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情感

人生建議:再有錢,再善良,也不要管別人的因果

2024-07-09情感

01

孟子有言: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詩雲: 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認為,所做的事,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需要反思自己了。唯有行為端正了,天下人才會信服。正如【詩經】所言,長久地與天命相配合,自己尋求更多的幸福

為什麽孟子要強調「反求諸己」?因為人生的一切問題,都是自己造成的,別人哪怕想要幫助我們,也都愛莫能助。

讀書的時候,老師只能教育我們如何考試、刷題,而無法代替我們去考試;打拼的時候,只能自己摸索賺錢之道,沒有人會告訴我們賺錢的方法;

結婚生子的時候,有什麽苦,只能自己承受,別人都幫不了我們;生病的時候,醫生只能幫我們減輕痛苦,至於什麽時候痊愈,全看自己的身體。

人生一切事,不在於別人,而在於我們自己。自己的因果,只能自己承受。

02

為什麽我們無法幹預別人的因果,別人也無法幹預我們的因果呢?

舉個例子。讀書的時候,某個學生不喜歡讀書,就輟學了。父母、老師越是規勸他,他越是叛逆,對於讀書一事愈發厭惡。

父母、老師規勸了,也改變不了他,自然就會放棄他。等他長大了,才後悔莫及,為什麽當初不讀書,為什麽當初不聽父母、老師的話?

他如何選擇,那是他的主觀意願決定的,不是別人可以改變的。你如何選擇,也是你的主觀意願決定的,不是別人可以改變的。

可以這樣理解。每個人只有對於自己人生的決定權,而沒有對於他人人生的決定權。哪怕是父母,也改變不了孩子是「敗家子」的現實。

秦始皇千古一帝,改變不了兒子胡亥敗家的現實;隋文帝英雄一世,改變不了兒子楊廣殺兄弒父,禍亂天下的現實。

這就是曾仕強教授談到的 「自作自受」。自己做了什麽,就需要承受什麽。 每個人只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無法對別人的人生負責。

03

人生建議:再有錢,再善良,再有本事,也不要管別人的因果。

有一個案例。前些年的某個月,有人建議,要儲備好幾天的食物。一部份人相信了,就去儲備好幾天的食物。而另一部份人不相信,還在嘲笑前者。

結果,我們都知道, 前者有飯可吃,而後者,三天餓九頓。 為什麽別人建議了,他們依舊不相信,等三天餓九頓了,才後悔呢?

就一句話: 「好言難勸該死鬼,大慈悲不渡無緣人。」

該要死的鬼,哪怕你再怎麽勸他,他也是不會聽你的。不僅如此,他還會嘲笑你。這就註定,你的好心建議,也救不了他。

這就是所謂的「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忠言,只能拯救那些聽得進忠言的人。良藥,只能拯救那些能吸收藥效的人。

不過,在這個世界,能夠聽得進忠言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很簡單,每個人的身上,都有他們自己的因果,不是我們這些外人可以改變的。

04

管別人的因果,就等於成為別人的敵人。

在【農夫與蛇】的故事中,善良的農夫發現一條毒蛇被凍僵了,就拯救了毒蛇,將它放入自己的懷中。隨著毒蛇蘇醒,一口就咬死了農夫。

為什麽農夫會被毒蛇咬死?因為農夫過分善良,不懂得保護自己。更重要的是, 農夫幹涉了毒蛇的因果,自然就會被反噬。

如果農夫沒有管這條毒蛇,急匆匆走開,那他就沒有沾染毒蛇的因果,自然就能保住自己的小命。

不幸的是,農夫多管閑事,沾染了毒蛇的因果,那他被毒蛇咬死,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可見,農夫的死,是「自找」的。

明知道毒蛇是冷血的動物,不是什麽好東西,他非要去救,這不就是上文談到的「好言難勸該死鬼」嗎?

管了別人的因果,就等於成為了別人的敵人。你對別人善良,別人很大可能對你兇狠、奸惡。好心沒好報,就在於此。

05

寫到最後

所有的因果,都是自己造成的,也需要自己承擔。 是迎來好報,還是迎來惡報,都跟自己的選擇有關。而別人,愛莫能助。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的命運,別人也無法改變我們的選擇。比如說,年輕的孩子會活得叛逆,根本不聽父母的建議。等他們碰了釘子,才後悔莫及。

人生該吃的苦,該走的彎路,一點也不會少。

別人所走的彎路,代表了別人。你所走的彎路,代表了自己。事後,哪怕你提醒後人,後人也不會聽你的,依舊我行我素。

對此,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過, 人類從歷史中吸取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不會吸取任何教訓。

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