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作家瓊瑤的「回旋鏢」,在她花葬老公的時候,竟紮在了她自己身上

2024-04-27文化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壯麗的2019年的一個清晨,台北街頭猶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陽光,柔柔地傾灑下來。在距離繁華都市不遠的一片寧靜墓園裏,一位身著素雅長衫的中年女性慢慢地邁開步子,朝著一座看似平淡無奇的墓碑走去。

她的雙目低垂,然而眼神卻是如此的堅定,手中緊握著的那束嬌艷欲滴的紅色野花,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無盡的思念。

這位步履蹣跚的女性,便是蜚聲海內外的知名台灣女作家瓊瑤女士。而那座墓碑下安眠的,正是她生命中最後的伴侶——平鑫濤先生。

身為一位在文學界享有盛名的巨匠,瓊瑤女士今日卻以一種別具一格且獨樹一幟的方式,來緬懷這位陪伴她度過數十載歲月的摯愛之人。

她輕輕地蹲下身子,將手中的鮮花一朵朵地插入墓前,眼中充滿了深深的懷念與不舍。

這種被人們稱為「花葬」的儀式,是用鮮活的花朵覆蓋亡者安息之所,用生命的美麗來祭祀逝者的靈魂。

對於瓊瑤女士而言,今日的這個儀式具有無比深遠的意義。它不僅標誌著她與丈夫之間的夫妻情緣畫上了句號,同時也是她漫長而坎坷人生旅程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在這一刻,她的思緒回到了自己與平鑫濤先生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直至生命終點的點點滴滴。

一切的開始,源於她那獨特而堅強的個性。正是這樣的性格,使得她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次次做出了令人難以理解但卻勇敢追求真實自我的抉擇,也使她在愛情的道路上歷經風雨,飽受非議卻始終堅守初心。

瓊瑤女士性格中堅韌獨立的一面,可以追溯到她那段飽受戰火摧殘的童年時光。

那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動蕩時期,太平洋戰爭的硝煙彌漫在整個東亞地區。年幼的瓊瑤和家人在戰火紛飛的環境下,不得不四處躲避,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

他們時而藏身於破敗不堪的避難所,時而在荒郊野外露宿,生存條件極其惡劣,時刻面臨著生死考驗。

最為瓊瑤女士銘記終身的,是有一次在逃亡過程中,家中的小兒子不幸失蹤,下落不明。在那個動蕩不安的時代,家人音信全無,嚇得她的父母親甚至想要自殺。

瓊瑤親眼見證父母一步一步走向危險的河岸,準備不顧一切地躍入其中的震撼驚險瞬間!幸運的是,她以無比的毅力與勇氣,成功挽回了父母的生命,使他們得以死裏逃生。

那是瓊瑤一生中首次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死之間的界限。自那時起,她仿佛再也沒有對生命的終章抱有恐懼之心,反倒對活在一個絕望的世界中尤為忌憚。

這種超乎尋常的勇氣和獨立精神,無疑決定了她未來的人生道路將充滿挑戰,追求個性自由的決心堅定不移。

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裏,瓊瑤一家人終於在美麗的台灣島上找尋到了新的生機和希望。而她也因此塑造出了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性格特點,為她日後輝煌的人生歷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台灣重新找到生活的希望之後,瓊瑤逐漸踏上了求知之路。然而,她的求學之旅並非一帆風順,屢次遭受挫折。

在復讀的那些日子裏,瓊瑤結識了一位中年離異的家庭教師,心中對這位成熟男性產生了淡淡的情愫。盡管身為一名年幼的學生,她依然鼓足勇氣向心儀的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情感。

盡管這段青春時期的暗戀最終未能修成正果,但兩人之間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微妙的聯系。

實際上,瓊瑤從小便是一個個性鮮明的女孩。她的父母曾經為她介紹過許多門當戶對的青年才俊,期望她能順利步入婚姻的殿堂。

然而,瓊瑤卻有著獨特的眼光,最終選擇了一個出身貧寒、家境困窘的男子共度余生。

新婚伊始,兩人的生活雖然清貧,但卻充滿了幸福。瓊瑤依靠寫作所得的稿費支撐著整個家庭的生計。然而,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婚後不久,丈夫便開始沈迷於酒精之中,日益頹廢,毫無作為。

瓊瑤不得不獨自承擔起全家的生活重任,依靠筆耕不輟來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正當這個家庭正面臨生活艱難困苦之際,一篇帶著深刻思考和掙紮困惑的處女作,就像被賦予了靈魂一般自然地揮灑出來。

這部小說猶如清晨的陽光,明亮而溫暖,照耀了瓊瑤的職業生涯,為她開啟了全新的人生篇章。

自此以後,筆耕不輟的瓊瑤,全身心地投身於文字的創作之中。

小說發表之後不久,瓊瑤便受到了更廣泛的關註和贊譽。這無疑給她帶來了堅定的信心,也讓她逐漸認識到自身的才華和價值所在。

有了創作這座堅實的基石,她開始擺脫周遭世俗的紛擾,勇敢地追逐內心深處的夢想與追求。

雖然與丈夫的感情漸行漸遠,但瓊瑤卻在另一段感情糾葛中越陷越深。這段感情的源頭,竟然可以追溯到她寫作生涯的起點。

婚後的瓊瑤與出版家平鑫濤,早已是剪不斷理還亂。每當丈夫無理指責她仍然懷舊著年輕時的師生戀情時,她心中充滿了自我矛盾和掙紮。

實際上,平鑫濤之所以與她結下這樣一段深厚的情誼,正是源於當年一次偶然的機會。

1960年,平鑫濤當時擔任編輯,負責管理一家經濟狀況日益惡化的【皇冠】雜誌社。當他處於困境、左右為難之時,一份來自一位默默無聞的女作家的投稿稿件出現在他的辦公桌上。

