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文化

【檔案】帶您走進「敦煌守護神」常書鴻的傳奇人生,領略敦煌美學之瑰麗

2024-04-20文化

今年是「敦煌守護神」常書鴻先生誕辰 120 周年,也是敦煌研究院建院 80 周年。常書鴻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敦煌藝術,為保護和研究莫高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無論是身處敦煌,還是在異國他鄉,亦或是在其它地方,使常書鴻先生始終魂牽夢繞的那個名字,只有敦煌。他如何與敦煌結下了不解之緣?又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呢?今晚,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瀘州老窖 1952 特約播映的【檔案】帶您走進常書鴻的傳奇人生,領略敦煌美學之瑰麗。

一本畫冊改變一生命運

留法畫家為何要去敦煌?

1904 年,常書鴻出生於浙江杭州,從小就對繪畫展現出了強烈的興趣。1927 年,他赴法留學,一呆便是九年多。九年多的時間裏,常書鴻已然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青年學生,成長為一位多部作品被收藏、並舉行了個人畫展的知名藝術家。

1935 年的秋天,常書鴻漫步在巴黎塞納河畔。一個舊書攤上,一部由六本小冊子裝訂的【敦煌石窟圖錄】吸引了他的註意。對當時的常書鴻來說,開啟盒裝的書殼,猶如開啟了一個嶄新的世界,那是三百余幅來自於甘肅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和塑像的圖片,由法國人伯希和從敦煌石窟中拍攝而來。

這本畫冊令常 書鴻沈醉其中,深深感受到敦煌之美的震撼。一年以後, 1936 年,一個秋雨蒙蒙的日子裏,常書鴻只身搭上了從巴黎開往國內的國際列車。究竟是什麽,讓他決定毅然回國?除了被敦煌文化所吸引,還有哪些事一直牽動著他的心?

心懷熱忱,紮根大漠

常書鴻開啟一生難忘的敦煌之行

1943 年2 月20 日清晨,包括常書鴻的籌備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先遣人員一行六人,乘坐一輛敞篷的破舊卡車,開始了一生難忘的敦煌之行。一行人歷經了整整一個月的汽車顛簸,最後那段到敦煌的路,他們騎著駱駝,啃著又冷又硬的饃和沙棗鍋盔,在幹渴中又過了幾個寂靜的沙漠之夜。

當常書鴻等人置身在敦煌這個藝術宮殿裏,每一個洞窟都具有令人陶醉的藝術魅力。可以說,敦煌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偉大藝術寶庫,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寶貴藝術財富。那麽,莫高窟最初是如何出現的呢?莫高窟的名字又是從何而來呢?

來到莫高窟後,常書鴻他們對眼前的情況感到十分擔憂。斷崖殘壁、沙土堆積、危樓險閣,這裏一派荒涼之感。有的洞窟甚至被人當作夜宿之地,在那裏燒水做飯。脫落的壁畫夾雜在殘垣斷壁中隨處可見。為了保護洞窟,他們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努力?

擇一事,終一生

一代代敦煌守護者薪火相傳

1944 年1 月,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成立,結束了敦煌石窟近400 年無人管理、任憑損毀、屢遭破壞偷盜的歷史。常書鴻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為了籌集資金維持日常工作,常書鴻不僅到處拉經費,自己開個人畫展,還拉著女兒常沙娜一起開展。常沙娜從12 歲到敦煌開始,時常跟著父親學習臨摹壁畫。常書鴻還給她寫過一張字條,「沙娜,不要忘記你是敦煌人」。

1945 年,隨著抗戰的勝利,研究所很多人無心待在敦煌,想要回去和親屬團聚。隨後,研究所迎來了一個散夥的狂潮。與此同時,這一年,國民政府忽然宣布解散敦煌藝術研究所,並勒令把所內全部工作移交給敦煌縣政府。面對巨大的壓力,敦煌石窟的保護和研究工作該怎樣繼續下去?常書鴻如何下定決心,在敦煌一輩子幹下去?

今晚 21:05 ,由北京銀行獨家冠名、瀘州老窖 1952 特約播映的【檔案】即將播出,敬請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