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一個人最大的底氣,來自這3個頂級思維,尤其第3個

2024-10-13情感

文/錦書 編輯/MBA智庫琉琉

在【山月記】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我深感自己並非美玉,因而不願刻苦琢磨。卻又擔心自己是塊美玉,所以不肯碌碌無為與瓦礫為伍。於是,我漸漸脫離塵世,疏遠凡人,結果便是滿腹憤懣與悔恨,內心日益滋生可憐的自尊心。」

這句話,戳中了多少人內心深處的痛?

其實,這是內心匱乏的表現,雖有糾結不甘,卻依然猶豫不前。

一個人,如果被思維模式束縛,會導致人生之路走得很艱難。

養成以下3種頂級思維方式,可以讓我們的人生更有底氣。

01

穩住你的底氣,學會篩選思維

電影【無間道】中有一句經典台詞:「我沒得選。」

生活中,也有很多人,用這句話為自己的被動和平庸開脫。

考不上好學校,「我沒得選」,家境不好,我上不起補習班;

隨便找個工作,「我沒得選」,沒關系、沒背景,我總要混口飯吃;

迅速相親閃婚,「我沒得選」,別人都結婚了,從此吵架成為家常便飯。

殊不知,「沒得選」也是一種選擇,只不過,它是一種對自己不負責任的選擇。

我們唯一要做的,是學會篩選思維,突破二元選擇困境。

孟子說:「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很多時候,懂得不做什麽比做什麽更重要。

有一次,孟子的弟子陳臻問他:「在宋國和薛邑時,您接受了宋王送的七十鎰和薛侯給的五十鎰;而在齊國時,齊王給您一百鎰上等的金,您卻沒接受。同樣是贈金,為什麽您做的選擇不一樣?哪個是對的呢?」

在陳臻看來,這只是一個錢財的問題,所以,孟子肯定有一次選擇做錯了。

然而,孟子給出的答案是:「這兩種做法都沒錯。在宋國,因為我要遠行,對方贈我路費,我理應接受;在薛邑,薛侯贈我錢財,是為讓我加強戒備,我也應該接受。但在齊國,我不需要錢財,齊王的贈送就是要賄賂我。君子不能隨便收人錢財,故而我不能接受。」

在陳臻單一思維的視角裏,這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

孟子則站在一個更高的認知層次去做的篩選。

人生本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凡是選擇,必有代價。

使用篩選思維,在眾多選擇中作出最優解,這樣既可以為自己爭取主動權,也可以突破非此即彼的選擇困境。

02

增強你的底氣,善用比較思維

【人生的底氣】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齊國國相鄒忌身高八尺,身材挺拔、容貌俊美。

有一天,他問妻子「我與城北的徐公(齊國美男子)相比,誰更美麗呢?」

他的妻子說:「您更美,徐公怎能和您比呢!」

鄒忌不相信,又去問小妾和前來拜訪的客人,分別得到同樣的答案。

恰逢徐公前來做客,鄒忌仔細地端詳對方;再比照鏡中的自己,他堅信自己不如徐公美麗。

鄒忌一夜未眠,終於想通了其中的道理:

「我的妻子因為偏愛我,認為我美;我的小妾因為害怕我,只能說我美;客人前來拜訪,是有求於我,當然也說我美。」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特意借此事提醒齊王:「以大王在宮中的位置,身邊更是如此,想必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

齊威王認為鄒忌說得很有道理,立刻下令所有大臣百姓都可以上書勸諫,並承諾獎賞勸諫有道理的人。

在與徐公的比較中,鄒忌並未因外界的誇贊而自滿,也未因自認不如而自卑,反而運用比較思維,從中尋找道理,完善自身的品德修養,不但堅定了自我判斷,增強了底氣,更是從中領悟到治國安邦的計策。

理性的比較,可以幫助我們從復雜的現象中找出本質規律,並善於把這些規律進行歸納演繹,最終得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

網友小海就受益於父母灌輸的理性比較思維。

父母對他的要求一直是要有擔當、懂分寸。

他們從不追究小海考試成績的好壞,但要求他認真對待錯題,分析錯誤原因,歸納分類,加強練習。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小海,從不掩蓋錯誤,也從不擔心被責罵。

相反,他很享受透過對比錯題找到自己短板後的滿足感和踏實感。

善用比較思維,不只為追求結果,而是去探究個中原因,不斷完善自身,使自己更強大。

03

人生最大的底氣,保持成長思維

【刻意練習】的作者安德斯經過十幾年研究得出結論:

「世界上根本沒有天分這種事情,像莫札特和帕格尼尼這種被全世界公認為天才的著名音樂家,也並沒有所謂的天分,所有的才華,都是透過後天不斷地刻意練習做到的。」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做到自己期望的事情,只是因為他們不肯付出努力,缺乏成長思維。

有一個女孩曾經對未來缺乏目標和追求,不知道該做些什麽。

後來在朋友的鼓勵下,她開了一間賣梅子的小店。

店開起來後,她為了把店開好,就逼著自己不斷地學習,結果學到了很多管理知識,不但把這間小店打理得井井有條,還陸續開設了十幾家分店。

可見,只要具備成長思維,不停深入地去學習,在探索中找到樂趣,成功的路也並非遙不可及。

曾經看過一位網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他從小立誌從事金融業。

大學畢業後,去英國深造,他用一年時間完成兩年的學業。

回國後,他順利進入金融公司,以超過常人的速度完成職場升階。

很多人佩服他的能力,羨慕他的幸運。

只有他自己知道,為了實作心中的理想,他一刻不曾放松,也從未停止學習。

家中書房被書架環繞,裏面的每一本書都充斥著他留下的大量筆記。

他像海綿一樣吸收著不同學科的知識,搭建起獨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足以應對各種問題和突發狀況。

很多人請他分享成功的經驗。

他說:「既不復雜、也不神秘,就是保持成長思維,把學習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學海無涯苦作舟,只有堅持終身成長,透過刻意練習和時間的累積,才能做成事,才是我們立足社會最大的底氣。

04

寫在最後

最後,分享一段話給大家:

「這個世界上的哲學就是這樣:沒有什麽事只有哪些人能夠做到,只要有一個人能做到,全世界人應該都能夠做到,剩下的事就是不斷去努力了。

善於‘與人為善’,善於學習他人的優點和經驗,這也是治愈一切失意、自卑,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完善最快的方法。」

要做到以上,只需把這三個思維滲入生活:

學會篩選思維,突破非此即彼的困擾,穩住自己的底氣;

善用比較思維,透過現象探究本質,增強自己的底氣;

保持成長思維,接納所有,擇優而學,為自己的人生托底。

願我們都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以開放的思維,自洽、自信的生活。

-THE END-

● 作者:錦書。 用筆墨記錄生活,用文字傳遞情感。本文為MBA智庫原創正選,轉載請聯系我們。MBA智庫——管理者專業學習成長平台,兼具熱點與幹貨,頂尖管理知識、進階職場指南。APP、頭條號、微博@MBA智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