那篇小說生動描繪了一個普通女性內心矛盾糾結的世界,字裏行間閃爍著獨特的才華光芒。

平鑫濤閱讀後如獲至寶,罕見的文字才華令他大加贊賞。他毫不猶豫地將這篇處女作刊登在雜誌上,為陷入困境的【皇冠】社註入了新的生命力。

就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女作家踏入了人生寫作的道路,而一家冷門小雜誌也重新煥發生機。兩人之間,由此建立了如同良師益友般的真摯情誼。

自那時起,瓊瑤的寫作事業蒸蒸日上,人氣逐日攀升。而平鑫濤雖然已經成家立業,卻也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女性越來越癡迷。

這段令人唏噓的兩人之間的友誼已經發生了變質,暗中湧動的波瀾逐漸顯現,終於使得他們之間的情感關系變得錯綜復雜,幾乎跨越了不可逾越的邊界!

而這一切的源頭,實際上是源自於瓊瑤與前夫那段曾卷入不幸的婚姻生活。

在剛剛步入婚姻殿堂的那段日子裏,瓊瑤全身心投入到小說創作中,以此來支撐整個家庭的經濟來源。盡管寫作所能獲得的報酬微乎其微,但是她從未對自己所處的貧困生活環境有過任何抱怨。

然而,她的丈夫卻日益沈淪。他整日無所事事,唯一的樂趣就是借酒消愁。

面對丈夫的頹廢,瓊瑤義無反顧地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她夜以繼日地辛勤工作,爭分奪秒地創作新作。正是這份對於事業的無比堅定的信念,卻在無形之中拉大了她與丈夫以及子女之間的距離。

最終,在一次激烈的爭吵之後,兩人決定分道揚鑣。孩子們跟隨瓊瑤生活,而父親則需獨自承擔家庭開支。就這樣,曾經平凡而幸福的家庭,因為妻子對於文學創作事業的執著追求而四分五裂。

這段婚姻的破裂,無疑給瓊瑤的心靈造成了沈重的打擊。她從小就在戰亂中成長,對於親人的離別和生死有著特殊且敏銳的感受。

如今,她再次品嘗到了失去親密關系的孤獨和痛苦。

從此以後,她對愛情的渴望變得更加熾熱,內心的矛盾也隨之加深。一方面,她仍然對年少時期的恩師充滿了深深的懷念;另一方面,她卻對平鑫濤這位中年男子產生了無法遏制的情感。

這種矛盾的情感在兩人因公外出期間達到了爆發的臨界點。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將他們推向了倫理的邊緣,使得外界對「第三者」的質疑和猜測不可避免。

盡管瓊瑤的孩子們多次告誡母親要遵守道德倫理,但瓊瑤似乎已經完全置之不理。在她看來,與他人共享感情,也許恰恰是愛情最崇高境界的全新詮釋。

隨著瓊瑤與平鑫濤的關系越來越深入,身為【皇冠】雜誌社的實際創始人,平鑫濤的前妻林婉珍再也無法坐視不管。

初時,林婉珍對於丈夫和平鑫濤與其瓊瑤保持頻繁的往來,並沒有過多幹預。身為一位溫柔善良的女子,她深明瓊瑤人生風雨坎坷的滋味,對於其備受爭議的行徑,亦能理解其中的辛酸與無奈。

然而,隨著時光流轉,她逐漸察覺到二人之間的關系愈發緊密無間,甚至有流言蜚語傳出,平鑫濤深夜仍在瓊瑤府邸逗留。

一次,林婉珍決定主動撥打電話向瓊瑤探尋真相,卻不料遭到對方的激烈反駁與挑釁。自此之後,她便下定決心要阻止這段不倫之戀的進一步蔓延。

憑借在【皇冠】社的實際控制權,她運用各種策略將瓊瑤與丈夫隔離起來。

然而,盡管如此,平鑫濤心中對瓊瑤深深的情感,已經難以被外界任何力量所阻擋。三年後,他毅然決然地選擇與林婉珍離婚,並在不久後迎娶了瓊瑤。

這無疑是一記沈重的打擊。輿論嘩然,瓊瑤遭受了來自四面八方的譴責與抨擊,被指責為「第三者」、「破壞他人家庭」。

然而,在她自己眼中,這份與平鑫濤的感情,無疑就是她長久以來所追尋的那份真摯愛情。她敢於直面道德的拷問與束縛,即使需要付出被「釘在十字架上」的代價。

的確,這枚她曾多次反射出去的「回旋鏢」,最終在她為丈夫舉行葬禮之時,狠狠地刺中了她自己。然而,面對如潮水般洶湧的輿論風暴,她依然鎮定自若,內心堅定地守護著那份勇氣與堅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