夠收獲內心的喜悅與滿足,更能感受到生命的價值與意義。正如「王六郎」所展現的善良與無私,以及老教授的不吝賜教與鼓勵,每一個細節,都在溫暖這個世界。

亦是如同「王六郎」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無論遇到多少困難與挑戰,我們都應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熱愛生活、追求夢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成長。

04

尾聲

瓷器之美,在於其歷經高溫窯火的考驗而不失其形,反而在火中涅槃重生,綻放出更加溫潤的光澤。

人生亦是如此。

我們可能是【入瓷】中重新成長與蛻變的阿雲;也可能是【逍遙仙兒】中為瑣事名利所累的父親;還可能是【遭遇王六郎】中堅持夢想的王六郎……

【入瓷】這本書中,收錄了梁曉聲、葛亮、石一楓等9位知名作家的中篇小說,或寫城鄉變遷之中不同群體的遭遇,或寫知識分子的生存現狀,或探索人性、命運與情感的交織,聚焦平凡人的生活狀態和人際關系,擅長在日常小景中尋找有意味的事物,以小見大,傳遞出他們對現實的思考與態度。

無論我們正扮演著書中的哪種角色,在歷經滄桑後,我們都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潤與平糊。

就像【入瓷】中,阿雲的輕嘆: 前十年,滾邊開光,我學的都是「滿」;如今,師父教我的,都是「空」。

瓷器在歲月的沈澱下,表面逐漸形成了溫潤如玉的光澤,人的心靈也在生活的磨礪中,學會了寬容、理解與慈悲。

在這本書中,我們學會了以更加平糊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再為瑣事所困,不再為名利所累,而是以一種超脫與淡然的態度,去欣賞生命中的每一個瞬間,珍惜身邊的每一份情感。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故事的作者,我們用自己的經歷、感受與思考,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