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考證元代紅釉的起始與成熟狀態-元代紅釉貫耳瓶又及膽瓶

2024-01-11文化

摘要:

元代紅釉瓷器,很少、存世者尤甚,以至於屈指可數、寥寥數件。故而,深入研究者亦難, 不怪有學者說:「元代釉裏紅,其實是紅釉。」 如:

著名,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80年江西豐城出土元代釉裏紅人物俑,到底是釉裏紅還是紅釉?!此,確需確切定論、以求真實。

本文,謹以 【考證元代紅釉的起始與成熟狀態-元代紅釉貫耳瓶又及膽瓶】 著論解析 「元代紅釉的起始與成熟狀態」 ,利於學習、研究和鑒賞。

作者: 張濤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

高約12.2cm足外徑約5.9cm

序言

元代紅釉瓷器,很少、存世者尤甚,以至於屈指可數、寥寥數件。故而,深入研究者亦難, 不怪有學者說:「元代釉裏紅,其實是紅釉。」 如:

著名,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80年江西豐城出土元代釉裏紅人物俑,到底是釉裏紅還是紅釉?!此,確需確切定論、以求真實。

本文,謹以 【考證元代紅釉的起始與成熟狀態-元代紅釉貫耳瓶又及膽瓶】 著論解析 「元代紅釉的起始與成熟狀態」 ,利於學習、研究和鑒賞。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80年江西豐城出土2件釉裏紅人物俑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80年江西豐城出土2件釉裏紅人物俑之一

第一章 元代紅釉

一、文獻

中國國家文物局組織編輯而推出相關專業的第一部書籍、馮先明先生總編、1990年出版、2001年9月11日修訂本 【中國陶瓷】:

「目前已發現(唐代)湖南長沙窯有通體高溫紅釉的制品,宋代鈞窯則使紅釉的燒造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但他們的胎釉制備都遠遜於元末明初景德鎮的制品。從遺址確認的明初洪武紅釉的純正程度看,這種燒制工藝,在元代肯定已經十分成熟, 但問題是迄今為止很少發現完全可以確認的景德鎮元代的紅釉瓷標本。

此,介紹了元代紅釉之外,再無可見新意。亦即, 「標本」太少,只能一知半解、人雲亦雲…

之前,不見任何歷史文獻有過相關介紹。

二、範例

1、北京故宮博物院:

元代紅釉印、劃花雲龍紋盤, 高3.2厘米,口徑19.4厘米,足徑11.9厘米。

盤撇口,淺弧腹,圈足。足墻,內外斜削。 內壁模印雲龍紋,龍、五爪。盤心刻、劃三朵「品」字形排列的雲紋。 胎、細白。內外均施紅釉,口沿及紋樣凸起處釉層較薄,隱現白色胎骨。 圈足內無釉。

元代紅釉瓷器傳世很少,此盤通體紅釉純然一色,且印花清晰,是件難得的佳作。

通體一色的高溫銅紅釉瓷器、始見於唐代長沙窯,但當時只是偶爾制作。只有到了元代,景德鎮才開始少量生產高溫銅紅釉瓷器。 元代高溫銅紅釉瓷的成功燒制,在顏色釉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為明代鮮紅釉瓷器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印、劃花雲龍紋盤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印、劃花雲龍紋盤二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印、劃花雲龍紋盤三

2、360百科:

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刻花雲龍紋「梨式壺」。

通高12.5cm,口徑3.5cm,足徑5.3cm。

壺體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漸豐成下垂的圓腹,腹部一側有長流,另一側有如意式柄,圈足、較高微外撇,無款。壺蓋圓頂,有寶珠形小鈕,蓋側、以及壺口沿各有一個小圓環系,以便系繩連線,防止壺蓋脫落。 通體、以及足內滿施紅釉,腹部暗刻「五爪」雲龍紋。

龍紋細頸長嘴,形態生動,時代特征鮮明。此壺釉面勻凈,釉色鮮艷,是元代紅釉器中的稀有珍品。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刻花雲龍紋「梨式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刻花雲龍紋「梨式壺」底部特寫照

3、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

顯然,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雲龍紋盤」、「梨式壺」,已經有了印、刻、劃的工藝裝飾,尤其是「雲龍紋盤」修胎極為規範而又底部泛黃色調的「幹粉狀」化妝土工藝、「梨式壺」足內也施紅釉的特征,充分體現了元末明初的時代感。亦即,此類已近明代永宣時期鮮紅釉的標準。

當然,不論是元、元末明初的紅釉,還是永宣時期的鮮紅釉,都有著共性的缺點:

A、存在或輕或重的色調濃淡色差。

B、存在或輕或重的窯變雜色色差。

C、存在或輕或重的或縮釉氣孔下凹棕眼、或顆粒鼓凸所形成的白點。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膽瓶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膽瓶高約11.1cm足外徑約4.1cm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膽瓶底部特寫照一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膽瓶底部特寫照二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膽瓶底部特寫照三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膽瓶:

*、 高約11.1cm,足外徑約4.1cm。

*、膽形 ,直口、長頸,頸下漸豐成下垂的圓腹、重心下墜。

*、圈足 、較高微外撇,足端、粘有細砂,底部無釉、顯現塗抹 「幹粉狀」 淡黃色調的化妝土工藝、與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釉裏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 底部化妝土、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紅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 足邊修胎、等等器物相關的特征、體現工藝 一脈相承。

