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微紀錄:秦腔三意社的堅守求變之路(上)

2024-06-12文化

戲大於天的演員

愛戲如癡的觀眾

在三意社的演出現場

演員和觀眾的雙向奔赴

是秦腔傳承的最美註

Xi’an Sanyishe

西安三意社

臨近中午1點,戶外溫度達到近40度,在渭南市澄城縣西夏村,十裏八鄉的戲迷們早早趕了過來,為下午3點的演出提前占一個好位置。

賈平凹在作品【秦腔】裏有這樣一段描述:「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樂趣,高興了,唱‘快板’,高興得像被烈性炸藥爆炸了一樣,要把整個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腸的唱腔卻表現了多麽有情有味的美來,美給了別人的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皺紋。」

Xi’an Sanyishe

西安三意社

創辦於1895年的民間班社「長慶班」,於1919年更名為「三意社」,這個名字來源於創辦者蘇長泰三個兒子的乳名如意、雙意、三意。在建立之初,演員靠臨時約請,戲箱靠臨時租賃,除招收第一期學生外,演員全是「江湖藝人」。

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接地氣兒」的風格,各方秦腔名角同台獻藝演出各自的拿手好戲,一時間成為西安古城最上座的班社之一,深得觀眾歡迎。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演員日漸減少,傳藝就采用「大師哥教小師弟」的方法,之後代代相沿。

秦腔講究口傳心授,唱腔音符、人物念白、眼神表情處理都是學問。三意社的老演員在為年輕演員摳戲時,總是一遍又一遍親身示範。古老的秦腔也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被傳承、發揚。

在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裏,三意社立足於古城西安,深入廣袤的西北大地,演出過大量優秀劇目【趙氏孤兒】【火焰駒】【貍貓換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以「慷慨激昂」、「響遏行雲」享名,深受群眾歡迎。

在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裏,三意社立足於古城西安,深入廣袤的西北大地,演出過大量優秀劇目【趙氏孤兒】【火焰駒】【貍貓換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以「慷慨激昂」、「響遏行雲」享名,深受群眾歡迎。

鄉村田野,酷暑嚴寒,風沙雨雪。秦腔是長在黃土地上老百姓的戲,在社長侯紅琴的帶領下,三意社把大篷車開到了大西北的角角落落,把戲台大棚搭在鄉村田野,讓戲迷們在家門口就能見到喜愛的角兒。無懼酷暑嚴寒,不論風霜雨雪,還戲於民,他們守住的是秦腔的根。

,演出過大量優秀劇目【趙氏孤兒】【火焰駒】【貍貓換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以「慷慨激昂」、「響遏行雲」享名,深受群眾歡迎。

戲曲是一個看似光鮮實際卻非常苦的行當,尤其對三意社這樣起源於民間也紮根在民間的劇團,他們的演出以廟會和商業包場演出為主,根據演出條件和劇目的不同,平均一場的收入大多只有三五萬元。

一年300多場的演出,足跡遍布西北五省,大家夥兒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奔波。

雖然收入不算多高,但還能維持正常生活。而在三意社,戲比天大,卻是每一位演員的座右銘,是他們心底最深處對舞台的敬畏心和對戲迷最大的回饋。

火焰駒】【貍貓換太子】等,也形成了自己的藝術風格,以「慷慨激昂」、「響遏行雲」享名,深受群眾歡迎。

起步於民間草台班子,天生基因裏就帶著「民間」的氣質,紮根基層、順應市場也就成了三意社一百年來的生存之道。

始終和民間保持密切的關系,大量上演秦腔傳統劇目,充分繼承秦腔的優良傳統,保持秦腔的固有風格,在為傳承和保留傳統秦腔的優秀劇目起到積極作用的同時,也讓廣大觀眾,尤其是農村觀眾聽著來勁、解饞、過癮。

有戲迷說,能在現場看秦腔是一種幸福,只有看過現場黑壓壓的人群,才會明白傳統秦腔戲依然是人們離不開的精神食糧。

精品劇目和演員渴望有鑒賞力的觀眾,觀眾也期盼欣賞藝術水準精湛的演出。每場戲,三意社的全體演職人員們,都揣著戲比天大的敬畏心,情緒飽滿、一絲不茍,觀眾們也隨著劇情的推動,時而感動落淚、時而喜笑顏開。演員和觀眾在一幕幕秦腔大戲中的雙向奔赴,便是秦腔藝術傳承的最好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