*、 足邊外側,露胎之處呈 滄桑油膩 狀的感覺、有別於底部 「幹粉狀」 的表現。

*、 口沿, 「燈草邊」 尚且不夠鮮明。

*、 外部、以及口內下部施有 紅釉 ,色調依然偏深、凝重,卻而已經堪比同期同類可考已知器物,可謂已近 「鮮紅」。

*、 足內墻壁較淺,與底面之交無明顯折角、似為 弧形

*、 釉質均勻,表面 幾無色差 、顯現零星散布的縮釉 氣孔棕眼 、暗隱無色 冰裂細紋。

*、此物,來自內蒙古錫林浩特市民間。其,應該是元代紅釉器物之中成熟的一個典範。

參考: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釉裏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釉裏紅地白花暗刻雲龍紋四系扁壺底部特寫照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紅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高14cm口徑14.6cm足徑4.8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紅釉紅釉印花雲龍紋高足碗的足邊外側特寫照

三、元代紅釉與釉裏紅

兩者,皆以「銅」為著色劑,一是混合於釉中、一是施於釉下。然而,銅紅料的銅元素在高溫燒造時極為敏感活潑,不完全相同於青花等等的材料特征。亦即,其極易熔融於釉中成為一體,致使兩者觀感趨於一致、難解難分。故而,不怪有學者說: 「元代釉裏紅,其實是紅釉。」

本文認為:

元代釉裏紅,已經成為約定成俗的專業術語,不可更改。然而,其中確實存在著兩種工藝:

其一,「銅紅料」施於釉下,屬於 「釉下彩」 的性質。

其二,「銅紅釉」施於釉上,屬於 「釉上彩」的 「釉上釉」 的性質。

其三,兩者,部份易辨,部份難分。難分者,主要是「銅」已經從上到下完全熔融於釉中成為一體、無法再分, 既然如此,不分也罷。 不過,顯而易見者還是不能信口開河、指鹿為馬。比如,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1980年江西豐城出土2件釉裏紅人物俑」主體應該是紅釉,而不該再稱其為「釉裏紅」,應以定之、避免亂識。

第二章 元代紅釉貫耳瓶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

高約12.2cm足外徑約5.9cm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稀世奇珍。特征:

一、尺寸

高12.2厘米,足外徑約5.9厘米。

二、胎

胎質:細膩、淺灰,致密、堅硬,側視顯現油潤光澤。並且,暗隱或稱窯裂、或稱窯隙,致使覆蓋釉表、以及周邊產生深度色變色差。

胎體:薄厚適中、稍重壓手。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底部特寫照

三、形制

*、貫耳瓶,比例較為苗條修長、頸部尤甚。與其它瓷窯貫耳瓶的元代風格一致。

*、從上至下分段接坯成型。

*、方口,口沿斷面為向內的「「」形、亦即向內加厚。

*、內部,距離底面約1cm處一周顯現變向折角凸出的台階痕跡、同時產生較為明顯的釉色深淺色差,及其以上、直至口部幾處存有較為緩坡暗隱的近似跡象。

*、外部,頸部一周間距約2.5cm、分別有一道凸起的粗弦紋,其中兩側、各置一個似圓管型貫耳2.8x1.0cm,其余大部光面無紋,側視各處表面顯有大波起伏之感。

*、底部,不同與其它瓷窯的方形、橢圓形,而是圈足、較高微外撇,足端、平切,足壁較薄、內墻較淺,平底、向心漸漸外凸、中心尤甚形成明顯的一點,表面塗抹黃褐色調的化妝土、多有密集的細絲紋狀刷痕。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寫照一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寫照二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寫照三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寫照四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寫照五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角度的特寫照六

四、紅釉

1、特殊,具有窯變性質,為紫、紫紅、黑、黑紅、灰紅、淺綠、藍絲藍點、黃褐色斑、各有分布而又互有混合的斑斕色調。反映出「銅」在高溫燒造之中有著極度的敏感性、以及致使的變化性。

2、貫耳之下、腹部各有一處分別偶有一道無色冰裂細紋。

3、表面:

A、散布大小不等的下凹縮釉氣孔、甚者為爆破後月球坑狀的氣孔,氣泡大小懸殊、大者明顯稀疏小者清晰細密、猶如星羅棋布。

B、顯現所謂的「橘皮紋」、縮釉致使的兩處「扁心形」和「蝌蚪形」露胎斑塊,反映出施釉較厚、並且有失均勻。

C、腹下突出部位一處顯現輕重不同的窯粘、較大者表面尤顯灰黃瓷質表面油潤光澤,口沿一角表面有薄薄一層灰色細灰質窯粘、細膩亞光。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光線不同色調會有深淺變化特寫照

五、稀世奇珍

元代紅釉器物很少,而其早期不成熟者更少、以至貫耳瓶者尚屬僅見,故而稀世奇珍。

重溫 【中國陶瓷】: 「從遺址確認的明初洪武紅釉的純正程度看,這種燒制工藝,在元代肯定已經十分成熟, 但問題是迄今為止很少發現完全可以確認的景德鎮元代的紅釉瓷標本。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光線下的觀感特寫照一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光線下的觀感特寫照二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藏元代紅釉貫耳瓶在不同光線下的觀感特寫照三

此物,來自山西省太原市民間。其,應該是元代紅釉器物之早期的遺物,可為研究此領域文化發展史-特別是 「特殊」 「紅釉」 「貫耳瓶」 等等 的特殊意義-提供一個尚屬僅見、稀世奇珍的資料。

至此,謝過有可能參照了前輩的著作知識而又無法知其姓名的人們!

同時,謝謝大家給予的各種支持、幫助和鼓勵!

乾坤文物網絡博物館 創始人 張濤

2023年12月28日完稿

2024年01月10日修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